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zhū yú]少一人。
【评析】:诗写游子思乡怀亲。墨客一开头便紧急切题,写异域异土生活的孤独凄然,因而时时怀乡思人,碰着佳节良辰,思念倍加。接着诗一跃而写远在家乡的兄弟,按照重阳的风尚而登高时,也在怀念自己。诗意反复跳跃,蕴藉深奥深厚,既朴素自然,又弯曲有致。“每逢佳节倍思亲”千百年来,成为游子思念的名言,打动多少游子离人之心。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评析】:这是一首送别诗。诗的构思新颖,淡写朋友的离情别绪,重写自己的高风亮节。首两句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陪衬送别时的孤寂之情;后两句自比冰壶,表达自己开郎肚量胸襟和倔强性情。全诗即景生情,寓情于景,蕴藉蕴藉,韵味无穷。
《闺怨》王昌龄闺中少妇不知愁,
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
悔教夫婿觅封侯。
【评析】:这是闺怨诗、描写了上流贵妇赏春时生理的变革。诗的首句,与题意相反,写她“不知愁”:天真浪漫,富有抱负;二句写她登楼赏春:带有稚子无知,成熟稍晚的憨态;三句急转,写忽见柳色而勾起情思:柳树又绿,夫君未归,光阴流逝,春情易失落;四句写她的憬悟:仇恨当初鞭策“夫婿觅封侯”的差错。诗无刻意写怨愁,但怨之深,愁之重,已袒露无余。
《春宫曲》王昌龄昨夜风开露井桃,
未央前殿月轮高。
平阳歌舞新承宠,
帘外春寒赐锦袍。
【评析】:诗写春宫之怨,却无怨语怨字。作者着力于背面敷粉,以侧面打光的手腕,使其明暗清晰。诗明写新人受宠的景况,暗抒旧人失落宠之怨恨。虚此实彼,言近意远:彷佛无怨,怨至深;彷佛无恨,恨至长。实弦外有音的手腕。
《凉州词》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立时催。
醉卧疆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评析】:诗是咏边寒情景之名曲。全诗写艰巨荒凉的边塞的一次盛宴,描摹了征人们开怀痛饮、尽情酣醉的场面。首句用语绚丽幽美,腔调清越悦耳,显出盛宴的豪华派头;一句用“欲饮”两字,进一层极写热烈场面,酒宴外加音乐,着意渲染气氛。三、四句极写征人相互推敲劝饮,尽情尽致,乐而忘忧,豪放旷达。这两句,蘅塘退士评曰:“作旷达语,倍觉悲痛。”历来评注家也都以为凄凉感伤,厌恶征战。清代施补华的《岘佣说诗》评说:“作悲哀语读便浅,作谐谑语读便妙。在学人领悟。”从内容看,无厌恶戎马生涯之语,无哀叹生命不保之意,无非难征战痛楚之情,谓是凄凉感伤,彷佛勉强。施补华的话有其深度。千古名绝,众论殊多,见仁见智,学人自悟。
《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惟见长江天涯流。
【评析】:这是送别诗,寓离情于写景。首句点出送别的地点:一代名胜黄鹤楼;二句写送别的韶光与去向:“烟花三月”的春色和东南形胜的“扬州”;三、四句,写送别的场景:目送孤帆远去;只留一江春水。诗以绚丽斑驳的烟花春色和浩瀚无边的长江为背景,极尽渲染之能事,绘出了一幅意境开阔,情丝不绝,色彩明快,风骚倜傥的墨客送别画。“烟花三月下扬州”,蘅塘退士评曰:“千古丽句”。在理。
《早发白帝城》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评析】:诗是写景的。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墨客流放夜郎,行至白帝遇赦,乘舟东还江陵时而作此诗。诗意在描摹自白帝至江陵一段长江,水急流速,舟行若飞的情形。首句写白帝城之高;二句写江陵路遥,舟行迅速;三句以山影猿声陪衬行舟飞进;四句写行舟轻如无物,点明水势如泻。全诗锋棱挺立,一泻直下,快船快意,令人神远。难怪乎明人杨慎赞曰:“惊风雨而泣鬼神矣!
”
故宅东望路漫漫,
双袖龙钟泪不干。
立时相逢无纸笔,
凭君传语报安然。
【评析】:诗写游客重逢京使,托他捎带口信回家的情境。诗来自生活,反响生活,信手写去,不事雕琢,亲切不味,朴拙动听。“立时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安然”是生活中常见之事,一经艺术提炼概括,多么典雅动听,富有生气!
岐王宅里平凡见,
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
落花时节又逢君。
【评析】:诗是感伤情面冷暖的。李龟年是开元初年的著名歌手,常在贵族豪门歌唱。杜甫少年时才华卓著,常出入于岐王李范和秘书监崔涤的门庭,得以欣赏李龟年的歌唱艺术。诗的开头二句是追忆昔日与李龟年的打仗,寄寓墨客对开元初年壮盛的眷怀;后两句是对国事凋零,艺人颠沛流离的感慨。仅仅四句却概括了全体开元期间的时期沧桑,人生巨变。语极平淡,内涵却无限丰满。蘅塘退士评为:“少陵七绝,此为压卷。”
《滁州西涧》韦应物独怜幽草涧边生,
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
野渡无人舟自横。
【评析】:这是写景诗的名篇,描写春游滁州西涧赏景和晚潮带雨的野渡所见。首二句写春景、爱幽草而轻黄鹂,以喻乐守节,而嫉高媚;后二句写带雨春潮之急,和水急舟横的景象,蕴含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可奈何之忧伤。全诗表露了恬淡的胸襟和忧伤之情怀。
《枫桥夜泊》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苏州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评析】:这是记叙夜泊枫桥的景象和感想熏染的诗。首句写所见(月落),所闻(乌啼),所感(霜满天);二句描述枫桥附近的景致和愁寂的心情;三、四句写客船卧听古刹钟声。平凡的桥,平凡的树,平凡的水,平凡的寺,平凡的钟,经由墨客艺术的再创造,就构成了一幅情味隽永宁静诱人的江南水乡的夜景图,成为流传古今的名作、名胜。此诗自从欧阳修说了“三更不是打钟时”之后,议论颇多。实在寒山寺夜半鸣钟却是事实,直到宋化仍旧。宋人孙觌的《过枫桥寺》诗:“白首重来一梦中,青山不改旧时容。乌啼月落桥边寺,倚枕犹闻半夜钟。”即可为证。张继大概也以夜半鸣钟为异,故有“夜半钟声”一句。今人或以为“乌啼”乃寒山寺以西有“乌啼山”,非指“乌鸦啼叫。”“愁眠”乃寒山寺以南的“愁眠山”,非指“忧闷难眠”。殊不知“乌啼山”与“愁眠山”,却是因张继诗而得名。孙觌的“乌啼月落桥边寺”句中的
“乌啼”,即是明显指“乌啼山”。
《寒食》韩翎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烛炬,
轻烟散入五侯家。
【评析】:这是一首讽刺诗。寒食节禁火,然而受宠的宦者,却得到天子的特赐火烛,享有特权。诗是讥讽宦者的得宠。因此,蘅塘退士批注:“唐代宦者之盛,不减于桓灵。诗比讽深远。”首二句写仲春景致;后二句暗寓讽喻之情。诗不直接讽刺,而只描摹生活上的特权阶层,含隐奥妙,入木三分。据唐代孟所撰的《本事诗》说:这首诗颇为唐德宗赏识,御批提拔韩为驾部郎中知制诰的要职。当时江淮刺史也名叫韩,又以同名同进。德宗便亲书“春城无处不飞花”全诗,并批道“与此韩”,成为一时佳话,流传天下。
《月夜》刘方平更深月色半人家,
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
虫声新透绿窗纱。
【评析】:诗是抒写感想熏染大自然物候变革的,清新而有情致。这类诗是墨客对外界自然事物、景象加以风雅体察而萌发于心的一种敏感、灵感凝成的景象。诗的首二句是写仰望,寥廓天宇,月色空明,星斗阑干,暗隐时辰流转;后二句是写俯视,大地安谧,夜寒料峭,虫声新透,感知春之信息。构思新颖新奇,不落窠臼,用语清丽细腻,妙然生趣。
《征人怨》柳中庸岁岁金河复玉关,
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
万里黄河绕黑山。
【评析】:这首诗意在写征夫长期守边,东西辗转不能回籍的怨情。诗的首句写守边韶光延续,地点转换;二句写每天战役不息,生活单调凄苦;三句写边塞景象恶劣,暗隐生还无望(归青冢);四句写边塞形胜,点明生涯之不定。以怨为题,却无一“怨”字,用叠字和名词,浑成对偶反复,回肠荡气,虽无“怨”字,怨情自生。
