作者:一湖,来源:唐诗宋词古诗词(ID:tsgsc8)

九百多年前,一个即将冬尽春来的夜里,从苏州石湖出发的一艘小船,在春水初生的江面缓缓行进,船上的墨客在石湖时创作了两支新曲,此时月色恰好,小船摇荡着进入松陵地界,垂虹桥好似一道长虹横跨两岸,雄伟壮不雅观,墨客乘兴吹起了萧,一位妙龄女子在身旁和着旋律轻轻地吟唱着:

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唤起美男,不管清寒与攀摘。
何逊而今渐老,都忘怀东风词笔。
但怪得竹外疏花,喷鼻香冷入瑶席。

江国,正寂寂,叹寄与路遥,夜雪初积。
翠尊易泣,红萼无言耿相忆。
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
又片片、吹尽也,几时见得?

一段箫声几处清香

女子唱的便是墨客作的新曲之一《暗香·旧时月色》,曲罢回顾,烟波浩渺,墨客即兴又作小诗一首:

《过垂虹》

自作新词韵最娇,小红低唱我吹箫。

曲终过尽松陵路,回顾烟波十四桥。

雪落梅花之后,略有清寒的江南月色里,一位浅白长袍、衣袂飘飘的墨客,幽幽吹着萧,身着一袭红裙的小红在一旁,款款吟唱,小船悠悠荡荡,烟波里,袅袅穿过一个又一个半月似的桥洞,断续声随断续风……好似一幅动态水墨。

这绝美画面,这段来自南宋的箫声,始终在垂虹一带,跨时空浮现着。

这墨客便是南宋词坛的“白石老仙”姜夔、姜白石,吟唱的女子小红,是姜夔离开石湖时范成大所赠,这是古代文人间的风雅之事。
姜夔与范成大,一个是终生未仕的江湖才子,一个是曾官至副宰相的文人,却是忘年交的心腹朋友,这段话还得从头提及。

01

先说范成大,此时已六十五岁,退居在家乡苏州石湖,他在石湖建筑了范村落,归隐田园,写下著名的组诗《四季田园杂兴》,个中最为人熟知的是其三十一: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落落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他的这组诗共写了六十首,心系农夫,记录田园生活的点点滴滴,自己也成了性情恬淡的邻家老翁。

很难想象,年轻时的范成大,曾经那么英气干云,满朝文武官员无人敢应对的差事,他却斗胆领命,抛却死活,孤勇出使金国,完成“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并能不辱义务,保气节而回,被称之为“南宋苏武”。

一起北上途中,沦陷区的所见所闻,范成大以文学家的眼力和蔼量气宇,用七十二首绝句记录下来,返国后,把出使金国的日记整理成《揽辔录》,留下宝贵、独特的文献史料,让人不得不佩服其慨然而行的英气,泰然自守的静气。

1186年冬,年轻的姜夔在杭州短暂逗留,结识了同为江西人的杨万里,眼力颇高的诚斋师长西席杨万里,看了姜夔的诗词后激赏不已,赞他“为文无所不工”,两人成为忘年交,杨万里又写信推举给已退隐在苏州石湖的好朋友范成大,杨万里与范成大,同陆游、尤袤这四位,即南宋“复兴四大墨客”。

范成大对姜夔的词曲也非常欣赏,次年夏天,是范成大归隐石湖后的第一个生日,此时姜夔已寓居湖州,赶往石湖祝寿,见范成大手中扇子上的题诗,便作了首《次石湖书扇韵》:

桥西一曲水通村落,岸阁浮萍绿有痕。

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

据词学家夏承涛师长西席的考证,这是姜夔与范成大这对年事差距二十八岁的笔友的初次见面,非常投契,之后姜夔自度曲创作了《石湖仙》送给范成大:

松江烟浦。
是千古三高,游衍佳处。
须信石湖仙,似鸱夷、翩然引去。
浮云安在,我自爱、绿喷鼻香红舞。
容与。
看世间、几度今古。

卢沟旧曾驻马,为黄花、闲吟秀句。
见说胡儿,也学纶巾敧雨。
玉友金蕉,美男金缕。
缓移筝柱。
闲好语。
明年定在槐府。

姜夔对范成大当年孤勇出使金国并能全身而退充满敬佩,以是词中“须信石湖仙,似鸱夷、翩然引去”一句,把范成大比作范蠡,春秋期间越国大夫范蠡在功成名就之后,急流勇退,归隐太湖,自号“鸱夷子皮”,姜夔以此也赞颂范成大的功成身退,隐逸高古。

02

姜夔举止不俗、气质清雅,与范成大个性靠近,两人的交情愈发深厚,由于范成大和杨万里两位前辈大咖的赏识,姜夔的才名更加传播开来,辛弃疾、朱熹都曾公开表示对白石词的欣赏。

1191年冬,姜夔受范成大约请,再度来到石湖,正逢梅开雪落,众文人踏雪赏梅,兴致盎然。
范成大爱梅,退隐家乡建造石湖范村落时,特意“以其地三分之一与梅”,并著有《梅谱》一卷。

石湖居士范先生长西席当即发起姜夔创作新曲,音乐天才姜夔对梅花也是有着分外的情愫,此刻正情绪、灵感与雪梅同时绽放,即兴创作了新曲,范成大讴歌不已,立即叫乐工歌姬操习,音节婉转,与月色共醉人,乃命名为《暗香》、《疏影》。

《暗香》即文章开头时,石湖居士所赠的歌姬小红款款吟唱的那一首“旧时月色”,《疏影》词则为:

