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曹勋《和英上人见寄》

时维十月,序属晚秋,此刻的卧佛寺公园像一幅简约画,不经意之间,秋草衰黄,残酷的花朵凋零,缤纷的树叶飘落。
站在九顶莲花山巅,放眼东望,此时的山坡已成了菊的海洋。

秋侵人影瘦,霜染菊花肥。

——清·沈复《浮生六记·闺房记乐》

傲霜菊蕊冷犹喷鼻香

一丛丛、一簇簇、一片片菊,冒寒怒放。
一片金黄中,点缀莹莹的绿,间有粉嫩的白,五彩缤纷,独呈艳姿:有的布列整洁,五彩缤纷;有的花瓣紧抱,密欠亨风;有的旋转开放,一枝独秀;曼妙袅娜,素洁闲雅,仿佛是一束束焰火,激情亲切,艳丽,残酷夺目。

走进菊丛,密密的青枝碧叶中,或粗或细,呈浅褐色,长满柔嫩绒毛的无数枝花茎,卓然特立,轻轻挑起一朵朵艳丽的花朵。
俯身轻轻抚摸着金黄的花朵,清秀的花瓣,一如不施粉黛的村落妇,朴实纯然,清丽素雅。

冻蝶依残菊,幽禽立卧槎。

——宋·孔平仲《至城东作·其二 》

微风袭来,千朵万朵,摇荡多姿,淡喷鼻香幽雅;千姿争艳,风情万种,开得洒脱随意,犹如神色温婉的女子,从“千载白衣酒,生平青女霜”(唐·罗隐《菊》)的唐诗中款款走来。
把个“红锦飘来枫树醉,黄金废尽菊花残”(唐·陈元光《候夜行师七唱·其六》)的深秋,装扮得分外俏丽妖娆。

浅红淡白间深黄,簇簇新妆阵阵喷鼻香。

——明·丘濬《咏菊》

菊,姹紫嫣红,姿态万千,堪称霜天里的“花后”,是这个时令的名片,是这个时令最美的代言者,是这个时令里的最美,毫无疑义的寒天逆行者。

瘦菊依阶砌,檐深承露难。

莫言根蒂弱,翻足奈秋寒。

——清·陈佩《瘦菊为小婢作》

面对莲花山坡这各处菊花,我想起儿时乡下盛开的野菊花。
菊在乡间并不是什么崇高的植物,寒风起,乡间的草木染了一身枯黄,而野菊漫山遍野,迎风绽放,到处都是它的身影。
与田舍为邻的野菊,阔别了鼓噪与尘杂,恪守着一份淡然与宁静。

山路边、田埂上、沟壑旁,小小的、金黄的野菊,挨挨挤挤,密密匝匝。
像太阳一样的花朵,兴头来了,开成了金色的花海,残酷得就像春天的油菜花。
它活气盎然,凌寒不凋,独占枝头,弥漫超尘脱俗的雅喷鼻香,灿然怒放的神韵;执拗地织出一片彩锦,把村落庄装点得分外俏丽。

西风篱落甘清苦,不爱春光只爱秋。

——宋·黄庚《对菊》

田舍的竹篱院落,是一道屏风。
寒霜降时,柴扉表面,只剩下清霜、寒风、枯叶;竹篱墙挡住了寒风的鼓噪和骚动。

晚艳出荒篱,冷喷鼻香著秋水。

忆向山中见,伴蛩石壁里。

——唐·王建《野菊》

竹篱院落里,菊花开得最美最艳,纤纤细枝,叶叶相依,透着寒喷鼻香。
随处可见它凌霜不凋、飘若浮云的独特风采。
王建这短短四句诗句,写尽了菊的野劲、野喷鼻香和野趣。
竹篱墙下的菊花美得安逸、安谧、高雅、脱俗;透着“黄花有佳色,独自倚阑看”(宋·徐瑞《秋怀二首》)的诗意。