《宫词》顾况玉楼天半起笙歌,
风送宫嫔笑语和。
月殿影开闻夜漏,
水晶帘卷近秋河。
【评析】:这首宫怨诗,与其他宫怨诗的不同处,是采取比拟的手腕。前二句写听到玉楼笙歌笑语;后二句写自己锁闭幽宫的孤凄冷落。如此相形比作,纵然不言怨情,而怨情早已显露。
《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回乐峰前沙似雪,
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
一夜征人尽望乡。
【评析】:诗意在抒写边防将士之乡情。前二句写月下边塞的景致;三句写声音,闻见芦管悲声;四句写心中感想熏染,芦笛能动征人还乡之望。全诗把景致、声音,感想熏染融为一体,意境浑成。《唐诗纪事》说这首诗在当时便被度曲入画。仔细体味全诗意境,确也是谱歌作画的佳品。
《乌衣巷》刘禹锡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平凡百姓家。
【评析】:这是一首怀古诗。凭吊东晋时南京秦淮河上朱雀桥和南岸的乌衣巷的繁华壮盛,而今野草丛生,荒凉残照。感慨沧海桑田,人生多变。以燕栖旧巢唤起人们想象,含而不露;以“野草花”、“夕阳斜”涂抹背景,美而不俗。语虽极浅,味却无限。施补华的《岘佣说诗》评这首诗的三、四句时说:“若作燕子他去,便呆。盖燕子仍入此堂,王谢零落,已化作平凡百姓矣。如此则感慨无穷,用笔极曲。”这首诗听说博得白居易“掉头苦吟,叹赏良久。”自有其深意所在
《题金陵渡》张祜金陵津渡小山楼,
一宿行人自可愁。
潮落夜江斜月里,
两三星火是瓜州。
【评析】:诗写偶见的江上清丽夜色。首句点题,次句抒发感慨;三、四句写因赍恨而难眠,推窗了望,斜月朦胧,江潮初落,隔江瓜州,星火闪烁。全诗画面清丽宜人,但却难免有孤寂之感。有人认为这首诗是作者至京求官不遂后所作,寄寓怀才不遇落拓失落意之情。有人以为是写乡愁情思的。寄愁是真,但什么愁?愁什么?也确实难断。我们暂且欣赏这清美宁静的夜景吧。
《近试上张水部》朱庆余洞房昨夜停红烛,
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
画眉深浅入时无。
【评析】:朱庆余曾得到张籍的赏识,而张籍又乐于荐拔子弟。因而朱庆余在临应考前作这首诗献给他,借以搜聚见地。全诗以“入时无”三字为灵魂。新娘打扮得入不入时,能否讨得公婆欢心,最好先问问新郎,如此精心设问寓意自明,令人惊叹。张籍在《酬朱庆余》诗中答道:“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敌万金。”把朱氏比作越州镜湖的采菱女,不仅长得艳丽动人,而且有绝妙的歌喉,这是身著贵重丝绸的其他越女所不能比并的。文人相重,酬答俱妙,千古佳话,流誉诗坛。
《将赴吴兴登乐游原》杜牧清时有味是无能,
闲爱孤云静爱僧。
欲把一麾江海去,
乐游原上望昭陵。
【评析】:诗表达了作者想出守外郡为国着力,又不忍离京的忠君爱国之情。以登乐游原起兴,以望昭陵戛止。热爱祖国,追怀盛世之情清闲,为国捐躯,抱负未能施展之意自见。简炼深刻,沉郁蕴藉。
《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评析】:这首咏史吊古诗,似是讥讽周瑜成功的侥幸。诗的开头二句,借物起兴,慨叹前朝人物业绩,后二句议论:赤壁大战,周瑜火攻,倘无东风,东吴早灭,二乔将被虏去,历史就要改不雅观。诗的构思极为风雅,点染用功。
《泊秦淮》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评析】:这首诗是即景感怀的,金陵曾是六朝都城,繁华一时。目睹如今的唐朝国势日衰,当权者昏庸荒淫,不免要重蹈六朝覆辙,无限感伤。首句写景,先竭力渲染水边夜色的清淡素雅;二句叙事,点明夜泊地点;三、四句感怀,由“近酒家”引出商女之歌,酒家多有歌,自然洒脱;由歌曲之靡靡,牵出“不知亡国恨”,鞭笞豪绅权贵沉溺于声色,蕴藉深奥深厚;由“亡国恨”推出“后庭花”的曲调,借陈后主之尸,鞭笞权贵的荒淫,深刻锐利。
《寄扬州韩绰判官》杜牧青山模糊水迢迢,
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
美男何处教吹箫。
【评析】:这是一首谐谑诗。诗的首联是写江南秋天景色,解释怀念故人的背景,末联是借扬州二十四桥的典故,与朋侪韩绰调侃。意思是说你处在东南形胜的扬州,当此深秋之际,在何处教美男吹箫取乐呢?意境幽美,清丽俊爽,情趣盎然,千百年来,传诵不衰。
《遣怀》杜牧落魄江湖载酒行,
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
赢得青楼薄幸名。
【评析】:这是作者回顾昔日的放荡生涯,仇恨沉沦的诗。首句追叙扬州生活:仰人鼻息。二句写放浪形骸,沉溺于酒色。以“楚王好细腰”和“赵飞燕体轻能为掌上舞”,两个典故,形容扬州女之多之美和作者沉沦之深。三句写留连美色太久,十年冶游,于今方才憬悟。四句写觉醒后的感伤,生平声名损失殆尽,仅存青楼薄幸之名。自嘲自责,烦闷诙谐。《全唐诗话》说,吴武陵看了杜牧这首诗,即以他的《阿房宫赋》向崔郾推举,杜牧于是登第。
《秋夕》杜牧银烛秋光冷画屏,
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
坐看牵牛织女星。
【评析】:这是写失落意宫女生活的孤寂幽怨。首句写秋天景色,用一“冷”字,暗示寒秋气氛,又衬出主人公内心的孤凄。二句写借扑萤以丁宁光阴,排解愁绪。三句写夜深仍不能眠,以待临幸,以天街如水,暗喻君情如冰。末句借倾慕牵牛织女,抒发心中悲苦。蘅塘退士评曰:“层层布景,是一幅着色人物画。只'卧看’两字,逗出情思,便通身灵动。”
《赠别·其一》杜牧娉娉袅袅十三余,
豆蔻梢头仲春初。
东风十里扬州路,
卷上珠帘总不如。
【评析】:这两首诗是墨客在大和九年(835),调任监察御史,离扬州赴长安是,与女分别之作。第一首着重写其俏丽,赞赏她是扬州歌女中美艳第一。首句描摹少女身姿体态,妙龄丰韵;二句以花喻人,写她娇小秀美;三、四两句,以星拱月,写扬州佳丽极多,唯她独俏。手腕上强此弱彼,大有“除却巫山不是云”之概。措辞精萃麻利,挥洒自如,情绪朴拙明朗,荡然肺腑。
《赠别·其二》杜牧多情却似总无情,
唯觉尊前笑不成。
烛炬有心还惜别,
替人垂泪到天明。
【评析】:第二首着重写惜别,描述与她的筵席上难分难舍的情怀。首名写离筵之上压抑无语,彷佛冷淡无情;次句以“笑不成”点明原非无情,而是郁悒感伤,实乃多情,回应首句。
《金谷园》杜牧繁华事散逐喷鼻香尘,
流水无情草自春。
日暮东风怨啼鸟,
落花犹似坠楼人。
【评析】:这是一首即景生情诗。大概写墨客经由西晋富豪石崇的金谷园遗址而兴吊古情思。前句写金谷园昔日的繁华,今已不见;二句写人事虽非,风景不殊;三、四两句即景生情,听到啼鸟声声似在哀怨;看到落花满地,想起当年坠楼自尽的石崇爱妾绿珠。句句写景,层层深入,景中有人,景中寓情。写景意味隽永,抒怀悲惨哀婉。
《夜雨寄北》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评析】:这是一首抒怀诗。诗的开头两句以问答和对面前环境的抒写,阐发了孤寂的情怀和对妻子深深的怀念。后两句即设想来日相逢谈心的欢悦,反衬今夜的孤寂。语浅情深,蕴藉隽永,随处颂扬,余味无穷。有人考证,以为此诗是作者于大中五年(851)七月至玄月间入东川节度使柳中郢梓州幕府时作。其时义拙荆王氏已殁(王氏殁于大中五年夏秋间)。为此,以为此诗是寄给长安朋侪。但义山入梓幕,与其妻仙逝,均在大中五年夏秋之际,纵然王氏仙逝居先,义山诗作在后,在当时交通壅塞和信息不灵的时期,也是完备可能的。就诗的内容看,按“寄内”解,便情思委曲,悱恻缠绵;作“寄北”看,便嫌细腻恬淡,难免不免纤弱。
《寄令狐郎中》李商隐嵩云秦树久离居,
双鲤迢迢一纸书。
休问梁园旧来宾,
茂陵秋雨病相如。
【评析】:这首诗是作者于武宗会昌五年(845)闲居洛阳,寄给长安故友令狐的。令狐这时正任右司郎中。首句写嵩山与秦川远隔,各在一方。以各自所见的“云”和“树”,寄寓思念;二句写收得手札后心中的快感;三、四句写自己的情状。以因病撤职闲居茂陵的司马相如自比,倾诉潦倒多病,寂寞无聊的心情。今人刘学锴评此诗:“有感念旧恩故交之意,却无卑屈夤缘之态;有感慨出生落寞之辞,却无乞援望荐之意;情意虽谈不上深厚浓至,却比较坦直诚恳。”这个论断颇为中肯。
《嫦娥》李商隐云母屏风烛影深,