苔枝缀玉,有翠禽小小,枝上同宿。
客里相逢,篱角薄暮,无言自倚修竹。
昭君不惯胡沙远,但暗忆、江南江北。
想佩环、月夜归来,化作此花幽独。

犹记深宫往事,那人正睡里,飞近蛾绿。
莫似东风,不管盈盈,早与安排金屋。
还教一片随波去,又却怨、玉龙哀曲。
等恁时、重觅清香,已入小窗横幅。

开头一句“苔枝缀玉”是奥妙嵌入了范成大《梅谱》中记载的古梅:苍鲜鳞皴,封满花身,有“苔须垂于青枝”;接着把梅花比作杜甫诗中天寒翠袖薄、无言倚修竹的佳人,又比作阔别故土思念家乡的昭君,凸显其高洁幽独之美,授予了梅花以人格。

下阕有蛾绿梅花妆和金屋藏娇的典故,叮嘱东风小心呵护,免得随波流去,平添《梅花落》的哀曲,枝头落尽,只能小窗的图画中欣赏了。
这又何尝不是打发赏花人和自己,要珍惜,珍惜。

两首词命名“暗香疏影”,不提梅花亦知是借咏梅花而抒怀的词,是由于北宋隐逸墨客林和靖“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薄暮”的咏梅名句太过经典: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薄暮。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销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诗为林逋《山园小梅二首》其一,此后“暗香疏影”就成了梅花的绝佳代称。
林逋即和靖师长西席(宋仁宗赐谥),终生不仕不娶,隐居西湖孤山,植梅养鹤,自谓“以梅为妻,以鹤为子”。
林和靖性情恬淡,隐逸世外,似神仙一样平常,并非无凡人之情,而是由于锁进了深情,他一首《长相思·吴山青》,写得情深刻骨:

吴山青,越山青,两岸青山相送迎,谁知离去情?

君泪盈,妾泪盈,罗带同心结未成,江头潮已平。

只是不知他曾经的情绪故事落在尘凡何处,他隐在世外,把人间至情付与了梅与鹤。

林逋是姜夔仰慕钦佩的人,姜夔洒脱的神仙气质也与林逋有某种相似,明人张羽的《白石道人传》中亦写:“体貌清莹,望之若神仙中人”,姜夔也极爱梅花,心中亦有着一段多年不忘的深情,在《暗香》中,想起旧时月色,有心托梅寄远,叹路遥积雪,感梅花不易,“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只能在回顾中记取曾经的相依相伴,不知何时能再见啊,如梅花一样的美男。

03

姜夔对梅的偏爱,因梅花而怀念的美男,又是谁呢?

姜夔出生在一个没落的官宦之家,祖籍饶州德兴(今江西德兴),后迁至鄱阳,父亲曾任江西新余、湖北武汉的知县,姜夔十四岁时父亲过世,年少孤贫,成年后科考不第,四处流寓。

二十三岁时,曾游安徽合肥,与此地的歌女姊妹二人相识,由相互欣赏而往来酬唱,一同出游,踏雪赏梅,情投意合。
因难忘“美男和月摘梅花”,此后屡次到合肥与心上人相会,日渐情意浓厚,难以割舍。

在冒雪拜访范成大的前一年,姜夔曾前往合肥与恋人相聚,因此在石湖赏梅之时有怀人之意,这彷佛是他在心中一个解不开的情结,与梅花有关的描写,总是与对合肥情人的追忆联系在一起,睹梅怀人成为白石词中常见的主题,譬如《江梅引·人间离去易多时》:

人间离去易多时。
见梅枝,忽相思。
几度小窗幽梦手同携。
今夜梦中无觅处,漫徘徊,寒侵被,尚未知。

湿红恨墨浅封题。
宝筝空,无雁飞。
俊游巷陌,算空有、古木斜晖。
旧约扁舟,苦处已成非。
歌罢淮南春草赋,又萋萋。
漂零客,泪满衣。

他在引言中写明:“丙辰之冬,予留梁溪,将诣淮南不得,因梦思以述志。
”韶光是1196年冬,他住在无锡梁溪张鉴的庄园,正值园中腊梅竞相开放,瞥见梅花,又怀念起合肥的恋人,所思而梦,于是记梦抒怀。

次年元宵节,姜夔又因思而梦,作《鹧鸪天·元夕有所梦》:

肥水东流无尽期。
当初不合种相思。
梦中未比图画见,私下忽惊山鸟啼。

春未绿,鬓先丝。
人间别久不成悲。
谁教岁岁红莲夜,两处沉吟各自知。

“当初不合种相思”也成为千古情语,这一年,与合肥恋人的初相遇已过去了二十年,这二十年中,他共写了近二十首怀念情人和吟咏合肥景致的词章,流露的都是“难忘初恋情人”。

04

让我们把韶光再拨回到那个从石湖归来的除夕之夜,小船悠悠荡荡行往苕溪(今湖州),墨客一起作着《大年夜自石湖归苕溪》的绝句,作到第七首,他望着远方轻声吟哦:

笠泽茫茫雁影微,玉峰重叠护云衣。

长桥寂寞春夜寒,只有墨客一舸归。

笠泽是太湖的别称,长桥即上文提到过的垂虹桥,“八十丈晴虹卧影”,是东南一带最长的桥,俗称长桥。
行舟在茫茫太湖,水面上若隐若现几只雁影,云雾中时有时无几座山峰,在这微寒空寂的春夜,长桥静卧,显得有些寂寞(寂寞的何止长桥),在这清幽的一片空阔中,只有墨客的一只小船在浩渺的湖水中缓行。

此时如果有长镜头,随着模糊箫声逐步上移、推高、拉远,小舟渐如墨点,长桥变作一线……点线面拉开无尽宇宙空间,天地苍茫,万物缥缈。

光阴失落包,又一度梅花盛开,月色下,疏影摇荡,时有暗香,亦如千年外似有似无的箫声。

-作者-

一湖,一个热爱诗词的大略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