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顾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多少很多多少愁?宛如彷佛一江春水向东流。
【译文】
这年的光阴什么时候才能结束,往事知道有多少!
昨夜小楼上又吹来了东风,在这皓月当空的夜晚怎能忍受得了回顾故国的伤痛。
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该当都还在,只是所怀念的人已朽迈。要问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那不尽的春江之水滚滚东流。
【背景】
此词与《浪淘沙·帘外雨潺潺》均作于李煜被毒去世之前,为北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公元978年),这时李煜归宋已近三年。 太平兴国三年,徐铉奉宋太宗之命探视李煜,李煜对徐铉叹曰:“当初我错杀潘佑、李平,悔之不已!
”大概是在这种心境下,李煜写下了这首《虞美人》词。
【赏析】
春花秋月本是世间美好的景物,然而李后主却发出了“何时了”的感慨,由于春花秋月会引他想起那风骚旖旎的过往。只是时移世变,如今身为臣虏,过往因而变得那样的不堪回顾。
欲思不忍,不思却不能,后主想到了故国的宫殿,想着那雕花的栏杆,白玉的台阶应还在,不禁嗟叹红润的容颜却已变动。他自问心中到底有多少忧闷,痛惜自答:“那便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据史籍记载,李煜当国君时,日日纵情声色,不理朝政,枉杀谏臣……透过此诗句,不丢脸出这位从威赫的国君沦为囚徒的南唐后主,此时此刻的心中有的不但是悲苦愤慨,多少也有仇恨之意。回忆起南唐的王朝、李氏的社稷——自己的故国却早已被灭亡。墨客身居囚屋,听着东风,望着明月,触景生情,愁绪万千,夜不能寐。墨客竭力将美景与悲情,往昔与当今,景物与人事的比拟融为一体,尤其是通过自然的永恒和人事的沧桑的强烈比拟,把蕴蓄于胸中的悲愁仇恨弯曲有致地倾泻出来,凝成末了的千古绝唱—— “问君能有多少很多多少愁?宛如彷佛一江春水向东流。”
【作者简介】
李煜(937年-978年),原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又号钟峰白莲居士,世称南唐后主、李后主。生于金陵(今南京),祖籍彭城(今江苏徐州铜山区)。南唐末了一位国君,中国五代词人。
北宋建隆二年(961年),李煜继位,尊宋为正统,岁贡以保安然。开宝四年(971年)十月,宋太祖灭南汉、李煜去除唐号,改称“江南国主”。次年,李煜贬损仪制,撤去金陵台殿鸱吻以示尊奉宋廷。开宝八年(975年),李煜兵败降宋,被俘至汴京(今河南开封),授右千牛卫年夜将军,封违命侯。太平兴国三年(978年)七月七日,李煜去世于汴京。
【词评】
尼采谓:“统统文学,余爱以血书者。”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
--《人间词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