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
碧海上苍夜夜心。
【评析】:就内容而论,这是一首咏嫦娥的诗。然而各家意见不一。有人以为歌咏意中人的私奔,有人以为是直接歌咏主人公处境孤寂,有人以为是借咏嫦娥其余有所寄托,有人以为是歌咏女子学道求仙,有人以为应该作“无题”来看。我们姑且当作歌咏幽居寂处,终夜不眠的女子。以此而论,其实写得贴情贴理。措辞含蕴,情调感伤。
《贾生》李商隐宣室求贤访逐臣,
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
不问苍生问鬼神。
【评析】:这是一首托古讽时诗,意在借贾谊的遭遇,抒写墨客怀才不遇的感慨。诗选取汉文帝宣室召见贾谊,夜半倾谈的情节,写文帝不能识贤,任贤;“不问苍生问鬼神”却戳穿了晚唐天子服药求仙,荒于政事,不能任贤,不顾民生的昏庸特性。诗寓慨于讽,讽刺效果颇好。
《金陵图》韦庄江雨霏霏江草齐,
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
依旧烟笼十里堤。
【评析】:这是一首凭吊六朝古迹的诗。诗的首句写金陵雨景,渲染氛围;二句写六朝往事如梦,台城早已破败;三、四句写风景依旧,人间沧桑。触景生情,借景寄慨,暗寓伤今。措辞蕴藉蕴藉,感情无限感伤。
《陇西行》陈陶誓扫匈奴不顾身,
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
犹是深闺梦里人。
【评析】:《陇西行》共四首,这是第二首。首二句写将士忠勇,丧亡甚众;末二句写捐躯者是春闺少妇昼夜愿望归来团圆的情人。全诗反响了唐代长期征战带给公民的痛楚和灾害,表达了非战感情。三、四两句,以“无定河边骨”与“春闺梦里人”比照,虚实相对,宛若电影中的蒙太奇,用意工妙。诗情凄楚,吟来潸然泪下。
《寄人》张泌别梦依依到谢家,
小廊回合曲阑斜。
多情只有春庭月,
犹为离人照落花。
【评析】:这是与情人别后的寄怀诗。诗的首句写梦中重聚,难舍难离;二句写依旧当年环境,昔日欢情;三句写明月有情,伊人无义;四句写落花有恨,抚慰无人。前二句是表明自己思念之深;后两句是埋怨伊人无情,鱼沉雁杳。以明月有情,寄希望于对方,蕴藉深厚,弯曲委婉,情真意真。
《杂诗》无名氏近寒食雨草萋萋,
著麦苗风柳映堤。
等是有家归未得,
杜鹃休向耳边啼。
【评析】:这是歌咏游客居外不得返乡之情的诗。意思是在说寒食、清明将到,客居不能返乡,却听得杜鹃悲泣,更为伤感,大有“每逢佳节倍思亲”之慨。诗的节奏独特,首两句节拍为“一、二、三”,然而却谐绝句平仄韵,这是绝句中少见的。句写六朝往事如梦,台城早已破败;三、四句写风景依旧,人间沧桑。触景生情,借景寄慨,暗寓伤今。措辞蕴藉蕴藉,感情无限感伤。
《黄鹤楼》崔颢前人已乘黄鹤去,
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评析】:这首诗是吊古怀乡之佳作。墨客登临古迹黄鹤楼,泛览面远景物,即景而生情,诗兴大作,脱口而出,一泻千里。既自然宏丽,又饶有风骨。诗虽不协律,但音节浏亮而不拗口。真是信手而就,一气呵成,成为历代所推崇的珍品。传说李白登此楼,目睹此诗,大为折服。说:“面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严沧浪也说唐人七言律诗,当以此为第一。足见诗贵自然,纵使格律诗也无不如此。
《望蓟门》祖咏燕台一去客心惊,
笳鼓喧喧汉将营。
万里寒光生积雪,
三边曙色动危旌,
疆场烽火侵胡月,
海畔云山拥蓟城。
幼年虽非投笔吏,
论功还欲请长缨。
【评析】:诗是吊古感今的。开头两句说北望蓟门,触目惊心。起句突兀,暗用典故,说燕自郭隗、乐毅等士去后,即被秦所灭,故客心暗惊。又汉高祖曾身击臧荼,故曰“汉将营”。因而清人方东树说:“岂是时范阳已有抽芽耶?”(《昭昧詹言》卷十六)疑惑这是对安禄山的叛乱有所预感。颔联、颈联写景雄丽。全诗扣紧一个“望”字,以“烽火”承“危旌”,以“雪山”承“积雪”。写“望”中所见,抒“望”中所感,格调高昂诗。从军事上落笔,着力勾画山川形胜,意象雄伟阔大。为尾联抒发从戎之志做好铺垫,使人读了年夜方非常。
《送魏万之京》李颀朝闻游子唱骊歌,
昨夜微霜初度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
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曙色催寒近,
御苑砧声向晚多。
莫是长安行乐处,
空令岁月易蹉跎。
【评析】:这是一首送别诗,意在抒发别离的感情。魏万曾求仙学道,隐居王屋山。天宝年间,因慕李白,南下吴越寻访,行程三千余里,为李白所赏识。魏万是比李颀晚一辈的墨客,然而两人却是十分密切的“忘年交”。故诗的结句含有对子弟叮嘱勉励的意思。诗开头用倒戟法落笔,点出出发前,微霜初落,深秋萧瑟。颔联写离秋,写游子面对云山,黯然伤神。颈联先容长安秋色,暗寓此地不可长留。末联以父老风姿,叮嘱魏万,长安虽乐,不要虚掷光阴,要抓紧造诣一番奇迹。全诗长于炼句,为后人所称道,且叙事、写景、抒怀交织,由景生情,引人共鸣。但诗中有“朝、夜、曙、晚”四字重用,却是一疵。胡应麟说:“惟其诗工,故读之不觉,然一经点勘,即为白璧之瑕,初学首所当戒。”
《登金陵凤凰台》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
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
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上苍外,
二程度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
长安不见使人愁。
【评析】:李白极少写律诗,而他的这首诗,却是唐代律诗中随处颂扬的精品。诗虽属咏古迹,然而字里行间隐寓着伤时的感慨。开头两句写凤凰台的传说,点明了凤去台空,六朝繁华,一去不返。三、四句就“凤凰台”进一步发挥,东吴、东晋的一代风骚也进入宅兆,灰飞烟灭。五、六句写大自然的壮美。对仗工致,气候万千。末了两句,面向唐都长安现实,暗示天子被邪包围,自身报国无门,十分沉痛。此诗与崔颢《登黄鹤楼》相较,可谓“工力悉敌”。个中二联,虽是感事写景,意义比之崔诗中二联深刻得多。结句寄寓爱君之忱,抒发忧国伤时的怀抱,意旨尤为深远。但李诗就气概而言,却远不及崔诗的宏伟。
《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高适嗟君此别意如何,
驻马衔杯问谪居。
巫峡啼猿数行泪,
衡阳归雁几封书。
青枫江上秋帆远,
白帝城边古木疏。
圣代即今多雨露,
暂时分离莫犹豫。
【评析】:这首诗是送两位被贬官的朋侪,寓有抚慰鼓励之意。一诗同赠两人,在内容上把稳到铢两悉称,实在不随意马虎。诗除了首尾合起来总写外,中间两联双双分写,不偏枯。颔联上句写巫峡风光,以古民谣“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典故,来暗示李少府所去的峡中荒凉之地。下句写衡阳,暗示王少府去长沙,衡山有回雁峰,鸿雁都飞不过衡山,足见也是人迹罕至之僻地;并希望他能多寄书函。颈联上句写长沙青枫江的帆船,是再写王少府。下句写白帝城,远在古原始森林的巴东,是再写李少府。双双交错进行,构造严密,情绪交织。末了两句,是劝藉二人尽可放心而去,不久即可召还。不用极,也不消极。
《积雨辋川庄作》王维积雨空林烟火迟,
蒸藜炊黍饷东菑。
漠漠水田飞白鹭,
阴阴夏木啭黄鹂。
山中习静不雅观朝槿,
松下清斋折露葵。
野老与人争席罢,
海鸥何事更相疑。
【评析】:诗意在描写积雨后辋川庄的景物,阐述隐退后闲适生活。首联写田家生活,是墨客山上静不雅观所见:连雨时节,天阴地湿,炊烟缓升;田舍早炊,饷野外食,怡然自乐的屯子生活。颔联写自然景致:广漠平畴,白鹭翱翔,深山密林,黄鹂和唱,积雨后的辋川,画意盎然。颈联写墨客独处空山之中、幽栖松林之下,不雅观木槿,食露葵,避尘世的幽居生活。末联连用两典:一是《庄子·寓言》载的阳子居学道归来后客人不再让座,却与之争座。解释墨客与村落夫野老打成一片了。二是《列子·天子篇》载:海上有人与鸥鸟亲近,互不猜疑逐日有百来只与他相游。一天,他父亲要他把海鸥抓回家去,他再到海边时,鸥鸟都在天上飞舞、不肯停下。解释心术不正,就毁坏了他与鸥鸟的关系。两典正反结合,抒写了墨客淡泊的心志。
