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多著名的墨客都写过回文诗,像庾信、王融、权德舆、陆龟蒙、皮日休、苏轼等大师都玩过这种笔墨游戏。
不过高手出招,纵然是游戏也玩得令人惊叹不已,留下了不少值得回味的佳作。

常见的回文诗有通体回文、就句回文、双句回文、本篇回文、双篇回文、环复回文等。
老街在本文结合实例大略先容几种,有兴趣的诗友不妨参与。

一、回文诗的来历

用回文这种办法写的诗词被称为回文诗词。
最早的回文诗听说来自晋朝, 《晋书·列女传·窦滔妻苏氏》记载:

您知道回文诗有这么多花样吗竟有这么多大年夜诗人喜好这种文字游戏

“窦滔妻苏氏,始平人也,名蕙,字若兰,善属文。
滔,苻坚时为秦州刺史,被徙流沙,苏氏思之,织锦为回文旋图诗以赠滔。
宛转循环以读之,词甚凄惋。
凡八百四十字,文多不录。

回文是一种修辞办法,不仅存在与诗词中,在其他文体中也被广泛运用,诗、词、曲、文、对联等都流传下来不少作品。
如果算上文章里的回文,历史就更久远了, 例如老子《道德经》就有”道可道、名可名“,在八十一篇中也有一段很像回文的句子: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比较有名的回文对联也有不少,如:

人过大佛寺,寺佛大过人。
僧游云隐寺,寺隐云游僧。
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

回文诗词的作品和种类比较多,老街下面按照不同的回文种别大略说一下:

二、通体回文

顾名思义,通篇正读倒读都可以的办法被称为通体回文诗。
南北朝期间好多王公贵族都有很深的文化素养,险些个个是墨客。
有一次在湘东王萧绎的后院雅集,大家玩起了这种笔墨游戏,参加的人有王融、萧祗、庾信、萧纶、萧纲等人,个中天子就有两个,篇幅有限,仅录入两首。

\"大众竟陵八友\"大众之一的王融,是永明体墨客中著名墨客之一,他先做了一首《春游回文诗》,

正读:枝分柳塞北,叶暗榆关东。
垂条逐絮转,落蕊散花丛。

池莲照晓月,幔锦拂朝风。
低吹杂纶羽,薄粉艳妆红。

离情隔远道,叹结深闺中。
倒读:略。

梁简文帝萧纲之弟,后来的梁元帝萧绎的一首回文绝句:

正读:斜峰绕径曲,耸石带山连。
花馀拂戏鸟,树密隐鸣蝉。

反读:蝉鸣隐树密,鸟戏拂余花,山连带石耸,曲径绕峰斜。

宋朝的大墨客苏轼也喜好玩这种游戏,他写的这首也是通体回文,而且自己还写媒介:十仲春二十五日,大雪始晴,梦人以雪水烹小团茶,使美人歌以饮余,梦中为作回文诗。
觉而记其一句,云“乱点余花唾碧衫” ,意用飞燕唾花故事也。
乃续之,为二绝句云。
《记梦回文二首 》:

正读:酡颜玉碗捧纤纤,乱点余花唾碧衫。
歌咽水云凝静院,梦惊松雪落空岩。

倒读:岩空落雪松惊梦,院静凝云水咽歌。
衫碧唾花余点乱,纤纤捧碗玉颜酡。

清朝的张芬更厉害,正读是一首《虞美人》,倒读成了一首七律。
《虞美人寄怀素窗陈姝》 :

秋声几阵连飞雁。
梦断随肠断。
欲将愁怨赋歌诗。
叠叠竹梧移影、月迟迟。

楼高倚望长离去。
叶落寒阴结。
冷风流得未残灯,静夜幽庭小掩、半窗明。

回文是一首七律:

明窗半掩小庭幽,夜静灯残未得流。
风冷结阴寒落叶,别离长望倚高楼。

迟迟月影斜梧竹,叠叠诗歌赋怨愁。
将欲断肠随断梦,雁飞连阵几声秋。

三、就句回文

就句回文又叫本句回文、当句回文。
便是后半句即为前半句的倒读回文,从旁边两边读都可以。
老街一时没有找到古人的本句回文诗,录一首自己写的《七律-乱弹 》。
这种回文前两句的句式是123-4-321,567-8-765 ......

