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荣迎夏魂。
四季来复去,
轮转不由人。
【解析】
该五绝格律格式为:
花落送春意,叶荣迎夏魂。
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平。
四季来复去,轮转不由人。
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由首句知,该五绝格律格式为仄起首句不入韵。其标准格式为: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二者比较可知,在考虑到五绝的口诀“1、3不论,2、4分明”的条件下,该五绝是符合格律哀求的,因而中华通韵认可。
【学习重点】
诗词的练句
诗句的总哀求是:含意深刻,句法新颖,通畅自然。句法即诗句构成的艺术方法。练句应把稳以下几点:
1、精髓精辟
互文句法便是练句方法之一。造句时,为了避免重复,省去一些字词,这种句法叫互文句法。如,王昌龄的“秦时明月汉时关”,实际是“秦汉时明月,秦汉时关”,从而精髓精辟了句子。
为了练句,建议能写成五言的不要写成七言。如,我曾写过一首七绝《七绝.海棠果》:
点点园园缀绿丛,
形如玛瑙透莹容。
众人都赞春花美,
秋果累累胜蕊红!
每句前去掉两个字,就成五绝,意思没有变革:
园园缀绿丛,玛瑙透莹容。
都赞春花美,累累胜蕊红!
2、蕴藉
如: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中,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用黄莺鸣啼、燕子轻飞来解释春天的来到,比直白要生动形象。
3、忌呆板
这里举两个该当避免的例子。
其一,“四平头”。“四平头”指,律诗对仗的颔、颈两联的四句用同一类词开始,造成句式、内容、腔调重复。如,某一诗的颔联和颈链联:
冬日炉前能取暖和,
夏天树下可乘凉。
春来花绽院中艳,
秋至果熟树上喷鼻香。
个中“冬日、夏天、春来、秋至”均以时令词开头,为“四平头”,读起来有刻板的觉得。
为此,绝句只管即便不用对仗。
其二,上尾。句尾屡用重复的句式。如,杜甫的《秋兴八首》第五首:
蓬莱宫阙对南山,
承露金茎霄汉间。
西望瑶池降王母,
东来紫气满函关。
云移雉尾开宫扇,
日绕龙鳞识圣颜。
一卧沧江惊岁晚,
几次青琐点朝班。
“降王母”、“满函关”、“开宫扇”、“识圣颜”、“惊岁晚”、“点朝班”,均为动宾构造,犯了上尾之病。
4、节凑多变
上面谈到“四平头”、“上尾”,使诗句呆板无变革。战胜这些,其一是把稳节凑的变革,以使两个联句句式节奏参差,就有抑扬抑扬,是非节奏的韵致。比如王维的五律《使至塞上》中间四句:
征蓬出汉塞,
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颔联为“二一二”,颈联“二二一”,错落有致,读起来就不呆板。
末了顺便谈点体会:有时头脑中只闪现一句,只要精彩,就要捉住不放,然后拓展“战果”,由于每每一句精彩,就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