《蜀相》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
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去世,
长使英雄泪满襟。
【评析】:这是一首咏史诗。作者借游览武侯祠,称颂丞相辅佐两朝,惋惜他出师未捷而身死。既有尊蜀正统不雅观念,又有才困时艰的感慨。诗的前半首写祠堂的景致。首联自问自答,写祠堂的所在。颔联“草自春色”、“鸟空好音”,写祠堂的荒凉,字里行间寄寓感物思人的情怀。后半首写丞相的为人。颈联写他雄才大略(“天下计”)忠心报国(“老臣心”)。末联叹惜他壮志未酬身先去世的结局,引得千载英雄,奇迹未竟者的共鸣。
《客至》杜甫舍南舍北皆春水,
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未曾缘客扫,
蓬荜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
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
隔离呼取尽余杯。
【评析】:这首诗是在成都草堂落成后写的。全诗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流露墨客诚朴恬淡的情怀和好客的心境。诗好在自大然浑成,一线相接,如话家常。
《野望》杜甫西山白雪三城戍,
南浦清江万里桥。
海内风尘诸弟隔,
天涯涕泪一身遥。
惟将迟暮供多病,
未有涓埃答圣朝。
跨马出郊时纵目,
不堪人事日冷落。
【评析】:这首诗虽是写远足野望的感触,忧家忧国,伤己伤民的感情,迸溢于字里行间。诗的首联写从高低两处看见的景致。颔联是抒怀,由野望想到兄弟的飘散和自我孤身浪迹天涯。颈联连续抒写迟暮多病不能报效国家之感。末联以出效纵目,点明主题“野望”,以人事冷落总结中间两联。全诗感情朴拙,措辞淳厚。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杜甫剑外忽传收蓟北,
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
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
青春作伴好回籍。
即从巴峡穿巫峡,
便下襄阳向洛阳。
【评析】:这是一首叙事抒怀诗,代宗广德元年(763)春作于梓州。延续七年多的安史之乱,终于结束了。作者喜闻蓟北光复,想到可以挈眷回籍,喜极而涕,这种激情是人所共有的。全诗毫无半点饰,情真意切。读了这首诗,我们可以想象作者当时对着妻儿侃侃讲述捷报,手舞足蹈,惊喜欲狂的神态。因此,历代诗论家都极为推崇这首诗。浦起龙在《读杜心解》中夸奖它是杜甫“平生第一首快诗。”
《登高》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羽觞。
【评析】:这一首重阳登高感怀诗,是大历二年(767)在夔州写的。“全诗通过登高所见秋江景致,倾诉了墨客长年飘泊老病孤愁的繁芜感情,年夜方激越,动人心弦。”前半首写登高所闻所见情景,是写景;后半首写登高时的感触,是抒怀。首联着重刻画面前详细景物;颔联着重渲染秋景象氛;颈联抒发感情,由异域飘泊写到多病残生;末联写白发日多,因病断酒,映衬时世困难。全诗八句都对,句句押韵。金性尧以为“是杜诗中最能表现大气盘旋,凄凉沉郁之作。”
《登楼》杜甫花近高楼伤客心,
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
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
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
日暮聊为梁父吟。
【评析】:这是一首感时抚事的诗。作者写登楼看见无边春色,想到万方多难,浮云变幻,不免伤心感喟。进而想到朝廷就象北极星座一样,不可动摇,纵然吐蕃入侵,也难改变人们的正统不雅观念。末了坦露了自己要效法诸葛亮辅佐朝廷的抱负,大有澄清天下的气概。全诗即景抒怀,写登楼的不雅观感,俯仰瞻眺,山川古迹,都从空间着眼。首句的“近”字和末句的“暮”字,在诗的构思上,起着突出的浸染。“花近高楼”写近景,而“锦江”、“玉垒”、“后主祠”却是远景。“日暮”点明墨客徜徉韶光已久。这种兼顾韶光和空间的手腕,增强了诗的意境的立体感,开阔了诗的豁达雄浑的境界。诗的格律严谨,对仗工致,历来为诗家所推崇。沈德潜以为“气候雄伟,笼盖宇宙,此杜诗之最上者。”
《阁夜》杜甫岁暮阴阳催短景,
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
三峡星河影动摇。
【评析】:这首诗是墨客在大历元年(766)寓于夔州西阁作所。全诗写冬夜景致,有伤乱思乡的意思。首联点明冬夜寒怆;颔联写夜中所闻所见;颈联写拂晓所闻;末联写纵目武侯、白帝两庙而引出的感慨。以诸葛亮和公孙述为例,解释贤愚忠逆都同归于尽,个人的寂寞就更无所谓了。全诗气候雄阔,大有上天下地,俯仰古今之概。野哭几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咏怀古迹·其三》杜甫群山万壑赴荆门,
成长明妃尚有村落。
一去紫台连朔漠,
独留青冢向薄暮,
画图省识东风面,
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
分明怨恨曲中论。
【评析】:这是杜甫经由昭君村落时所作的咏史诗。想到昭君生于名邦,殁于塞外,去国之怨,难以言表。因此,主题落在“怨恨”二字,“一去”二字,是怨的开始,“独留”两字,是怨的闭幕。作者既同情昭君,也感慨自身。沈德潜说:“咏昭君诗此为绝唱。”信然。
《咏怀古迹·其五》杜甫诸葛大名垂宇宙,
宗臣遣像肃清高。
三分割据纡筹策,
万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吕,
指挥若定失落萧曹。
运移汉祚终难复,
志决身歼军务劳。
【评析】:投刺武侯祠而追怀诸葛亮。全诗以议论为主,称颂诸葛亮的英才挺出,惋惜其志不成。诗议而不空,句句含情,层层深入,荡人胸襟、动尔情怀。但个中把汉室不能规复归咎于气运,却是宿命不雅观点。
《长沙过贾谊宅》刘长卿三年谪宦此栖迟,
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
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
湘水无情吊岂知。
寂寂江山摇落处,
怜君何事到天涯。
【评析】:诗似是作者赴潘州(今广东茂名市)贬所,途经长沙时所作。首联写贾谊三所谪官,落得“万古”留悲。明写贾衣,暗寓自身迁谪。颔联写古宅冷落冷落的景致,“秋草”、“寒林”、“人去”、“日斜”,一派黯然气候。颈联写贾谊见疏,当年凭吊屈子。隐约联系自己而今赁吊贾谊。尾联写宅前徘徊,暮色更浓,秋色更深,抒发流放天涯的哀惋叹喟。全诗虽是吊古,实在伤今,借怜贾以自怜。语方蕴藉蕴藉,感情哀楚动人。
《寄李儋元锡》韦应物去年花里逢君别,
今日花开又一年。
世事茫茫难自料,
春愁黯黯独成眠。
身多疾病思田里,
邑有流亡愧俸钱。
闻道欲来相问讯,
西楼望月几次圆。
【评析】这也是一首投赠诗。开头二句即景生情,花着花落,引起对茫茫世事的感叹。接着直抒怀怀,写因多病而想辞官归田,反响内心的抵牾。“邑有流亡愧俸钱”,不仅是仁人自叹未能尽责,也流露进退两难的苦闷。结尾道出今日寄诗的用意,是极需交情的慰勉,因而望月相思,盼其来访,正合投赠诗的风采。这首诗的思想境界较高,“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两句尤最,自宋以来,倍受颂扬,纵然今日,依然闪烁光辉。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柳宗元城上高楼接大荒,
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芙蓉水。
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
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纹身地,
犹是音书滞一乡。
