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本来是一部记录卜筮的书,后来又由于周文王、孔子的增益,就变成了一部讲修德的书,即现在的《周易》。
《系辞下》曰:“《易》之兴也,其于中古乎?作《易》者,其有忧患乎?”其所忧患者,无非远害与去害,远古人认为避害最有效的办法,便是占卜问卦。
占卜问卦灵验了的,就记录在《易》这本书上。如四季的更替,五行的生克,阴阳的来回,等等,都是建立在纯粹的不雅观察与履历积累的条件上的。
但是很多人都明白,“天故意外风云,人有夙夜迟早祸福。”占卜的成功具有极大的有时性,不能作为治国理政的依据。但卜筮仍旧作为我国民族文化的一部分,被历代的书志著录,虽然只是作为数术的一支。

卜筮对付避害既不易行,亦不可靠,于是人们便其余寻求一条易行而可靠的避害道路——修德。
修德的实质,是充分和谐地融入人类社会,以避免社会及文化对人本身的侵害。《尚书·太甲中》曰:“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逭。”
这便是说,在古人的心中,社会及文化对人本身的侵害远比自然磨难对人类的侵害大得多。于是,古人就更加看重《周易》修德对避害的浸染。
而在周易中,有这么几句话,虽是卦辞,却蕴含了做人、成功的聪慧,读懂了,自然就明白了修德与避害。第一句:人生六步:潜龙勿用、见龙在田、终日乾乾、或跃在渊、飞龙在天、亢龙有悔。——《周易·乾卦》
潜龙勿用,为人生第一阶段,其意为:潜龙=隐蔽,龙潜于渊,阳之深藏,人们干事前应忍时待机,看清时势,这样才利于下一步辇儿为。
见龙在田,利见大人,为人生第二阶段,这句话有两个意思:一是表现的有“大人”风范,属于气质,二是得到“大人”的赏识,属于碰着朱紫。
终日乾乾,为人生第三阶段,其意为:碰着朱紫或拥有气质后,每天还要发奋图强,发奋努力,这样干事方可成功。
或跃在渊,为人生第四阶段,其意为:如果只是发奋努力,还远远不足,必须要学会看时势,根据指龙或跃上天空,或勾留在深渊,表示只要根据形势的须要而进退,就不会有缺点,
飞龙在天,为人生第五阶段,其意为:龙飞九州,翱翔天下,人生到了这个阶段,可以大展宏图。
亢龙有悔,为人生第六阶段,其意为:当自己成为领导霸占高位时,一定不能骄傲,否则随意马虎招惹灾害,知进退,明得失落。
只有当真正做到这六个步骤,功名利禄,不求也会降落到自己身上。
第二句:穷则思变,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周易·系辞下》
万事万物都在变易之中。
没有什么是不变的,变才是唯一的不变。
事情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会陷入瓶颈,难以连续下去,只有改变,才能让事情连续发展。
变则通,通则久。
生活中不要钻牛角尖,灵巧变通,能屈能伸才是大丈夫。
《绘图演义卦谱》
第三句:积德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易传·文言传·坤文言》
常积善的人家会有许多可以庆贺的事,常常做恶事的人家会有许多灾害在等着它。
由于大凡善良积德之家,家长不做损人利己的事情,用仁、义、礼、智、信的言行,耳闻目染教诲着子孙后代,这些良好的做人风致,才是留给子孙后代的福泽。
而有一些家长自私自利还有偷、骗、嫖、赌、毒的习气,不孝敬公婆还常常抱怨父母亲给的财产少,这些不良风致也是会习染给子孙后代的。
以是民间就有“看妈知女半”和“有其父必有其子”的俚语。
一个家庭的好坏习气是具有传染性的,为人父母者为子女计,必须寻思、当心、谨慎。
第四句: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善不积不敷以成名,恶不积不敷以灭身——《周易·系辞下》意思是不要以为好事小就不去做,不要以为坏事小就去做,善是一点一点积累起来的,积累起来人才得以成名,而恶也是一点一点积累的,不积累的话也不敷以毁掉自己。
《群书治要鬻子》里面说:“大忌知身之恶而不改也,以贼其身,乃丧其躯,有行如此,之谓大忌也。”
人生最大的忌讳,便是明明知道自己身上有过恶却不能够改正,这会侵害自己的身心,乃至损失生命。
一个人有这样的行为,实在是人生的大忌。人有过而不改,确实给自己招来灾害。
第五句: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龙蛇之蛰,以存身也
尺蠖是一种蛾的幼虫,样子有点像蚕,它把身子不断弯成弓形再放直,如此反复,以是它才得以前行。龙蛇这样的事物,身体是要蛰伏起来的,为的是可以连续生存。
人在世上要想干出一番奇迹,则需这种“屈伸”的精神。
屈,并不是失落败后的颓丧自卑和怯懦;伸,也并非功成名立后的傲慢自大,自高自大。这是避让锋芒、待机而发的谦忍聪慧,是身正无畏、乐不雅观自傲的心态。
为人应如此,处事亦如是。
冯友兰师长西席,也是《周易》的推戴者
不知道有多少朋友看过《周易》这本书,这本书并非神秘不可测,也不是绝世孤本。《周易》这本书一点都不厚,就三万多字,但是个中的奥秘,却是玄而又玄。
周易里面的大聪慧,可不仅仅是命理术那么大略,那只是周易学分支的一个末梢。儒家认为它是第一经典,所谓的五经之首;道家认为它是第一经典,所谓三玄之冠。
清华大学更以《易经》乾坤二卦中“发奋图强,厚德载物”为校训,滋养出一代代学子;
儒家以《易经》乾卦立派,道家以《易经》坤卦立派,兵家三十六计也是来自《易经》;
可以说,读懂它,就读懂了中国人的根。
自古以来,无数人受到周易的启示改变命运,在以前信息流传度不高的年代里面,《周易》就相称于本日的百度百科了。
周易虽好,但是读起来难免不免不畅,而最好的方法,还是用画图以及实际生活中发生的场景去带入周易的内容,这才是初学者读周易最好的方法。
如果有想理解周易的朋友,建议大家读读这本《图解周易》,它用最大略的道理,用笔墨和图片相结合的办法来见告人们易经里面所说的道理。
比较于晦涩难懂、呆板的笔墨版本的《周易》,图解周易的好处便是能让人快速的看明白周易里面的内容。
用生活中的常见的事物与周易结合起来,实在便是古代世俗生活的表现,它详细先容了《易经》的起源、发展进程与根本知识。
每一个卦象之后,还有注释与生活中的场景化阐明,一本《周易》一本《易经》,厚厚的两本书,从卦象到聪慧道理,人生感悟都有解释。
纵然是从来没有读过《周易》的朋友,也能看的津津有味。
两本书68元包邮,相称于34块钱一本的价格,却能成为最好的睡前读物。
闲的时候呷一口喷鼻香茗,品一品《周易》,实在是一件惬意的事儿!
如果您想购买、理解这套书的话,点击下面的商品卡,就能直接购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