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画供应:李明海(留余)
写诗杂感
诗味犹如品面条,清汤寡水胃难消。
如今佐料添多少,来点鸡精雅韵调。
百姓人家接地气 ,阳春白雪化天娇。
三餐应续抒心愿,美味随云任意飘。
写诗不能与用饭相提并论,但万事万物都是相通的,有其基本规律和各自特点。
打个比方,写诗犹如下面条,要好吃,须要调味品,从白水面到各种各样的面条十几种(刀削面、汤面、蒸面条,炒面等等),面条是北方人的主食,单一吃法,不能知足各自的口味,于是糊涂面、凉面条、拉面、烩面应运而生,口味越来越多样化。
写诗与做面条有异曲同工之妙。现在清汤寡水面条真没味道,短缺油盐酱醋;进一步须要白糖、佐料、鸡精 ;备好美味高汤,捞面更好吃一些。
写诗不但是押韵、合辙、对仗“三个基本要素” ,还要“味精” ,“夸年夜、用典、拟人、比喻等十八般修辞”手腕,还须要提高把稳“画面感、有内涵,高意境、留空间” ,追求“气韵生动”, “神采飞扬”。犹如下面条,要千方百计调好味,能细品、有回味,忘不掉!
特殊是短诗,要环绕一个意思,表达准确、充分、光鲜、生动,尽可能多通报优秀的信息 。
用词要用自己的心里话,“别人嚼过的菜没味” 别人的词汇要借用一点,不可多了,犹如味精用多了也是不好吃,写诗,先打打腹稿(最好过一夜,再改改)。实在,面条过一夜,也是很好吃的,(俗话说:剩饭温三遍,给肉都不换)。
当然,如今讲究卫生,剩饭剩菜都倒掉,非常摧残浪费蹂躏(如今提醒大家:光盘行动)。一首诗词要反复修正、提升,一锅面条要有滋有味,更须要油、盐、酱、醋、鸡精等等……
写诗动笔时,先回味一下吃面条、做面条、品面条吧!
作者简介:方域左邻(李辉民),商丘古城人,1956年出生,原事情单位:商丘市老干部局。系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河南省楹联学会理事,商丘市诗词学会副会长。已出版《夕阳旁边》《故宅拾韵》《风干的梦话》等诗文集。
编辑:李勋修《青烟威文学》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