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周恩来虽然只是一个十六七岁的少年,
但他对春光充满了热爱,
对美好的未来充满了期待。
我们敬爱的周总理,
用他自己的生平,
实现了中华崛起的空想,
奉献给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
无数个妖冶残酷的春日!
王铁成手书周恩来诗《春日偶成》一首
“樱花红陌上,树叶绿池边。燕子声声里,相思又一年。”这是周恩来在南开中学时所作的诗《春日偶成》两首中的一首,最早刊载于1914年10月的南开社团刊物《敬业》创刊号,后编入《周恩来早期文集》《周恩来青年时期诗集》《周恩来诗联集笺注》等。
《敬业》刊印很早,至今已逾百年。存世量少,极为宝贵,又未见公开影印出版过。只在有些展览中偶尔展出封面或零散内页,想看到更多细节原貌难上加难。
周恩来1914年3月和张蓬仙、常策欧等共同创建了“敬业乐群会”。按照《敬业乐群会简章》第三条,会内机构设置如下:
本会分研究、实行二种,研究类分四大部,部下设各团;实行类分二部。
研究类:
稽古部 讲经团 佛学研究团
演说部 宣意团 辩论团
智育部 诗团 军事研究团
俱乐部 演剧团 音乐团
实行类:
会务部
编辑部
这样就清楚了。诗团是在智育部的所属机构。智育部部长是周恩来。
1914年时的周恩来
《春日偶成》是1914年春天,诗团的成员去踏青时吟咏所作。《敬业》创刊号上共刊登21首。我们只看到周恩来的两首,而看不到其他人的作品,难免缺憾痛惜。
今得朋侪淮安尹小丹供应在孔役夫网上搜求到的干系图像信息,我又与《从前周恩来》(庞瑞垠著)所提及的部分诗文内容对照、印证、互补,整理出如下文本:
【文苑】本会诗团习作之成绩
噫!
学校之不讲此道也久矣!
今敝团虽以是名名之,然为日无多且苦才薄,而其为之者终惭不敷,当阅者诸公之一笑也。
本团识
春日偶成 第一次习作
其一(李铭勋)
此地东风到,花开燕子来。去年今日里,佳景梦中回。
其二(王家梁)
风轻花语细,日暖鸟声多。美景不常有,春归将奈何?
其三(周恩来)
纵目青郊野,烟霾布正浓。中原方逐鹿,博浪踵相踪。
其四(古人)
樱花红陌上,树叶绿池边。燕子声声里,相思又一年。
其五(吴瀚涛)
陌上柳垂线,村落边榆挂钱。欲留春久住,恐涉落花前。
其六(常策欧)
百物增新象,光阴催众生。循环去复返,天地太多情。
其七(张瑞峰)
四围烟色暝,一角暮天青。映目风帆白,孤舟野渡横。
其八(古人)
一望绿无涯,欣欣草木华。东风头上过,端恐见飞花。
其九(陈彰琯)
栏外群花落,庭前乳燕飞。家书迟不到,南望几时归?
其十(古人)
草色碧无际,游春兴欲飞。相随临胜境,笙歌且忘归。
其十一(霍振铎)
久作津门客,天涯尽故人。群芳向日笑,美景为谁新?
其十二(?)
登临花满目,野外遍游人。燕地阳光早,故乡春未春。
其十三(常策欧)
鸡鸣人未起,海上日初升。独向阶前立,花间听啭莺。
其十四(马粹)
闲步薄暮后,东风动䦅钟。月波洄滟处,碎影跃金龙。
其十五(于佩文)
风前紫燕舞,雨后碧桃开。花鸟知时至,湘君何未来?
其十六(于以埏)
四季多佳日,惟春最清和。游人结三五,口唱逍遥歌。
其十七(蔡凤)
飞絮乱浓烟,风花扑案前。徘徊倚孤树,无语对上苍。
其十八(古人)
浸晨步郊野,披衣受和风。安得回飙举,吹我入云中。
其十九(沈大升)
……
其二十(缺)
其二十一(缺)
作者标记“古人”,即“同上”的意思,指该首诗歌的作者和前一首的作者相同。
尚有少量笔墨缺失落,只得阙如。有信息者,欢迎联系补正。
约二十首的《春日偶成》,比较后不难创造:多数都是写自然风景的,也有借景抒怀的,抒发离愁别绪。只有周恩来的“纵目青郊野,烟霾布正浓。中原方逐鹿,博浪踵相踪。”是涉及时事政治的。差距也就表示出来了。
【陈翠荣整理 来源:《爱周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