未与骚人当糗粮,况随流俗作重阳。

政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喷鼻香。

已晚相逢半山碧,便忙也折一枝黄。

花应冷笑东篱族,犹向陶翁觅宠光。

——宋·杨万里《野菊》

据考证,唐代及之前,菊花品种比较少,紧张有黄菊、紫菊和白菊几种,又以黄菊最正宗。
唐人贾岛诗云:“九日不出门,旬日见黄菊”;宋人吕本中词曰:“短篱残菊一枝黄。
正是乱山深处,过重阳”;明朝冯惟敏诗说:“恰东篱劝插黄花,又南浦催斟绿酒”。
由此可见,古时的菊,是黄色多、其它色系少。

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

陶令篱边色,罗含宅里喷鼻香。

——唐·李商隐《菊花》

清陈淏《花镜》云:“春夏秋冬俱有菊,究竟开于秋冬者为正,以黄为贵。
”在古人看来,黄色在五行中是中心土的颜色,又逢玄月着花,更是金中之土,以是黄菊最为正宗。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先秦·屈原《离骚》

中国栽培菊花最初因此食用和药用为目的。
据《本草大纲》记载:野菊,性甘、味寒,具有散风热、平肝明目之功效。
《神农本草经》就认为:“菊花久服能轻身延年”。
可见,古人眼中的菊花是药之上品。

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

——晋·陶渊明《饮酒》

菊除了做菊花茶,还可以做菊花酒、菊花糕。
《太平御览》、《太平广记》等书,记载不少餐菊或饮菊龟龄的故事。
《太平御览》就记载饮菊花水或以菊汁炼丹,或者能延年益寿,或者能得道羽化,活个二三百岁平平常常,如果只活了八十来岁算是夭亡。
在深秋的日子里,就着秋日暖阳,泡一壶菊花茶,品一品咏菊诗,吃几片菊花食品,是多么惬意的事啊。

采得黄花作枕囊,曲屏深幌閟清香。

——宋·陆游《余年二十时尝作菊枕诗颇传于人今秋偶复采菊缝枕囊凄然有感二首》

头风便菊枕,足痹倚藜床。

——宋·陆游《老态》

若说喜好“收菊作枕”,由这几联诗看,陆游当排首位。
唐代孙思邈在《备急千金方》中记载:“常以玄月九日取菊花作枕袋,枕头,良。
”《本草大纲》也有“菊花作枕明目”之说。
由菊花作枕头竟有长达千年的历史了。
当代科学也证明,菊花枕不但有降压明目的浸染,还对葡萄球菌、链球菌、痢疾杆菌、流感病毒及皮肤真菌均有抑制浸染。
常枕菊花枕的人,会感到神清气爽,精神饱满。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晋·陶渊明《饮酒·其五》

千年之后,“陶令不知何处去”(近当代·毛泽东《七律·登庐山》)?但那漫山金黄,满山的诗意,却依然举头可见。
菊,意象通亮,意境悠悠,朵朵菊花笑成了霜天的暖阳。
“嘎嘎数行雁,点点远空排”(北周·庾信《晚秋诗》)之时;漫山的菊花,不管是昂首特立,还是低头密语,或是携手并立,都是那般引人喜好。
菊,是深秋的色彩,也是故乡的色彩。
它给人的不单是视觉上的享受,还有寒天的炽热澎湃。

虽惭老圃秋容淡,且看黄花晚节喷鼻香。

——宋·韩琦《九日水阁》

在菊花一片金黄包裹里,莲花山仿佛只有如梦似幻的金色光泽。

黄花谩说年年好。
也趁秋光老。

——宋·辛弃疾《醉花阴》

菊花是写给深秋的浪漫情诗。
那或金黄、或墨亮、或绛紫、或莹绿、或洁白分明的花朵织就的明快“秋色画笺”,便永久地珍藏心底。

-作者-

朱少华,莒南县人,中学高等西席。
喜好写作。
传授教化论文、散文随笔、诗歌、剪纸等作品,散见多家报刊及网络平台。
在征文及网络文学作品大赛中多次获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