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钱可通神

唐朝宰相张延赏有一次干涉干与一场冤狱,要有关狱吏十天内查明讯断。
第二天一早,他见案头放着一份小贴子,上写:“钱三万贯,乞不问此狱。
”他大怒,把案子催得更紧。
第三天,又见有小帖子,写明“钱五万贯”。
他更加光火了。
哀求两天内结案。
第四天,又见小帖子,写明“钱十万贯”。
这一下,他气馁了,说道:“钱到十万,已可通神,我还管得了吗!
”见唐张固《幽闲鼓吹》。
后以“钱可通神》极言钱的诱惑力之大。

2 骑猪

唐朝武则天时,河内王武懿宗,率军去赵州一带打仗。
懿宗听说敌方有数千骑从北而来,便弃甲而逃,实在当时双方相距还有七百里之遥。
后来懿宗回师京都,置酒庆功。
张元一在武则天面前写诗嘲笑他,有“忽然逢着贼,骑猪向南窜”之句。
武则天问:“懿宗难道没有马吗?为什么要骑猪?”张元一说:“骑猪是是夹豕走也。
”按:豕即猪,豕与屎同音,夹豕走,意思是来不及大便,夹着大便就逃走。
见唐孟棨《本事诗。
嘲戏》、唐张鷟《朝野佥载》卷四。
后以骑猪指仓皇逃跑。

中国常用典故集录大年夜全

3 兔死狗烹

把鸟射完往后,弓就用不着了。
汉高祖刘邦的妻子吕后疑惑韩信谋反,把他抓起来。
韩信说:“狡兔去世,走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
现在天下已定,我是该当去世了。
”见《史记。
淮阴侯列传》。
又《越王勾践世家》也载有范蠡的话:“飞鸟尽,良弓藏。
”后以“兔死狗烹”为事后拋弃有功之人的典故。

4 屏风误点

三国时,曹不兴给孙权画屏风,欠妥心,误点了一滴墨,便将它画成一只苍蝇。
孙权看到后。
以为是真苍蝇,用手去赶它。
见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
曹不兴》,后以“屏风误点”形容画艺高超。

5 蒲柳先秋

晋代人顾悦之与简文帝同岁,但头发早白了。
简文帝问他为什么会这样,他说“蒲柳之姿,望秋而落;松柏之姿,经霜弥茂。
”意思是我像蒲草与柳叶一样,一到秋日就萎落;你像松树和柏树,虽然经历霜雪,却越来越茂盛。
简文帝说他答得很好。
见《世说新语。
言语》、《晋书。
顾悦之传》。
后以“ 蒲柳先秋”为体质弱的典故。

6 弃席

春秋时,晋国的重耳在外流亡二十年,不少人跟随他出生入去世。
后来,他加国为晋文公。
在途经黄河边时,敕令把原来的生活用品如席蓐(卧具)笾豆(食具)等都丧失落。
凡是伯仲重茧,面孔黧黑的人都走在后面。
跟随他流亡的人中有个叫咎犯的听后大哭。
重耳问他:“返国该当高兴,你为什么样哭呢?”咎犯说:“你所丢弃的,正是流亡中赖以生活之物和出生入去世的元勋,我能不感到悲哀吗?”重耳当即收回成命,表示永不拋弃故旧。
见《韩非子。
外储说左上》,后以“弃席”比喻对下属故旧弃置不用。

7 黔娄被

春秋时,齐国贤者黔娄长于韬略,能退敌兵,国人对他很敬仰。
鲁恭公请他为相,齐威王聘他为卿士,他都不去。
他非常贫乏,去世后因被子太小,连尸首都盖不住,孔子的学生曾子,建议他的妻子把被子斜过来盖,他妻子说:“宁肯正而不敷,也不能斜而有余。
”见汉刘向《列女传。
鲁黔娄妻》、晋皇甫谧《高士传。
黔娄》后以“黔娄被”为清贫的典故。

8 墙东窥宋

战国时的宋玉在《登徒子好色赋》中说道:登徒子在楚王面前说宋玉好色,宋玉否认了,并且说:天下的美色,没有能比得上我家东邻的女子,她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傅粉则太白,涂朱则太红。
但她登墙偷看我三年,我至今都没有动心。
后以“墙东窥宋”为美女多情的典故。

