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到宋代发展至顶峰,苏辛的词备受推崇,那么古代词牌名是怎么来的?念奴娇,沁园春,皆来源于中原的历史故事,神话以及墨客幽美的诗作选段,最早做此词的词人名字,乃至外邦他乡的轶事件事。词牌名本身就像中原文化这块巨大的拼图上一个个小拼图,他们与其他的文学文体一起构成了古汉语文化瑰丽的画卷。
01. 念奴娇
“念奴”是个人名,她是唐朝天宝年间的著名歌妓,据记载:念奴“善歌唱,声出于朝霞之上,虽钟鼓笙竽,喧华而莫能遏”。
传说唐玄宗曾亲自作曲填词,命念奴歌唱,其声“娇滴滴如夜莺啼鸣,婉转转似百灵放歌,活泼泼如鸳鸯戏水”。
玄宗龙颜大悦,遂将此曲定名为“念奴娇”。
以“念奴娇”为词牌名最著名确当属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了。
《念奴娇·赤壁怀古 》
宋·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
千古风骚人物。
故垒西边,人性是,
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
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
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
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02. 雨霖铃
据宋人王灼《碧鸡漫志》记,唐玄宗避安史之乱出逃,在马嵬坡迫于形势,将杨玉环赐去世。
后在霖雨连绵之夜,玄宗车行于蜀中栈道之上,马铃和着潇潇雨声,更添寥落与悲惨。
他想自己身为一国之君,连心爱的妃子都保护不了,顿时悲从中来,口出“雨淋铃”三字。
后来命教坊“采其声为《雨霖铃》曲,以记恨焉”,并叫戏子张野狐演奏,从此流传于世。
这是一个悲哀的曲调,提起“雨霖铃”,第一个想到的便是柳永。
《雨霖铃·寒蝉悲惨》
宋·柳永
寒蝉悲惨,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
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去,
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03.钗头凤
《钗头凤》词调是根据五代无名氏《撷芳词》改易而成。
因《撷芳词》中原有“都如梦,何曾共,可怜孤似钗头凤”之句,故取名“钗头凤”。
提起“钗头凤”,不能不说陆游的词。
陆游年轻时娶表妹唐婉为妻,感情深厚,但陆母不喜唐婉,威逼二人分离。
多年后陆游重游沈园,与唐婉不期而遇。
陆游“痛惜久之,赋《钗头凤》一词,题园壁间”。
《钗头凤·红酥手》
宋·陆游
红酥手,黄縢酒,
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欢情薄。
一赍恨绪,几年离索。
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
泪痕红浥鲛绡透。
桃花落,闲池阁。
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莫、莫、莫!
陆游用“钗头凤”大约有两方面的含意:
一是指自与唐氏分离之后,“可怜孤似钗头凤”;
二是指仳离之前的往事“都如梦”,倏然而逝,未能白首偕老。
04.沁园春
由东汉的沁水公主园得名。
东汉明帝刘庄第五个女儿刘致为沁水公主,在封地沁水县兴建一座园林,史称沁水公主园,简称沁园。
大将军窦宪依仗其妹窦皇后的权势,以低价攫取沁园,公主害怕,不敢计较。
后来章帝知道此事,要治窦宪罪,窦宪退出沁园,从此不得重用。后世泛称公主的园林为“沁园”。
后人作诗以咏其事,此调因而得名“沁园春”。
将这个词牌做的大气磅礴的,当属毛泽东的《沁园春·雪》。
《沁园春·雪》
毛泽东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大河高下,顿失落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骚人物,还看目前。
05.水调歌头
相传隋炀帝在开凿大运河时,曾制《水调歌》,唐代发展为大型歌舞曲。凡是大曲都由几个乐章组成,“歌头”便是开头一段。
《水调歌》有散序、中序、入破三部分,“歌头”为中序的第一章,别号“元会曲”“凯歌”“台城游”等。
提及这个词牌,就不得不想起苏轼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上苍。”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宋·苏轼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上苍。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
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
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06.鹊桥仙
关于“鹊桥仙”这一词牌名的由来,一说因欧阳修有词“鹊迎桥路接天津”一句,取为词名。
又有一说,此调因咏牛郎织女鹊桥相会而得名。
以上说法都表明了这一词牌与“鹊桥相会”的神话有关。
古时关于“鹊桥”的神话,以东汉应劭《风尚通》中“织女七夕当渡河,使鹊为桥”的记载为最早。
至唐时,民间传说更为普遍,墨客多有吟咏。
该调大概便是此时产生的。
秦不雅观就写了一首“鹊桥相会”的词,流传至今。
《鹊桥仙·纤云弄巧》
宋·秦不雅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
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
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07.踏莎行
踏莎行,原指春天于郊野踏青。
作为词牌,相传为北宋寇准创制。
听说,北宋寇准在一个暮春之日和朋侪们去郊野踏青,忽然想起唐代墨客韩翃“踏莎行草过春溪”之句,于是作了一首新词,名为“踏莎行”。
把稳:在这里“踏莎行”中的“莎”字读suō,指莎草,亦称“喷鼻香附子”。
《踏莎行·寒草烟光阔》
宋·寇准
寒草烟光阔,渭水波声咽。
春潮雨霁轻尘歇。
征鞍发。
指青青杨柳,又是轻攀折。
动黯然,
知有后会甚时节?
更进一杯酒,歌一阕。
叹人生,
最难欢聚易离去。
且莫辞沉醉,听取阳关彻。
念故人,
千里至此共明月。
08.菩萨蛮
原是唐玄宗时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
据《杜阳杂编》载:“大中初,女蛮国贡双龙犀,明霞锦,其国人危髻金冠,缨络被体,故谓之‘菩萨蛮’。
当时倡优,遂歌‘菩萨蛮曲’,文士亦每每效其词。”
唐时俗称美女为菩萨,女蛮国的人梳有高高发髻,戴金饰帽子,挂珠玉项圈,故称之为“菩萨蛮”。
《菩萨蛮·大家尽说江南好》
唐·韦庄
大家尽说江南好,
游人只合江南老。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未老莫回籍,回籍须断肠。
09.虞美人
相传虞美人花与美人虞姬有关。楚汉相争,西楚霸王兵败乌江,听八面受敌,自知难以突出重围,便劝所爱虞姬另寻生路。
虞姬执意追随,拔剑自刎,喷鼻香销玉殒。
虞姬血染之地,长出了一种鲜红的花,后人把这种花称作“虞美人”。
后人钦佩美人虞姬节烈可嘉,创制词曲,就常以“虞美人”三字作为曲名,诉一缕衷肠。“
虞美人”因以为名,逐渐蜕变为词牌名。
后主李煜将这个词牌名演绎的最是深情。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五代·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
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顾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
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多少很多多少愁?
宛如彷佛一江春水向东流。
10.浣溪沙
“浣溪沙”别号“浣溪纱”,出自“西施浣纱”。
西施是春秋末越国的浣纱女子,粉面桃花,楚楚动人。
她在河边浣纱时,清澈的河水映照她姣好的身影,鱼儿瞥见倒影,忘了游水,逐渐沉到河底。
历史上以“沉鱼”代称西施。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宋·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景象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喷鼻香径独徘徊。
来源:微信公众年夜众号“诗词天地”
编辑:杭以凡
【声明:本号为“全民阅读推广”官方公益账号,转载此文是出于通报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缺点或涉嫌陵犯您的合法权柄,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