【评析】:柳宗元与韩泰、韩晔、陈谦、刘禹锡都因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永贞改造运动而遭贬。后来五人都被召回,大臣中虽有人主见起用他们,终因有人梗阻,再度贬为边州刺史。这首诗便是这时写的。他们的境遇相同,和衷共济,因而诗中表现出一种朴拙的友情,虽天各一方,而相思之苦,无法自抑。诗的首联先写柳州,再总写四人分处之地都是边荒。颔联写夏日柳州景物,写景,报告当地景象。颈联写远景,写相望之勤,相思之苦,融情入景。尾联写五人遭际,天各一方,音书久滞。这首抒怀诗,赋中有比,象中含兴,情景交融,楚楚动人。
《西塞山怀古》刘禹锡王浚楼船下益州,
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
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间几次伤往事,
山形依旧枕寒流。
从今到处为家日,
故垒萧萧芦荻秋。
【评析】:这是吊古抚今诗,抒发了山河依旧,人事不同的情绪。诗的前四句,写西晋东下灭吴的历史事实,表现国家统一是历史之一定,阐发了事物兴废决定于人的思想。后四句写西塞山,点出它之以是有名,是由于曾是军事要塞。而今山形依旧,可是人事全非,拓开了诗的主题。末了写今日到处为家,江山统一,象六朝那样的分裂,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全诗寓意深广,言辞畅快。但诗中不见墨客真情,也少抑扬沉郁,却是一大毛病。
《锦瑟》李商隐锦瑟无端五十弦,
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
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
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
只是当时已惘然。
【评析】:这首诗历来注释不一,莫衷一是。或以为是悼亡之作,或以为是爱国之篇或以为是自比文才之论,或以为是抒写思念待儿锦瑟。但以为是悼亡诗者为最多。有人认为,开头以瑟弦五十半数为二十五,隐指亡妇华年二十五岁。这话难免不免有嫌牵强。但是,首联哀悼早逝却是真实。颔联以庄子亡妻鼓盆而歌和期效望帝化成子规而啼血,间接地描写了人生的悲欢离合。颈联以鲛人泣珠和良玉生烟的典故,隐约地描摹了世间风情迷离恍惚,可望而不可置。末了抒写生前情爱心不在焉,去世后追忆已经惘然的难以排解的感情。
《无题》李商隐昨夜星辰昨夜风,
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
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
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
走马兰台类飘蓬。
【评析】:所谓“无题”诗,历来有不同意见:有人认为应属于寓言,有人认为都是赋本事的。就李商隐的“无题”诗来看,彷佛都是属于写艳情的,实有所指,只是不便说出而巳。此诗是追忆所遇见的艳情场景。先写筵会时地;接着写形体相隔,人情相通;再写相遇的情意绵绵;末了写别后离恨。艳丽而不猥亵,情真而不痴癫。
《隋宫》李商隐紫泉宫殿锁烟霞,
欲取芜城作帝家。
玉玺不缘归日角,
锦帆应是到天涯。
于今腐草无萤火,
终古垂杨有暮鸦。
地下若逢陈后主,
岂宜重问后庭花。
【评析】:这也是一首咏史吊古诗,内容虽是歌咏隋宫,实在乃讽刺炀帝的荒淫亡国。首联点题,写长安宫殿空锁烟霞之中,隋炀帝却一味梦想享受,欲取江都作为帝家。颔联却不写江都作帝家之事,而荡开一笔,写如果不是由于天子玉玺落到了李渊的手中,炀帝是不会以游江都为知足,龙舟可能游遍天下的。颈联写了炀帝的两个逸游的事实。一是他曾在洛阳景华宫搜聚萤火数斛,“夜出游山放之,光遍岩谷”;在江都也修了“放萤院”,放萤取乐。一是开运河,诏民献柳一株,赏绢一匹,堤岸遍布杨柳。作者奥妙地用了“于今无”和“终古有”,暗示萤火虫“当日有”,暮鸦“当年无”,渲染了亡国后悲惨景象。尾联活用杨广与陈叔宝梦中相遇的典故,以假设反诘的语气,揭示了荒淫亡国的主题。陈是历史上以荒淫亡国而著称的君主。他降隋后,与太子杨广很熟。后来杨广游江都时,梦中与去世去的陈叔宝及其宠妃张丽华相遇,请张舞了一曲《玉树后庭花》。此曲是了陈所为,是反响宫廷生活的淫靡,被后人斥为“亡国之音”。墨客在这里提到它,其用意是指炀帝重蹈陈后主覆辙,结果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全诗采取比兴手腕,写得灵巧蕴藉,色彩光鲜,音节铿锵。
《无题·其一》李商隐来是空言去绝踪,
月斜楼上五更钟。
梦为远别啼难唤,
书被催成墨未浓。
蜡照半笼金翡翠,
麝熏微度绣芙蓉。
刘郎已恨蓬山远,
更隔蓬山一万重。
【评析】:这是一首艳情诗。诗中女主人思念远别的情郎,有昙花一现在之恨。首联写有约不来的怨思,上句说负约,下句写梦见醒来已经天明。颔联写远别,上句写远别思念成梦,下句写醒后寄书。颈联写往昔爱情生活成了幻梦,上句写褥衾可见,下句写喷鼻香帐可闻。末联写其人已远,情虽深厚,也不得不恨。李氏的艳情诗,长于把生活的质料,提炼升华为感情的琼浆玉露,使其超脱亵俗味,臻于完美。然而,也因此,李诗却比较深奥费解。
《无题》李商隐相见时难别亦难,
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去世丝方尽,
腊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
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莱此去无多路,
青鸟殷勤为探看。
【评析】:就诗而论,这是一首表示两情死心塌地的爱情诗。然而历来颇多认为或许有人事关系上的隐托。起句两个“难”字,点出了聚首不易,别离更难之情,感情绵邈,措辞多姿,落笔非凡。颔联以春蚕绛腊作比,十分精彩,既缠缅沉痛,又刚毅不渝。接着颈联写晓妆对镜,抚鬓自伤,是自计;良夜苦吟,月光披寒,是计人。相劝自我珍惜,善加护惜,却又苦情密意,谅解入微,可谓千回百转,神色燕婉。终极末联写希望信使频传佳音,意致婉曲,柳暗花明,真是终境逢生,别有洞天。春蚕两句,千秋佳绝。
《苏武庙》温庭筠苏武魂销汉使前,
古祠高树两茫然。
云边雁断胡天月,
陇上羊归塞草烟。
回日楼台非甲帐,
去时冠剑是丁年。
茂陵不见封侯印,
空向秋波哭逝川。
【评析】:这一首凭吊古人的诗。诗颂扬了富有民族气节、忠贞不屈、心向故国的苏武。晚唐国势颓败,民族抵牾尖锐;表彰民族气节,歌颂忠贞不屈,心向祖国的时期的须要。温庭筠这首诗正是塑造了一位坚持民族气节的英雄形象。颈联的对仗颇为工巧,且用“逆挽法”,先说“回日”再说“去时”,灵巧而不呆板,生动而不拘泥。
《贫女》秦韬玉蓬荜未识绮罗喷鼻香,
拟托良媒益自伤。
谁爱风骚高格调,
共怜时世俭装扮。
敢将十指夸针巧,
不把双眉斗画长。
苦恨年年压金线,
为他人作嫁衣裳。
【评析】:这虽然是一首咏叹贫女的出生,但也寄托了贫士怀才不遇之感伤。由于语意双关,含蕴丰富,历来为人们所传诵。形象光鲜,诗情哀怨。主人公虽然“十指”“针巧”,可是“拟托良媒”,也无人赏识,只得“年年”“苦恨”。“为他人作嫁衣裳”,高度概括了终年劳心劳形的寒士,却不为世用,久屈下僚的愤懑不平的心情。
《望月怀远》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评析】:此诗乃望月怀思的名篇,写景抒怀并举,情景交融。墨客看见明月,急速想到远在天边的亲人,此时此刻正与我同望。有怀远之情的人,难免终夜相思,彻夜不眠。身居室内,灭烛望月,清光满屋,更觉可爱;披衣出户,露水沾润,月华如练,益加陶醉。如此田地,忽然想到月光虽美却不能采撷以赠远方亲人,倒不如回到室内,寻个美梦,或可期得欢娱的约会。诗的意境宁静奇丽,情绪朴拙。层层深入不紊,措辞明快铿锵,细细品味,如尝橄榄,余甘无尽。“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为千古佳句,意境雄浑豁达。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去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心腹,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评析】:此诗是送别的名作。诗意慰勉勿在离去之时悲哀。起句严整对仗,三、四句以散调承之,以实转虚,文情跌宕。第三联“海内存心腹,天涯若比邻”,奇峰突起,高度地概括了“交情深厚,江山难阻”的情景,伟词自铸,传之千古,口碑载道。尾联点出“送”的主题。全诗开合抑扬,气脉流利,意境旷达。一洗古送别诗中的凄凉惨恻之气,腔调豁达,清新高远,独树碑石。
