龟龄地区地处罗霄山脉南段与九岭山脉的腹地。北纬二十八度的黄金纬度,天赐良好的自然地理环境,地皮肥沃,物产富饶,这么得天独厚的一方水土,在旧政府手里,却积贫积弱。尤其是文化教诲掉队,全体上东乡只有一所高档小学,这便是官办的龟龄街二高,低级小学也只有柳家园的务本小学、天主堂的四六保校、万寿宫江西会馆办的旅平小学。解放前,屯子和大山里的孩子要读点“新书”,要带盘缠到龟龄街来读。那时候,读个二高毕业,众人都要刮目相看,成秀才了。读低级中学要到百里之外的县城,全县招几十个学生,轮不到远道的山区的穷苦孩子的份,高中就遑论了。当然也有拆衣卖线舍去世送子女读书的。全体岳阳地区仅一所高中,即是岳郡联中(岳阳市一中的前身),从龟龄街去步辇儿三百多里,到那里读书的寥寥无几。从某种意义上说,教诲贫穷比经济贫穷更有甚焉。
龟龄公民愿望读书的欲望,直到解放后才得以实现。龟龄街是一九四九年七月十七日解放的。这天清晨,商铺像往常一样开门,有如神兵天降,街道两旁全是武装战士,为了不扰民,他们全都肃立荷枪鉴戒,只有零散的枪声,那是追击向九岭方向逃跑的国民党残部,天主堂的高墙上,战士们写出了大标语“解放军是公民的军队”。同一天,县城也解除了警察所的武装,四野十二兵团的先头部队及南下事情队正式进驻。十九日,在景福坪开万人大会,宣告平江县委县政府成立,县委布告齐寿良兼任县长,至此,平江、龟龄街正式成理解放区。
有一首老歌唱得好,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是的,政权的改变是最彻底的改变,此时,百废待兴,许许多多国计民生大事都摆到了新政府面前。一九五一年五月,中心公民政府南方老革命根据地访问团到达龟龄街,团长是平江籍的老首长,开国年夜将傅秋涛将军,龟龄街四街八巷的群众自发燃放鞭炮欢迎,在二高的大操场开大会,傅将军站在台上,挥起手中的帽子,用隧道的乡音大声说,我是傅秋涛,我代表中心政府和毛主席来看望老区公民。会场掌声雷动,公民欢欣雀跃,我当时正在第八完小读书(即二高),此情此景,至今历历在目。访问团还慰问了许多义士家属,老红军战士,在福音堂放映《翠冈红旗》,龟龄老百姓第一次看到了有声电影,调集地方的乡贤耆老漫谈,听取民间呼声。漫谈会上,许多代表提出,龟龄公民子女读中学困难,哀求在龟龄地区办一所中学。正是这一动议,揭开了平江三中建校的序幕。
首先是选址,区公所(当时龟龄建制为平江县第三区,区公所是县政府派出机构)征集群众见地,认为务本小学所在地柳家园比较适宜,一是务本小学已停办,房产已被征用,改作了平江黄金矿和龟龄文化站的办事处,公家有动用的权力;二是柳家园位于龟龄街的近郊,环境好。务本的屋子是老式建筑,大石门框,两边是鼓形的上马石,白墙黛瓦,地面青砖,木质吊楼,廽廊曲槛,有天井花坛,园子里有一棵参天的柿树,孩子们最喜好瘙痒的猴子树,即是紫薇树,还有龟龄不多见的云南山茶花树,看这架式,过去的柳家园肯定是大户人家,这里纵然不办学,也流露出一股书喷鼻香气息,屋子虽然宽敞,但没有正规的合格的教室。接下来是,鸠工庀材。县里考虑到,解放初期,生源少,教诲资源匮乏,办一所学校条件不敷,于是挂在平江一中(由平江县立中学改编过来的)名下,叫“平江一等分部”,动手筹建两间教室。龟龄有优秀的木材,龟龄人有烧制砖瓦的传统,八月正式动工了。一中派来的分部主任是训导主任陈天固,他带了几位老师到龟龄卖力招生。龟龄金龙嘉义三区加起来共招收高小毕业生三十六名,编为分部第一班,也是平江三中第一班。
当时初中学制是三年制,秋季开学。快要开学了,教室尚未竣工,无法按照常规流程开学,老师们就借用了柳家园毗邻的吴耀宗的屋子,叫吴家大屋,在堂屋里摆上家用的桌椅,家神龛挂一块黑板,开台锣鼓就这样打起来了。这种教室透明度非常高,前后旁边透风透气,时时有群众出入,还有的来看新鲜,特殊对英语课感兴趣,对数学课那些不认识的“洋码子”也颇感新奇,当时的课上成了名副实在的公开课。这种另类的传授教化大约经历了一个多月,月朔班的师生才正式迁入务本教室。