9 燕徙

《诗经。
小雅》里有一首《伐木》诗,开头四句是:“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出自深谷,迁于乔木。
”意思是:砍伐树木,丁丁丁,鸟儿鸣叫,嘤嘤嘤。
它们飞出深谷,迁上高高的树林。
按:唐代往后,都把诗中的鸟认作黄莺,后以“燕徙”、“莺迁”为搬家或升官的贺词。

10 青白眼

晋代的阮籍能为青白眼,凡碰着他喜好或尊敬的人就用青眼,即眼睛正视,眼珠在中间。
碰着他讨厌或轻视的人就用白眼,即眼珠向上或向阁下看。
他母亲去世后嵇喜来吊丧,他用白眼,嵇康来吊丧,他用青眼。
见《晋书。
阮籍传》后以“青白眼”表示对人尊敬、重视或轻视、讨厌。

11 “蘧轮”

春秋时卫国大夫蘧轮,字伯玉,有很好的名声。
一次,卫灵公和夫人夜坐,听到车声辚辚,到宫门附近就听不见了,过了一下子,在宫门的另一边又响了起来。
卫灵公问夫人:“这是谁的车子?”夫人说:“一定是蘧伯玉的。
”灵公问何以见得。
夫人阐明说:“只有像他这样的人才会夜间行车也不失落礼,过宫门而下车。
”卫灵公派人去查看,果真是蘧伯玉。
见汉刘向《列女传。
卫灵夫人》。
后以“蘧轮”为称颂贤臣的典故。

12 屈谷巨瓠

古代寓言:宋人屈谷去拜见齐居士田仲,说道:“我听说师长西席不恃人而食(不依赖别人生活)。
现在我有巨瓠(一种瓜)坚硬的像石头,又厚又没有窟窿,想拿来献给师长西席。
”田仲说:“瓠是用来盛东西的,而你的瓠,却厚而无窍,又硬得像石头,剖不开来,我拿来做什么用呢?”屈谷说:“是的,无益于人之物,我只好把它丢了。
”实在,屈谷是借此讽刺田仲自称不恃人而食,但也无益于人之国(宋国),属于坚瓠之类。
见《韩非子。
外储说左上》。
后以“屈谷巨瓠”、“坚瓠”比喻无用之物或无用之人。

13 如皋射雉

春秋时,祁国大夫贾辛,容貌丑陋。
妻子却很美,妻子嫌他丑,三年不言不笑。
后来贾辛为妻子驾车如皋(到皋泽去),打猎,命中一只雉鸡。
妻子见他有本事,才开笑口讲话。
贾辛感慨地说:“人实在少不了本事,我如果没有这点射技,你就一贯不言不笑下去了。
”见《左传。
昭公二十八年》,后以“如皋射雉”为一技之长可以发挥浸染的典故。

14 襦袴欢声

东汉人廉范,字叔度,曾经任蜀郡太守,有惠政。
(有很好的政绩),百姓为他作了这样的歌:“廉叔度,来何暮;不禁火,民安作。
平生无襦今五袴。
”意思是:廉叔度啊,你早就该来了,你来了往后,不禁止我们开夜工,我们都安心劳动。
过去,我们短衣没有一件,现在我们裤子都有五条了。
见《后汉书。
廉范传》后以“襦袴欢声”为称颂太守一级地方官惠政的典故。

15 童子牛

童子,小孩子。
春秋时的齐景公喜好小儿子荼,曾经自己两手着地当作牛 ,口里衔着绳索,让荼骑在背上玩耍。
荼玩得高兴,一欠妥心,从“牛背”上滚下来,绳子把齐景公的牙齿拉断了。
见《左传。
哀公六年》。
后以“童子牛”比喻为大众谋利益而不惜献身的人。