《在狱咏蝉·并序》骆宾王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评析】:唐高宗仪凤三年(678)墨客迁任侍御史,因上疏论事,触怒武后,被诬下狱,诗作于此时。墨客以蝉的高洁、喻己的清廉。首联借蝉声起兴,引起客思,由“南冠”切题。颔联以“不堪”和“来对”的流水对,阐发物我之关系,戳穿朝政的丑恶和自我的凄伤。颈联利用比喻,以“露重”、“风多”喻世道污浊环境恶劣。“飞难进”喻官场浮沉难进。“响易沉”喻辞吐受压。尾联以蝉的高洁,喻己的品性,结句以设问点出冤狱未雪之恨。这是一首很好的咏物诗,借咏物寓抒怀,满腔忠愤,溢于言表。
《破山寺后禅院》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民气。
万籁此俱寂,惟闻钟磬音。
【评析】:诗旨在赞颂后禅院景致之宁静,抒发寄情山水之肚量胸襟。墨客清晨登常熟县的破山,入破山寺(即兴福寺),在朝阳初升、光照山林的景致中,表露礼赞佛宇之情。然后走到宁静的后院,面对美妙的佳境,忘情地欣赏,寄托自己遁世情怀。“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意境尤其静净。起句对偶,颔联反而对得不工致,虽属五律,却有古体诗的风采。
《赠孟浩然》李白吾爱孟役夫,风骚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评析】:全诗推崇孟浩然风雅洒脱的品质。首联点题,抒发了对孟浩然的景仰之情;二、三两联描述了孟浩然摒弃官职,白首归隐,醉月中酒,迷花不仕的高雅形象;尾联直接抒怀,把孟氏的高雅比为高山巍峨峻拔,令人抑止。诗采取抒怀──描写──抒怀的办法,以一种伸展唱叹的语调,表达墨客的敬慕之情。
《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评析】:唐开元十四年(726),墨客怀着“仗剑去国,辞亲远游”之情,出蜀东下,此诗即在旅游途中所作。从诗意看,墨客与送行者同舟共发,是在舟中吟送的。清朝沈德潜认为,诗中无“送别”意,题中“送别”二字可删,是不确的。这首诗虽意在描述山水,然而仔细揣摩,“送别”之意犹在,足见椽笔功夫。“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与杜甫的“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可比功力。或认为李是行舟流览,杜则停舟细看。此说颇是在理。
《送朋侪》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评析】:这是首送别诗,充满诗情画意。首联工对,写得别开生面。先写作别处的山水:青山横亘外城之北,白水环抱东城潺流。此两句以“青山”对“白水”,“北郭”对“东城”。“青”、“白”相间,色彩明丽。“横”字刻出山之静态,“绕”字画出水之动态。如此描摹,挥洒自如,奇丽清新。中间二联切题,写分离时的离情别绪。前两句写对朋友飘泊生涯的关怀,落笔如行云流水,惬意自然。后两句写依依惜别的心情,奥妙地以“浮云”、“落日”作比,来表明心意。写得有景有情,情景交融。尾联更进一层,抒发难舍难分的感情。化用:《诗经·小雅·车攻》“萧萧马鸣”句,嵌入“班”字,写出马犹不愿离群,何况人乎?烘出绸缪情意,真是鬼斧神工。诗写得新颖新奇,丰采殊异。色彩鲜艳,措辞流畅,情意宛转蕴藉,自然美与人情美水乳交融,别是一番风味。
《听蜀僧浚弹琴》李白蜀僧抱绿绮,西下峨嵋峰。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评析】:此诗是写听蜀地一位和尚弹琴,极写琴声之着迷。开头两句,写他来自故乡四川,表达对他的倾慕。颔联写弹琴,以大自然的万壑松涛声作比,令人感到琴声之非凡。颈联写琴声荡涤肚量胸襟,使民气旷神怡,回味无穷。尾联写聚精会神听琴,而不知时日将尽,反衬弹琴之高妙诱人。全诗一气呵成,势如行云流水,明快畅达。
《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评析】:唐玄宗天宝十五年(756)七月,安史叛军攻陷长安,肃宗在灵武登基,改元至德。杜甫在投奔灵武途中,被叛军俘至长安,次年(至德二年)写此诗。墨客目睹沦陷后的长安之箫条零落,身历困境思家情切,不免感慨万端。诗的一、二两联,写春城败象,饱含感叹;三、四两联写心念亲人情状,充斥离情。全诗沉着蕴藉,朴拙自然,反响了墨客热爱祖国,眷怀家人的感情。今人徐应佩、周溶泉等评此诗曰:“意脉贯通而平直,情景兼备而不游离,感情强烈而不浅露,内容丰富而不冗杂,格律严谨而不板滞。”此论颇为妥善。“家书抵万金”亦为流传千古之名言。
《月夜》杜甫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喷鼻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评析】:这首诗作于至德元年(756)。是年八月,杜甫携家逃难州,自己投奔灵武的肃宗行在,被叛军掳至长安。诗是秋日月夜的怀妻之作。望月怀思,自古皆然。但墨客不写自己望月怀妻,却设想妻子望月怀念自己,又以儿女(由于年幼)“未解母亲忆长安”之意,衬出妻之“孤独”凄然,进而愿望聚首相倚,双照团圆。反响了乱离时期公民的痛楚之情。词旨婉切,章法紧密,写离情别绪,动听肺腑。
《月夜忆舍弟》杜甫戌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去世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评析】:诗作于乾元二年(759),这时安史之乱尚未治平,作西席于战乱中,颠沛流离,历尽国难家忧,心中满腔悲愤。望秋月而思念伯仲兄弟,寄托萦怀家国之情。全诗层次井然,首尾照料,构造严密,环环相扣,句句转承,一气呵成。“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句,可见造句,的神奇矫健。
《天末怀李白》杜甫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
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
【评析】:李白于至德二载(757),因永王 之罪受牵连,流放夜郎,行至巫山遇赦得还。杜甫于乾元二年(759)作此诗,眷怀李白,设想他当路经汨罗,因而以屈原喻之。实在,此时李已遇赦,泛舟洞庭了。因凉风而念故友,望秋雁而怀思。文人相重,末路相亲,跃然纸上。
《奉济驿重送严公四韵》杜甫远送从此别,青山空复情。
几时杯重把,昨夜月同行。
列郡讴歌惜,三朝出入荣。
江村落独归处,寂寞养残生。
【评析】:这首诗意在送严武奉召还朝。墨客曾任严武幕僚,深得严武关怀,故别离之情依依,自不待言。诗的开头点明“远送”,可见意深情长。分离伤别,自然想到“昨夜”饯别情景,也想何时相逢。接着讴歌严武入相出将都有造诣,受到公民的夸奖。末了写送别后的心境的孤独无依。措辞朴实含情,章法谨严有节。
《别房太尉墓》杜甫他乡复行役,驻马别孤坟。
近泪无干土,低空有断云。
对棋陪谢傅,把剑觅徐君。
唯见林花落,莺啼送客闻。
【评析】:房在唐玄宗幸蜀时拜相。乾元元年(758)为肃宗所贬。杜甫曾为其上疏力谏,得罪肃宗,险遭杀害。宝应二年(763),房又进为刑部尚书,在路遇疾,卒于阆州。两年后。杜甫途经阆州,特为老友上坟,作此诗。这是一首悼亡诗,抒写感伤情怀。全诗阐述了生前的交往和坟前的哀悼。前四句写坟前哀愤,后四句写临别留连。诗写得雍容典雅,又一往情深。写房句句得体,写交往字字有情。知遇深情,渗透字里行间。
《旅夜书怀》杜甫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评析】:诗作于代宗永泰元年(765),墨客由华州解职离成都去重庆途中。全诗流露了墨客奔波不遇之情。诗的前半写“旅夜”的情景。以写景展现情状和情怀,寓情于景之中。后半写“书怀”。抒发自己原有政管理想,没有想到却是由于文章而得扬名四海,而宦途却因老病而被排挤。表现了内心飘泊无依的伤感,字字是泪,声声哀叹,动听至深。“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与李白的“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有异曲同工之妙。
