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王勃
与君离去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心腹,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译文
巍巍长安,雄踞三秦之地;渺渺四川,却在迢迢远方。
你我命运何等相仿,奔波仕途,阔别家乡。
只要有知心朋友,四海之内不觉迢遥。即便在天涯海角,觉得就像隔壁一样。
岔道分离,实在不用儿女情长,泪洒衣裳。
注释
⑴少府:官名。之:到、往。蜀州:今四川崇州。
⑵城阙(què )辅三秦:城阙,即城楼,指唐代京师长安城。辅,护卫。三秦,指长安城附近的关中之地,即今陕西省潼关以西一带。秦朝末年,项羽破秦,把关等分为三区,分别封给三个秦国的降将,以是称三秦。这句是倒装句,意思是京师长安三秦作保护。五津:指岷江的五个渡口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涉头津、江南津。这里泛指蜀川。辅三秦:一作“俯西秦”。
⑶风烟望五津:“风烟”两字名词用作状语,表示行为的处所。全句意为江边因了望而显得迷茫如啼眼,是说在风烟迷茫之中,遥望蜀州。
⑷君:对人的尊称,相称于“您”。
⑸同:一作“俱”。宦(huàn)游:出外做官。
⑹海内:四海之内,即全国各地。古代人认为我国版图四周环海,以是称天下为四海之内。
⑺天涯:天边,这里比喻极远的地方。比邻:并邻,隔壁。
⑻无为:无须、不必。歧(qí)路:岔路。古人送行常在大路分岔处告别。
⑼沾巾:泪水沾湿衣服和腰带。意思是挥泪告别。
赏析
首联“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首句写送别之地长安被辽阔的三秦地区所“辅”,突出了雄浑阔大的气势。
第二句点出朋侪“之任”的处所——风烟迷蒙的蜀地。墨客巧用一个“望”字,将秦蜀二地联系起来,好似墨客站在三秦护卫下的长安,遥望千里之外的蜀地,这就暗喻了惜别的情意。“望”字不仅拓宽了诗的意境,使读者的视野一下子铺开,而且在生理上拉近了两地的间隔,使人觉得到既然“五津”可望,那就不必为离去而忧伤。这一开笔创造出雄浑壮阔的气候,使人有一种天空寥廓、意境高远的感想熏染,为全诗锁定了豪壮的感情基调。
颔(hàn)联“与君离去意,同是宦游人”,墨客抚慰朋侪:我和你都是阔别故土、宦游他乡的人,离去乃常事,何必悲哀呢?这次朋侪孤身前往蜀地,远走天涯,举目无亲,更觉惆怅,作者在这里用两人处境相同、感情同等来宽慰朋友,藉以减轻他的凄凉和孤独之感。惜别之中显现墨客胸襟的阔大。
颈联“海内存心腹,天涯若比邻”,把前面淡淡的伤离感情一笔荡开。墨客设想别后:只要我们声息相通,纵然远隔天涯,也犹如近在咫尺。这与一样平常的送别诗情调不同,含义极为深刻,既表现了墨客乐不雅观宽广的胸襟和对朋侪的朴拙情意,也道出了诚挚的友情可以超越时空界线的哲理,给人以莫大的安慰和鼓舞,因而成为随处颂扬的千古名句。
尾联“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慰勉朋侪不要像青年男女一样,为离去泪湿衣巾,而要心胸豁达,坦然面对。足见情深意长,同时,全诗气氛变凄凉为豪放。 这首诗四联均紧扣“离去”起承转合,诗中的离情别意及交情,既得到了展现,又具有深刻的哲理、开阔的意境、高昂的格调,不愧为古代送别诗中的上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