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日古城角,把酒劝君留。

长安路远,何事风雪敝貂裘。

散尽黄金出生,

不管秦楼人怨,归计狎沙鸥。

一日一诗词‖水调歌头夕照古城角

明夜扁舟去,和月载离愁。

功名事,身未老,几时休。

诗书万卷,致身须到古伊周。

莫学班超投笔,

纵得封侯万里,干瘪老边州。

何处依刘客,寂寞赋登楼。

【注释】

⑴敝貂裘:破旧的貂皮衣服

⑵秦楼:汉乐府《陌上桑》:“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
”此以罗敷女指代妻室。

⑶狎沙鸥:与沙鸥附近,指隐居生涯。

⑷致身:出仕做官

⑸伊周:伊尹和周公,二人都是古代著名的贤相。

⑹班超投笔:《后汉书 班超传》东汉班超家境贫乏,在官府做缮写事情,曾经掷笔长叹说,大丈夫应该在边陲为国立功,像傅介子张骞一样,哪能老在笔砚之间讨生活呢!

【译文】

夕阳照在城墙的一角,我端起羽觞奉劝您留下。
京城离这里太远了,为什么还要穿着破旧的衣服冒着艰辛赶去呢?我担心你像苏秦一样盘缠用尽,还会遭到妻子的埋怨,不如早点归来,与沙鸥亲近为好。
明晚月色下,你就要带着全身的离愁乘船而去。

追逐功名利禄,恐怕是到老了往后才会罢休吧?饱读诗书,该当像古代的伊尹和周公一样为国事操劳。
不要效仿班超弃文竞武,纵然能够万里封侯,也会长期的滞留边陲,到老才能回来。
在哪里可以找到可以寄托的人呢?只怕是空自孤独寂寞,作《登楼赋》那样思念家乡的文章。

【赏析】

《水调歌头·落日古城角》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一首词。
这首词是作者为送朋侪赴临安而作,词的上片充满对朋侪的不舍之情,对朋侪之远行表示担忧。
下片表达了对朋侪的期望之情,同时遐想到了自身的遭遇,抚慰朋侪莫像班超一样有家难回。
这首词是一首送别词,全词却都是在泼冷水,故作反语,借以讽刺朝廷政策的失落当。
通过这种写作手腕,流露出作者壮志难酬,不被重用的忧郁和哀叹。

【作者】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1],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落)人。
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
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辛弃疾生于金国,从前与党怀英齐名北方,号称“辛党”。
青年时参与耿京叛逆,抗金归宋,献《美芹十论》《九议》等,条陈战守之策。
先后在江西、湖南、福建等地为守臣,平定荆南茶商赖文政发难,又创制飞虎军以弹压湖湘。
由于他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故而屡遭劾奏,数次起落,终极退隐山居。
开禧北伐前后,宰臣韩侂胄接连起用辛弃疾知绍兴、镇江二府,并征他入朝任枢密都承旨等官,均遭辞免。
开禧三年(1207年),辛弃疾抱憾病逝,年六十八。
宋恭帝时获赠少师,谥号“忠敏”。

辛弃疾生平以规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却命运多舛、壮志难酬。
但他始终没有动摇规复中原的信念,而是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怀、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2]。
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
其词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典故入词,抒写力争规复国家统一的爱国激情亲切,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训斥;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
现存词六百多首,有词集《稼轩是非句》等传世。

【学写诗词】

《水调歌头·东风扬万里》/庚子年正月廿一

东风扬万里,新雨润千山。
望来无垠,风光如画沁春园。
陌处轻飞紫燕,山上泻流瀑水,仙景在当前。
猿声传空谷,苍鹤舞山间。

云霞飞,骄阳艳,客未还。
光辉残酷,无限春色悦人颜。
恰若天仙飘彩,又如流莺欢舞,何必忆留年。
擎盏歌盛世,情意尽缠绵。

欢迎关注@泽光书院 ,让思想充足生活。
阅读可以让人得到聪慧启示,让人滋养浩然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