《登岳阳楼》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昼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评析】:代宗大历三年(768)之后,杜甫出峡流落两湖,此诗是登岳阳楼而望故乡,触景感怀之作。开头写早闻洞庭盛名,然而到幕年才实现目睹名湖的欲望,表面看有初登岳阳楼之喜悦,实在意在抒发从前抱负至今未能实现之情。二联是洞庭的浩瀚无边。三联写政治生活坎坷,流落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末联写眼望国家动荡不安,自己报国无门的哀伤。写景虽只二句,却显技巧博识,抒怀虽暗淡落寞,却吞吐自然,绝不费力。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王维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评析】:这是写景之诗,描述了幽居山林,超然物外之志趣,因而以接舆比裴迪,以陶潜比自己。风光人物,交替行文,相映成趣,形成物我一体情景交融的艺术意境,抒发了闲居之乐和对朋侪的真切情意。开头二句写景,着意刻画水色山光之可爱,虽深秋,山依然苍翠,水依旧潺流。三、四两句,转而写情。倚杖柴门,临风听蝉,神驰邈远,自由清闲。五、六句又间写景致。渡头落日,墟里孤烟,隧道山村落景致。末了两句再写人情。接舆、五柳、洁身自好,高风脱俗。风光无限,加之人物疏狂,怎不叫人情趣陶然?!
诗起句工对,颔联反而不对,实属不入格。喻守真疑为首联与颔联颠倒错乱,如若对调,则平仄格律既不失落粘,且在意义上比较自然。“倚杖”句是看,接看“寒山”;“临风”句是听,接听“秋水”。此说有独到之处。
空山新雨后,景象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评析】:这是一首写山水的名诗,于诗情画意中寄托墨客的高洁情怀和对空想的追求。首联写山居秋日薄暮之景,山雨初霁,宁静闲适,清新宜人。颔联写皓月当空,青松如盖,山泉清冽,流于石上,清幽明净的自然美景。颈联写听到竹林喧声,看到莲叶分披,创造了浣女、渔舟。末联写此景美好,是洁身自好的所在。全诗通过对山水的描述寄慨言志,含蕴丰富,耐人寻味。“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实乃千古佳句。
《归嵩山作》王维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
【评析】:这首诗是写辞官归隐途中所见的景致和心情。首联写归隐出发时的情景。颔联写水写鸟,实在乃托物寄情,写自己归山悠然自得之情,如流水归隐之心不改,如禽鸟至暮知还。颈联写荒城古渡,落日秋山,是寓情于景,反响墨客感情上的波折变革。末联写山之高,点明归隐之高洁和与世隔绝,不问世事的宗旨。写景写情并举,于写景中寄寓深情。层次整洁,景象萧瑟。
《终南山》王维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评析】:诗旨在咏叹终南山的宏伟壮大。首联写远景,以艺术的夸年夜,极言山之高远。颔联写近景,身在山中之所见,铺叙云气变幻,移步变形,极富含孕。颈联进一步写山之南北辽阔和千岩万壑的千形万态。末联写为了入山穷胜,想投宿山中人家。“隔水”二字点出了作者“了望”的位置。全诗写景、写人、写物,动如脱兔,静若淑女,有条有理,意境清新、宛若一幅山水画。
《酬张少府》王维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
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
【评析】:这是一首赠友诗。全诗着意自述“好静”之志趣。前四句全是写情,隐含着伟大抱负不能实现之后的抵牾苦闷心情。由于到了晚年。只好“惟好静”了。颈联写隐逸生活的情趣。末联是即景悟情,以问答形式作结,故作玄解,以不管作答。蕴藉而富有韵味,洒脱超然、发人深省。全诗写情多于写景。三、四句隐含不满朝政之牢骚。
《过喷鼻香积寺》王维不知喷鼻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评析】这是一首写游览的诗,紧张在于描写景物。题意在写山寺,但并不正面描摹,而用侧写环境,来表现山寺之幽胜。“云峰”、“古木”、“深山”、“危石”、“青松”、“空潭”,字字扣合寺院身分。末了看到深潭已空,想到《涅经》中所说的其性暴烈的毒龙已经制服,喻指僧人之机心企图已被制服,不觉又悟到禅理的博识。全诗不写寺院,而寺院已在个中。构思奇妙、炼字风雅。“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历代被誉为炼字典范。
《汉江临泛》王维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评析】:诗紧张写泛游汉水的见闻,咏叹汉水之浩渺。首联写汉水雄浑壮阔的景致,由楚入湘,与长江九派汇合,为全诗渲染气氛。颔联写汉水的流长邈远,山色迷陪衬了江势的浩瀚空阔。颈联写郡邑和远空的“浮动”,渲染磅礴的水势。末联引出曾任征南将军镇守襄阳的晋人山简的故事,表明对襄阳景致的热爱之情。全诗格调清新,意境幽美,在描述景致中,充满了乐不雅观感情,给人以美的享受。“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历来为人们所传诵,不愧为千古佳句。
《终南别业》王维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有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评析】:这首诗意在极写隐居终南山之闲适怡乐,随遇而安之情。第一联阐述自己中年往后就厌恶世俗而信奉佛教。第二联写墨客的兴致和欣赏美景时的乐趣。第三联写心境闲适,随意而行,自由清闲。末了一联进一步写出清闲得意的心情。“有时”遇“林叟”,便“谈笑”“无还期”了,写出了墨客淡逸的天性和超然物外的风采。对句既纯属自然,又含隐哲理。凝炼至此,实乃不易。
《临洞庭上张丞相》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不雅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评析】:这是一首“干禄”诗。所谓“干禄”,即是向王侯将相呈献诗文,以求引荐任命。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张九龄为丞相,作者西游长安,以此诗献之,以求任命。诗前半泛写洞庭波澜壮阔,景致伟大,象征开元的清明政治。后半即景生情,抒发个人进身无路,闲居无聊的苦衷,表达了急于用世的决心。全诗颂对方,而不过分;乞任命,而不自贬,不亢不卑,十分得体。
《与诸子登岘山》孟浩然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巾。
【评析】:诗意在吊古感今,开头二句揭题。第三句的“江山胜迹”照料“人事代谢”;第四句的“我辈登临”照料“往来古今”极为粘合;五、六两句写登临所见;末了二句扣实,真有“千里来龙,到此结穴”之妙。诗的前半具有一定的哲理性,后半描写景物,富有形象,充满激情。措辞普通易懂,感情朴拙动人。
《宴梅羽士山房》孟浩然林卧愁春尽,搴帷见物华。
忽逢青鸟使,邀入赤松家。
金灶初开火,仙桃正发花。
童颜若可驻,何惜醉流霞。
【评析】:诗以隐士身分而宴于梅羽士山房,因而借用了金灶、仙桃、驻颜、流霞等术语和利用青鸟、赤松子等典故,描述了羽士山房的景物,授予游仙韵味,流露了向道之意。
《鹿柴》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评析】:这是写景诗。描写鹿柴傍晚时分的宁静景致。诗的绝妙处在于以动衬静,以局部衬全局,清新自然,绝不造作。落笔先写“空山”寂绝人迹,接着以“但闻”一转,引出“人语响”来。空谷传音,愈见其空;人语过后,愈添空寂。末了又写几点夕阳余晖的映照,愈加触发人幽暗的觉得。