16 倾盖论交

春秋时,孔子在郯地的路上遇见程子,两人停车交谈,车盖靠得很近,由于见地迎合,一谈便是一整天。
见《孔子。
杂训》。
后以“倾盖论交”形容志同道合、一见如故。

17 青鸟传书

传说汉武帝有一次在承华殿,见有青鸟从西方飞来,集于殿前。
汉武帝就此事问东方朔。
东方朔说:“这是西王母要来了,它们是先来报信的。
”不久,西王母果真来了,有两青鸟如鸾,夹侍其旁。
见《汉武故事》。
后以“青鸟传书”比喻传信,以“青鸟”比喻传信的青鸟使。

18 青钱万选

唐代著名传奇小说《游仙窟》作者张鷟所作的诗文,不仅盛行海内,连日本、新罗青鸟使也纷纭前来购求,。
他曾八次应试,都登科甲。
当时有个叫员半千的人说张鷟的“文词如青铜钱,万选万中。
”众人因此称他为“青钱学士”后以“青钱万选”为文才出众的典故。

19 请缨

汉武帝派终军去奉劝南越(亦作“粤”)王来朝,终军要求给他一根长缨,表示一定要把南越王缚回来。
后来,他果真不出所料说服南越王归汉。
见《汉书。
终军传》。
后以“请缨”为投军报国或哀求给以重任的典故。

20 问鼎

春秋时,郑国大臣子公每逢食指动起来,就会吃到好东西。
郑灵公知道这件事,有一次赐大家吃鼋肉,故意不给子公吃。
在这以前,子公的食指早已动了起来。
他见灵公不让他吃鼋,一气之下,用指头往锅里一染,伸到嘴巴里去,说道:“这不是也吃到了吗?”见《左传。
宣公四年》。
后以“问鼎”为吃到某种东西、沾到某种利益或参与某种事情的典故。

21 御批韩翃

唐代墨客韩翃,曾任员外郎,晚年颇不得意,建中初,屈居幕吏,常辞疾在家。
人多鄙之,惟一韦姓巡官知他是绅士,与他交好。
一昼夜半,韦巡官急叩韩翃家门,祝贺其任驾部郎中、知制诰。
知制诰职掌草拟朝廷诏告文书,为清贵之职。
韩翃不信,韦巡官说:据京报,知制诰缺人,中书省选中两名呈德宗亲批,御笔不点出,后批曰:与韩翃。
时有两人名韩翃,另一韩翃任江淮刺史。
中书省又将两韩翃同时呈进请示。
御笔录诗一首:“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烛炬,轻烟散入五侯家。
”在一旁批曰:与此韩翃。
韦巡官曰:“此非员外诗耶?”韩翃方确信不误。
此事传为佳话,后世诗文常用典实。

22 奉旨填词

宋词人柳永,原名柳三变。
擅作慢词长调,每为教坊乐妓所传唱,当时有“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之谣。
他常与歌妓来往,留连于灯红酒绿,徵歌逐舞。
因功名未遂,曾作《鹤冲天》一首解嘲,词中有“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句。
景佑间中进士。
仁宗曾言:“此人好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且填词去。
”柳永从此益放浪形骸,逢人即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
后因以“奉旨填词”喻自我嘲讽,将错就错。
(典见《本事词》、《能改斋漫录》、《方舆胜览》及《艺苑雌黄》等)

23 重见云英

晚唐墨客罗隐,十次应试,俱未得中。
初次赶考,途经钟陵时,风华正茂,与歌妓云英颇相得,云英亦正妙年,色艺俱绝。
十二年后,罗隐再次落第,途经钟陵,又与她相遇。
云英仍未嫁,言谈中,颇怪罗隐落拓不遇。
罗隐作诗赠之。
诗曰:“钟陵醉别十余春,重见云英掌上身。
我未成名君未嫁,可能俱是不如人。
”诗中既慨叹功名蹭蹬,对云英出生,亦深表怜惜之意。
但后世用“重见云英”一语,多指文中与钟情女子离去多年又意外相逢,如清初吴伟业《临江仙?逢旧》词中有句云“落拓江湖常载酒,十年重见云英”,即用此义。
(典见《唐诗纪事》、《唐才子传》)

