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字义阐明:孱弱的本义和引申义
34;孱"的本义指身体瘦弱,如:
- 孱弱:身体虚弱无力。如"楚军孱弱,难以抵挡秦军"。
- 孱头:指体弱多病、不中用的人。如"朝中佞臣当道,孱头把持要津"。
- 孱羸:瘦弱的样子。如"久病缠身,一副孱羸样子容貌"。
"孱"的引申义指事物微弱、衰败,如:
- 孱质:指不坚固、随意马虎破坏的物品。
- 孱焉:衰弱不振的样子。如"国运孱焉,百业冷落"。
二、字形演化:从"尸"到"孱"的蜕变之路
"孱"字在甲骨文中写作 (xiǎo),形似一个波折的人,表示身体瘦弱无力的样子。到了金文期间,写作 (chán),强调四肢无力下垂的特点。篆书中演化为 (chán),小篆则为 (chán),基本定型。隶书和楷书中均作"孱",右边"子"表示小儿,指幼小体弱之人。因此,"孱弱"一词原来指身体瘦小无力,后引申为事物微弱、衰败的状态。
三、在古诗词中的利用
唐代墨客杜甫在《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中写道:"行役梦繁阗,孱疲愁荏苒。"墨客自京城返回故乡,一起颠簸劳累,身心俱疲。"孱"字在此生动地描述出墨客困顿不堪的状态。
南宋词人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也用到"孱"字:"多病衰孱,怕登临。"辛弃疾晚年多病,词中借助"孱"字抒发自己虚弱乏力的感慨。
四、精确读音辅导
"孱"字不读"léiruò",而是读作"chán"。部首为"子",构造为旁边构造。与"孱"同音的字还有"谗"(离间、挑拨的意思)和"蝉"(一种昆虫)。
五、文化内涵:"孱弱"vs"羸弱"vs"虚弱"
中医学中有"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说法,意为生命力兴旺时,外邪难以侵入身体。反之,正气不敷,人就会呈现出虚弱的症状。"虚"指人的元气亏虚,机体功能减退。"弱"则侧重外在表现,如肌肉萎缩、疲倦无力。结合来看,"虚弱"强调的是一种生理状态。
与此比较,"孱弱"更侧重形容外表的瘦小和衰败,如"孱头""孱质",带有贬义。而"羸弱"的"羸"本意是瘦马,用来比喻身体瘦削孱弱,语意程度轻于"孱弱",尚无贬义。放在当下,三个词在口语中已较少利用,多见于书面语。
六、结语
"孱"字历经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等阶段的演化,至楷书而定型。从最初对人体瘦弱的描摹,到引申表达事物微弱、衰败,"孱"字的语义不断延展。通过对"孱弱"、"羸弱"和"虚弱"的辨析,我们看到古人对生命状态细腻入微的不雅观察。愿我们都能好好爱惜自己的身体,增强体魄,阔别"孱弱",以饱满的精神面对生活,创造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