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

说到诗与美食,大家该当都和

“纤手搓来玉数寻, 碧油煎出嫩黄深。
夜来春睡浓于酒, 压褊佳人缠臂金。
”苏东坡的这首《寒具》从厨娘“纤手”揉面做油篓子起句,描述了炸芋子时的油温火候,馓子炸成后较嫩黄略深的颜色和一圈圈似手钏连在一起的“缠臂金”的形态。
在苏轼笔下,一款宋代的点心的样式跃然纸上。

一首著名的《惠崇春江晚景》该当所有人都能呤上两句。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茼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竹笋、桃花、肥鸭、茼蒿、河豚……,真是一句一美食,令人只恨不生在此景中。

陆游

那些从古诗中走出来的美食

陆游是南宋著名墨客,虽说在当时的社会还没有“美食家”的头衔,但就从他咏叹佳肴的上百首的诗中来看,若要称他为当代的“美食家”该当也是当之无愧的!

陆游在他的《初冬绝句》中写道:“鲈肥菰脆调羹美,荞熟油新作饼喷鼻香。
自古达人轻富贵,例缘乡味忆回籍。
”一尾鲈鱼、茭白制成的羹汤搭配一块新油炸的煎麦饼,即解了这位文人墨客的思乡之情,你能从他的诗中领略到其美味吗?

陆游,不仅会吃还是一位不亚于苏东坡的业余烹饪大师。
在他的诗词中,咏吟烹饪的有上百首。
例如他在《朝饥食杂面甚美戏作》中“ 一杯齑餺飥,手自芼油葱。
天上苏陀供,悬知未易同。
” 即是赞赏自己用葱油做成的面条的美味,陆游对薏米一贯情有独钟,他的《薏苡》诗云:“初游唐安饭薏米,炊成不减雕胡美。
大如芡实白如玉,滑欲流匙喷鼻香满屋。
”一首诗把大如芡实的薏米白、滑、喷鼻香的特点写得生动非常!

杜甫

被后人尊称为“诗圣”的杜甫与“诗仙”李白并称“李杜”。
但与李白比较,杜甫更多的是对国家的忧虑及对老百姓困难生活的同情,在他的许多诗里,记录和描述了百姓的生活日常及家常美味,从他的诗中,我们得以一窥唐代的民间美食。
杜甫在陪同朋侪郑广文浏览长安的何将军山林时,创作了十首组诗—《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个中也多处详细地描写到山林主人住宿招待时的美食。
“鲜鲫银丝脍,喷鼻香芹碧涧羹。
翻疑柁楼底,晚饭越中行。
”这几句诗里就写到主人把把活鲜的鲫鱼切成银丝煲脍,用碧水涧傍的喷鼻香芹熬成喷鼻香羹。
而杜甫吃后也以为美味无比,不禁叹到:这分明是在越中吃晚饭啊,哪里是在陕西的柁楼底下用餐呢?

《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第七首,“棘树寒云色,茵蔯春藕喷鼻香。
脆添生菜美,阴益食单凉。
”描写了墨客坐在小枣树下一边吃着又脆又美味的生菜,一边闻着茵陈蒿和春藕的喷鼻香味的情景,虽是周遭百里茫茫苍苍,颇感阴凉,却兴致依然不减。

杜甫的生平由于经历了唐代由盛到衰的过程,因此,他的诗在很多时候更像一壁镜子,广泛深刻地反响了真实的历史面貌,抒发了他对情面冷暖的感叹和愤懑。
一首《过华清宫》中的“一骑尘凡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既写出了荔枝的美味让杨贵妃都难挡诱惑,又从侧面戳穿了天子为宠爱妃子而无所不为的荒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