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捷自号竹山,长于词,是宋末四大家之一。
他的词多抒发故国之思、山河之痛,风格多样,在宋代词坛上独标一格。

公元 1274 年,29 岁的蒋捷考中进士,这本来是一件大喜事,然而他却生不逢时,此时已附近南宋末期。
南宋大厦将倾,蒋捷还没来得及施展抱负,元朝的铁蹄就踏破了南宋的江山,南宋灭亡了。

为了收买民气,元朝也曾招揽过前朝的精良人才。
但蒋捷作为一个有骨气的文人士大夫,始终不愿对异族统治者俯首称臣。
于是他以南宋遗民的身份归隐山林,流落江湖,在穷苦潦倒中困难度日。
很多时候他都年夜肠告小肠,万里江山却已无立足之地。

不仅在乡野,他也曾在底层的市井中四处流浪,尝遍人间冷暖,识破世间百态。
一个风雨交加的日子,他在僧庐入耳着屋外风声阵阵,雨水落下的声音清晰传来,一滴一滴仿佛无穷无尽。
他触景伤情,久久悲哀难忍,一韶光所有的愁绪都奔涌而出,化为了这首千古名篇:《虞美人·听雨》。

宋词里面最苍凉的一场雨个中的4句写尽了故国之痛离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

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