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渴望秋雨降临,就连天边飘来几片云彩,也会引发大家对雨水的想象。
古代很多才子也喜好风凉的秋日,他们感想熏染一场秋雨带来的风凉,并赋诗表达自己的欣喜之情。
下面先容两首《新凉》,南宋墨客与清代才子的对决,令人享受一片清凉之意。

《新凉 》 (其一)

南宋 徐玑

水满田畴稻叶齐,日光穿树晓烟低。

两首新凉南宋诗人与清代才子的对决令人享受一片清凉之意

黄莺也爱新凉好,飞过青山影里啼。

徐玑是南宋著名墨客,永嘉四灵之一。
他的先辈曾是唐代的状元,父亲也担当过潮州太守,墨客承蒙父亲致仕之恩得职,却只干过一些县尉、主簿等小吏,晚年被擢升为县令,还未到任,就不幸离世。

徐玑生平为人正派,诗歌成绩更是被众人夸奖。
墨客热爱俏丽的大自然,喜好宁静的村落庄天下,在一个初秋时令,墨客携友来到村落庄游访,瞥见一派清新秀美的画面,不禁赋诗咏叹。
这首诗描述出初秋时节的美好画面,表达出作者感想熏染到秋凉之后的欣喜之情。

首句展现出稻田里的景象,几场秋雨之后,田畴里灌满了净水,庄稼得到了雨水的滋润津润,也显得绿油油的。
“稻叶齐”三字,抒写了水稻喜人的长势,颗粒饱满,远远地就能闻到一股暗香的味道。

次句描写树丛里的场景,拂晓时分,日光柔和,悄悄静地穿过树梢,留下长长的影子;雾气蒙蒙,笼罩着大地,透出一丝丝初秋的凉意。
“晓烟低”三字,不雅观察细致,传达出墨客的主不雅观感想熏染,突出了清晨时的景象特点。

后两句又是一幅锦绣画卷,“黄莺也爱新凉好,飞过青山影里啼。
”作者通过前两句的描写,陪衬出一种初秋的风凉,第三句则从侧面进一步表现出这种“新凉”。
黄莺彷佛也非常爱惜这一片清凉,一边轻盈地在山谷中翱翔,一边发出清脆悠扬的啼鸣声,彷佛在感谢彼苍,赏赐了如此风凉宜居的俏丽天下。

全诗清新明快,就像三幅水墨画卷,充满了宁静悠然的诗趣,也充分传达出作者对村落庄生活的神往。
墨客长于用自然景物表达内心的情绪,虽然不提一个“喜”字,但欣喜之情却溢于言表,也传染了读者,令人如临其境,仿佛共纳新凉,读之忘忧,心境畅快。

《新凉 》 (其二)

清代 缪公恩

文窗凉意透红纱,暮雨初收月正斜。

庭院无尘苔色净,雕阑新放紫薇花。

缪公恩是清代墨客,他的祖辈和父亲都在宦途沉浮了多年。
墨客从小就跟随父亲来到江南,他既喜好水乡的文化,也常常结交一些儒雅高士。
墨客登时书柜、见地博识,晚年曾在沈阳萃升书院担当教授,培养了一大批青年才俊,个中也包括一些来自他乡的学生。

缪公恩虽然在中原诗坛籍籍无名,但是这首绝句却清新朴实,技巧高超,展现出初秋的自然风景,也蕴藉地表达出墨客悠然的心境。

前两句是倒装构造,紧张是为了突出“凉意”二字。
薄暮时下了一场大雨,雨后天霁,斜月悬空,天宇间满溢着一片清凉,一股凉气也透过赤色的纱窗进入屋内,令人感到神清气爽。

此时满户清风、静境寥寥,月光柔和、烦恼皆抛,作者只是选取了一个很有代表性的画面,并用“透红纱”三字,就显得以小见大、掌上河山,表现出一种让人极其惬意的新凉。

后两句又将视线转移到庭院,并进一步从侧面进行描写。
秋雨过后、空气清新,庭院无尘、碧苔色净,一幅清新迷人的景象。
而此时雕阑边的紫薇花不知何时,忽然悄悄静地绽放,既给人一种惊喜,又表明花儿也欣喜这种秋凉的氛围,同时也再次突出“新凉”的主题。

缪公恩的这首绝句没有晦涩的典故,也不见太多的修辞手腕,作者环绕新凉二字逐步展开,让读者一点点地感想熏染到那种沁人心脾的快意。
无论是“文窗、月光”,还是“碧苔、紫薇”等意象,都成了一种渲染的工具,目的便是为了抒写作者发自内心的惬意感想熏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