24 兰亭修禊

晋穆帝永和九年(353 )三月三,大书法家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亲友四十余人,相聚于山阴(今绍兴)西南二十七里的兰亭。
按照古代风习,在此举行消灭不祥的修禊之仪:年夜家依次分列兰渚曲水旁,将羽觞置于水上,任其随波而下。
羽觞过期必须赋诗,不成则罚酒。
其日天朗气清,风和日丽。
王羲之等十一人各赋诗二首,另十五人各赋诗一首。
王羲之为所赋诗作《兰亭集序》,以纪其事。
王羲之手写此序的书法向被视为艺术宝贝,与其事其文相得益彰。
从此“兰亭修禊”便成了文人聚会的典故,曲水传杯或曲水流觞遂也为文人雅集的佳话。
(典见《晋书?王羲之传》)

25 晓风残月与大江东去

苏轼是北宋精彩的文学家,所作散文汪洋恣肆,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诗歌也清新豪健,独具一格。
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颇具影响。
他在翰林院任职时,曾遇一善歌的幕僚,因问:“我词比柳词何如?”对方答道:“柳中郎词,只好十七八女孩儿,执红牙拍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板,唱大江东去。
”苏轼听后,为之绝倒。
“晓风残月”为柳永《雨霖铃》中句,“大江东去”为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首句。
两句颇能代表柳、苏两家词的不同风格,后人论词,议及婉约派豪放派之不同特色时,常用此典。
(典见《吹剑续录》)

26 重作冯妇

古代神仙故事:东汉时,刘晨和阮肇同赴晒台山采药,在桃源遇二仙女,刘阮被邀留居半年,两人返回家乡时,子孙已经历七世。
于是二人又重返晒台。
唐代墨客刘禹锡自屯田员外迁朗州司马凡十年,始被召回京,游玄都不雅观,作《赠看花诸君子诗》曰:“紫陌尘凡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不雅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有人向执政进谗,谓意存讽刺,乃出任连州刺史,十四年后方召回,得再游玄都不雅观。
庭院内一片荒凉,桃树无存,羽士也石沉年夜海,不禁感慨万端,又作一诗道:“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
种桃羽士归何处,重作冯妇今又来。
”“重作冯妇”,既因此姓自指,又是用刘、阮故事,后人因称去而复来的人为“重作冯妇”,亦为咏桃花的熟典。
苏轼《留别释迦院牡丹呈赵粹》诗结句“去年崔护若重来,重作冯妇在千里”,即用此典。
(典见《幽明录》、《本事诗》)

27 秉烛夜游

《古诗十九首》有“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
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之句。
曹丕为魏王时,与吴质交好。
建安二十二年大疫,一时文人如徐乾、刘桢、应玚、阮瑀、陈琳、王粲等均罹疾去世亡,曹丕因作书与吴质,劝其惜时自娱。
书中有“古人思炳烛夜游,良有以也”之句,后人遂以“秉烛夜游”喻及时行乐。
李白《春夜宴桃李园序》中即用曹丕原语,只省一“思”字。
往后又引申出秉烛看花。
唐白居易《惜牡丹花》“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李商隐《花下醉》“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赏残花”,均袭此意。
(典见《文选?魏文帝与吴质书》)

28 金龟换酒

唐代著名墨客李白初至京师长安,宿于旅邸。
墨客贺知章虽对李白慕名已久,但未曾谋面,闻李白来京,亟往拜访。
李白出门迎客,两人相携入屋,纵论古今,一见如故。
李白出示诗作《蜀道难》、《乌夜啼》。
贺知章讴歌备至,称李白为谪神仙。
仓卒间未携钱帛,当场解下身上所佩金龟,交酒家沽酒与李白对酌,尽欢散。
贺知章去世后,李白曾作《对酒忆贺监》记其事,诗曰:“四明有狂客,风骚贺季真。
长安一相见,呼我谪神仙。
昔好杯中物,今为松下尘。
金龟换酒处,却忆泪沾巾。
”后人每以金龟换酒为爱慕结交的佳话。
(典见《本事诗》)

29 登龙门

黄河禹门口(在今山西河津县西北和陕西韩城县东北),两岸绝壁对峙,形如阙门。
古代传说,每年春末数千尾鲤鱼集于此,争登龙门。
能跃登者不过七十二尾。
登龙门后,鲤即化为龙,故禹门亦称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