《竹里馆》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评析】:这是一首写隐者的闲适生活情趣的诗。诗的用字造语、写景(幽篁、深林、明月),写人(独坐、弹琴、长啸)都极平淡无奇。然而它的妙处也就在于以自然平淡的笔调,描述出清新诱人的月夜幽林的意境,融情景为一体,蕴含着一种分外的美的艺术魅力,使其成为千古佳品。以弹琴长啸,反衬月夜竹林的宁静,以明月的光影,反衬深林的阴暗,表面看来平平淡淡,彷佛信手拈来,随意写去实在却是匠心独运,妙手回天的大手笔。
《相思》王维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评析】这是借咏物而寄相思的诗。一题为《江上赠李龟年》,可见是眷怀朋侪无疑。起句因物起兴,语虽纯挚,却富于想象;接着以设问寄语,意味深长地寄托情思;第三句暗示珍惜友情,表面彷佛嘱人相思,背面却深寓自身相思之重;末了一语双关,既切中题意,又关合情思,妙笔生花,婉曲动人。全诗情调健美高雅,怀思饱满旷达,措辞朴素无华,韵律和谐柔美。可谓绝句的上乘佳品!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评析】:这是一首抒写怀乡之情的诗。原诗有三首,这是第二首。诗以白描记言的手腕,简洁而形象地刻划了主人公思乡的情绪。对付离乡游子而言,故乡可怀念的东西很多。然而诗不写眷怀山川景物,风土人情,却写眷念窗前“寒梅著花未?”真是“于细微处见精神”,寓巧于朴,韵味浓郁,维妙维肖。
《终南望余雪》祖咏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评析】:据《唐诗纪事》卷二十记载,这是作者在长安的应试诗。诗写遥望积雪,顿觉雪霁之后,暮寒骤增;景致虽好,不知多少寒士受冻。咏物寄情,弦外之音;清新明朗,朴实标致。
《宿建德江》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评析】:这是一首刻划秋江暮色的诗。先写羁旅夜泊,再叙日暮添愁;然后写到宇宙广袤宁静,明月伴人更亲。一隐一现,虚实相间,两相映衬,互为补充,构成一个分外的意境。诗中虽不见“愁”字,然野旷江清,“秋色”历历在目。全诗淡而有味,含而不露;自然流出,风采天成,颇有特色。
《春晓》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评析】:这是一首惜春诗,墨客捉住春晨生活的一霎时,镌刻了自然的神髓,生活的真趣,抒发了对烂漫醉人春光的喜悦,对活气勃勃春意的酷爱。言浅意浓,景真情真,悠远深奥深厚,韵味无穷。可以说是五言绝句中的一粒蓝宝石,传之千古,光彩照人。
《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昂首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评析】:这是写远客思乡之情的诗,诗以明白如话的措辞雕琢出明静醉人的秋夜的意境。它不追求想象的新颖奇特,也摒弃了辞藻的精工富丽;它以清新朴素的笔触,抒写了丰富深曲的内容。境是境,情是情,那么逼真,那么动人,百读不厌,耐人寻绎。无怪乎有人赞它是“妙绝古今”。
《八阵图》杜甫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遣恨失落吞吴。
【评析】:这是一首咏怀诗。作者赞颂了诸葛亮的劳苦功高,尤其称颂他在军事上的才能和建树。三、四句,对刘备吞吴失落师,葬送了诸葛亮联吴抗曹统一中国的宏图大业,表示惋惜。末句照料开头,三句照料二句;在内容上,既是怀古,又是抒怀,情中有情,言外故意;在绝句中别树一格。
《登鹳雀楼》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评析】:这是一首登高望远诗。寥寥数语,把景致写得浩瀚壮阔,气概雄浑,放眼宇宙之无限,寓寄哲理之深奥深厚。诗的两联皆用对仗,而且对得顺乎自然,气势充足,浩大无边,浑然天成。“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被作为追求空想境界的座右铭,遗芳千古。
《送灵澈》刘长卿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评析】:这首小诗,是写墨客送名诗僧灵澈返回竹林寺的情景。诗的意境清晰,画面秀美,人物动人。墨客即景生情,构思博识。先写寺院传来暮钟声声,勾起人的思绪,再写灵澈归去,墨客目送。表达了墨客对灵澈的朴拙情意。诗一反送别感伤之态,而富于清淡雅气,成为中唐山水诗的名篇之一。
《秋夜寄邱员外》韦应物怀君属秋夜,闲步咏凉天。
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
【评析】:这是一首怀人诗。墨客与丘丹在苏州时过往甚密,丘丹临平山学道时,墨客写此诗以寄怀。诗的首两句,写自己因秋夜怀人而徘徊沉吟的情景;后两句想象所怀的人这时也在怀念自己而难以成眠。隐士常以松子为食,因而想到松子脱落时令即想起对方。一样秋色,异地相思。着墨虽淡,韵味无穷;语浅情深,言简意长。全诗以其古雅闲淡的风格美,给人玩绎不尽的艺术享受。
《江雪》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评析】:这是一幅江乡雪景图。山山是雪,路路皆白。飞鸟绝迹,人踪埋没。遐景苍茫,迩景孤冷。意境幽僻,情调凄寂。渔翁形象,精雕细琢,清晰明朗,完全突出。诗采取入声韵,韵匆匆味永,刚劲有力。历代墨客无不交口称绝。千古丹青妙手,也争相以此为题,绘出不少动人的江天雪景图。
《行宫》元稹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评析】:这是一首抒发盛衰之感的诗。首句点明地点:古行宫;二句暗示韶光:红花盛开之季;三句先容人物;白头宫女;四句描述动作:闲坐说玄宗。构筑了一幅完全动人的图画。当年花容月貌,娇姿艳质,辗转落入宫中,寂寞幽怨;如今青春消散,红颜干瘪;闲坐无聊,只有评论辩论曩昔。此情此景,好不凄绝!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评析】:诗意在描写雪天邀友小饮御寒,匆匆膝夜话。诗中蕴含生活气息,不加任何雕琢,信手拈来,遂成妙章。措辞平淡而情味盎然。细细品味,胜于醇酒,令人身心俱醉。
《何满子》张祜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
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
【评析】:这是一首短小的宫怨诗。首句写宫女离家迢遥;二句写入宫多年;三句写悲愤到达极点;四句写君前落泪以示抗议。一样平常宫怨诗多写宫女失落宠或不得幸之苦,而此诗却一反其俗,写在君前挥泪怨恨,还一个被夺去幸福与自由的女性的本来面孔。这是独到之所在。全诗只用了“落”字一个动词。其他全部以名词组成,因而显得特殊简括凝炼,强烈有力;又每句嵌入数目字,把事宜表达得清晰而明确。
《登乐游原》李商隐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薄暮。
【评析】:这是一首登高望远,即景抒怀的诗。首二句写驱车登古原的缘故原由:是“向晚意不适”。后二句写登上古原触景生情,精神上得到一种享受和知足。“夕阳无限好,只是近薄暮”二句,向来人们多解为“晚景虽好,可惜不能久留。”今人周汝昌认为:“只是”二句,“正是墨客的一腔热爱生活,执着人间,坚持空想而心光不灭的一种深情苦志。”这种意见,虽有新意,却不合墨客的出生,也不合墨客当时的感情。
《寻隐者不遇》贾岛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评析】:这是一首问答诗,但墨客采取了寓问于答的手腕,把寻访不遇的发急心情,描摹 得淋漓尽致。其言繁,其笔简,情深意切,白描无华。以白云比隐者的高洁,以苍松喻隐者的风骨。写寻访不遇,愈衬出景仰高仰。
欢迎关注@泽光书院 ,让思想充足生活。感激您的阅读!
衷心感谢来自网络的被采信息源!
我们看重于分享,如有侵权必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