柳边桥入桥边柳,烟里村落生村落里烟。
月下舟随舟下月, 天中水映水中天。

醉同人看人同醉 ,癫更歌狂歌更癫。
笔作花时花作笔, 弦无妙处妙无弦。

四、双句回文

双句回文是指下一句为上一句的回读,这种回文诗前两句的句式是:1234567,7654321。
例如苏轼的《菩萨蛮夏闺怨》:

柳庭风静人眠昼。
昼眠人静风庭柳。
喷鼻香汗薄衫凉。
凉衫薄汗喷鼻香。

手红冰碗藕。
藕碗冰红手。
郎笑藕丝长。
长丝藕笑郎。

南宋的大学者朱熹也偶尔玩玩这种游戏,《菩萨蛮 次圭父回文韵》

暮江寒碧萦长路。
路长萦碧寒江暮。
花坞夕阳斜。
斜阳夕坞花。

客愁无胜集。
集胜无愁客。
醒似醉多情。
情多醉似醒。

老街特殊喜好的一位词人张孝祥也未能免俗,写了好几首这种回文的《菩萨蛮》,下面录一首:

白头人笑花间客。
客间花笑人头白。
年去似流川。
川流似去年。

老羞何事好。
好事何羞老。
红袖舞喷鼻香风。
风喷鼻香舞袖红。

五、本篇回文

一首诗词本身完成一个回答,即后半篇是前半篇的回答。
这种回文诗的句式也很特殊,不过不仔细看还真不会把稳他的规律:12345,67890;09876,54321。
刚才说了,齐梁期间的墨客们很喜好这种笔墨游戏,梁简文帝萧纲就写过这么一首《咏雪》:

盐飞乱蝶舞,花落飘粉奁。
奁粉飘落花,舞蝶乱飞盐 。

诗中的飞盐、落花、舞蝶、奁粉,都是比喻雪花。
第一句和第四句是回文,第二句与第三句是回文。
即一首诗的下半部是上半部的回答。

六、双篇回文

晚清的樊增祥(1846—1931)是光绪三年进士,为同光派的主要墨客,去世后遗诗三万多首,是近代一位高产墨客。
个中回文诗词就传世了119首,个中光是菩萨蛮就有22首,虞美人31首。

《玉楼春》是词牌的名字,也是仄韵的古体诗,下面这两首《玉楼春》互为回文诗:

蝶衣金瘦花房粉,雪燕双雕钗玉冷。
霜情薄怨本心兰,月恨无如圆靥杏。

叠笺秋雁传书锦,叶堕疏桐金蚀井。
人中画字写罏灰,白露秋期归信准。

........

粉房花瘦金衣蝶,冷玉钗雕双燕雪。
兰心素怨薄情霜,杏靥圆如无恨月。

锦书传雁秋笺叠,井蚀金桐疏堕叶。
灰罏写字画中人,准信归期秋露白。

看不明白?看看图就知道玄机了,两首玉楼春的每一句都是回文,例如第一首第一句:蝶衣金瘦花房粉;第二首第一句是:粉房花瘦金衣蝶。

七、回文旋图诗

最让人叹为不雅观止的是窦滔妻苏氏”织锦为回文旋图诗以赠滔。
宛转循环以读之,词甚凄惋“,《晋书》中说”凡八百四十字,文多不录。

这种旋图诗高下旁边,宛转循环,都可以成诗。
唐朝武则天在《织锦回文记》中夸奖:

“五采合适,莹心耀目。
其锦纵横八寸,题诗二百余首,计八百余言,纵横反复,皆成章句。
其文点画无缺,才情之妙,超今迈古,名曰《璇玑图》。

八、环复回文

指先连续至尾,再从尾连续至开头。
这种回文诗的句式是abcdefg,defghij,hijklmn,klmnopq。
这种连环往来来往的办法,有点像顶针格的写法。

听说是苏轼写的这首《赏花》便是“环复回文诗”:

赏花归去马如飞,去马如飞酒力微。
酒力微醒时已暮,醒时已暮赏花归。

清朝的吴绛雪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写过四首 :

莺啼绕柳弄春晴,柳弄春晴晓日明。
嫡晓晴春弄柳,晴春弄柳绕啼莺。

喷鼻香莲碧水动风凉,水动风凉夏日长。
永日夏凉风动水,凉风动水碧莲喷鼻香。

秋江楚雁宿沙洲,雁宿沙洲浅水流。
流水浅洲沙宿雁,洲沙宿雁楚江秋。

红炉炽炭向寒冬,炭向寒冬过雪风。
风雪过冬寒向炭,冬寒向炭炽炉红。

结束语

唐代吴兢《乐府古题要解》中说:“回文诗,回答读之,皆歌而成文也。
”民国的刘坡公在《学诗百法》讲到言:“回文诗反复成章,离心离德,不得以小道而轻之。

但是回文诗究竟有点像笔墨游戏,如果说格律诗是戴着桎梏的舞蹈,那么回文诗是双重的桎梏。
由于束缚太多,这种回文诗体难得写出佳作。
您认为哪位古人回文诗写得不错,您最喜好哪一首回文诗呢?

老街以为这种诗词学不到太多有用的知识,也不必摧残浪费蹂躏太多的心思。
不过当作笔墨游戏玩玩也可以,有诗友做过这种回文诗吗?

@老街味道

喜好诗词的您不一定知道 谁是第一个写书先容词谱和词牌的人

这9位是吟咏黄鹤楼最好的墨客,您认可吗?自己写一首怎么样?

诗词创作小知识 作旧体诗词可以押几种韵?新韵好还是旧韵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