老师班子是从一中本部分过来的。校长凌尚武,我们没有见过面,通盘由陈天固老师卖力。有政治兼教务老师艾衮莆,语文老师凌敏勤、陈漱云、何远道,数学老师方锡光、余思,英语老师赖恋英,物理老师喻古弼,史地老师李郁棣,美术兼财务老师李道一,校工有刘月明、余栋才。传授教化举动步伐也非常简陋,没有实验室、音乐室、运动场,老师晚上办公,学生晚自习照石油灯,一九五二年下期,我们初“二班”也招进来了,四十六逻辑学生,来自龟龄、加义、木金、龙门。分部主任换成了王盘安老师,他兼教生物。人多了,传授教化秩序也逐渐正常了,有了篮球场,添置了风琴和乒乓球台,大略的实验和教具老师自己制作,我们坐在宽敞通亮的教室里聆听老师讲课,心里充满着幸福感,我们真正意识到,我们是龟龄地区第一批新中国的沾恩者,正是这种潜在的动力,鞭策我们刻苦求学,记得三中五十周年校庆时,我对这段生活写过一首七律:
报晓春雷播惠风,柳园门巷聚生童。
霜晨雁叫书声和,子夜虫吟案烛红。
砺志期登云岭外,抒怀每唱大江东。
相逢母校天涯客,五十春秋此梦同。
在分部读书的三年日子里,我也为老师们踏实的学识和人格魅力冲动着。方锡光老师是我们的班主任,他习气性的头略向右偏,讲话从容不迫,从未见他大声训斥过学生,常常告诫我们,做人要言而有信,顺利时,谨小慎微,失落意时,发奋图强,谆谆如父语。一九九一年他病逝于县城,我们几个老同学迎榇到白马庙,将他送回浊港老家。我的数学老师余思,教室上逻辑性强,从不颠三倒四,紧跟他的思路听课,一些疑难的地方就柳暗花明了,而且他数字感很好,心算超强,常见他代数式代入后,只管有乘方开方,能很快写出值来,同学们都佩服他思维敏捷,有时候我们开玩笑叫他“余罗庚”;还有物理老师喻古弼,献冲口音,瘦小个子,年纪稍长,他不仅理科好,还善于绘画,文学功底也深,有一次,我问他,为什么把西岳读成花山,他说华古称花字,不想这五个字在我的骨子里铭刻了七十年;高个子李道一老师壮年就开顶了,教美术,兼管学校财务,拉得一手俊秀的京胡,课余常听到《空城计》的西皮二六流畅的旋律和凌敏勤老师稍带鼻音的唱腔;更称奇的是虹桥籍的史地老师李郁棣,他上课从不把教本端在手里,教案也只写几条提要,信手在黑板上画出各省的城市、铁路、山脉、河流,比例大致不差,给我们很强的空间观点,同学们称他为“活舆图”,历史课也是一样,中国史朝代顺序的更迭,天子庙号的更序,重大历史事宜的韶光、地点、人物、精彩的史料,都能倒背如流,用本日的话说,是一台活电脑,在讲课中,时时有经典的评语,比如“历史是胜利者所书”、“史迁作霸王本纪,不以成败论英雄”,至今影象犹新。在我们这些初开眼界的山村落校子心目中,这些师长都是德学名师,东风化雨,润物无声,无形中给了我们潜移默化的影响,我们也逐步的开始用稚子的理性思维来不雅观察天下,这就比启蒙教诲大进了一步。直到后来我自己当上了老师,从事教诲事情,我才更懂得前辈的良苦存心和言传身教的教诲学理论。孟子曰:“枉己者,未有能直人者也”。西席的天职便是“直人 ”,绝不能作一个有名无实的知识掮客和追名逐利的政治泼皮而误人子弟。
一九五五年上年,我从这里毕业,考入湖南一师。分部有五三年招收的初三班,五四年招收的初四班、五班,五五年招收的初六班、七班、八班。学校规模大了,老师增加了不少。一九五五年下期,县里将一等分部正式命名为“平江第三低级中学”(县城曲池的私立湘北中学改编为平江第二中学),初三班成了三中首届毕业生。一九五六年下年,县教诲局派来了一位很有才干的校长,他便是平江教诲界资深人士毛楚维师长西席,他的到来,对三中日后的发展壮大至关主要。
一九六0年,是三中校史上一个主要的节点。这年开始招收高中班,学校正式命名为“平江县第三中学”。一九六二年,从湖南师范学院分来一批精良的毕业生,他们是彭知微、喻弥厚、伍新民、唐建良、凌定国、黄雅如、谌郁文、欧阳任肩、胡丽庸、刘宝范、谈秀山、叶运佳、吴曙勋,这一批外籍的新中国培养出来的大学本科生,比起初辈来学术上理念上焕然一新,“雏凤清于老凤声”,他们的创造性与活动能力更胜一筹,给这所山区中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动力,加速了三中教诲的的提质提速。应该说,国家派这一批老师到这块赤色热土,是三中之幸,平江之福。一九六二年高考首战告捷,翌年再捷,六五年高考录取率居全县之首,初中统考成绩也名列湘潭地区第一名,顿时,一所偏远的山区学校声名鹊起,被评为湘潭地区的教诲红旗。数学老师出身的毛校长有了这一批人才,如鱼得水,他的风格是实事求是、知人善任,能充分发挥每个西席的长处,在传授知识、研究学问上,从来不政治化,在当时历史条件下,这种尊重知识分子的精神是难能名贵的。如今毛校长已经作古,但他在三中主政十三年,为这所学校的发展和振兴作出了很大贡献,功不可没,他的名字将永久留驻校史,学子们永久怀念他。
十年动乱后,三中从低谷走出来,又以崭新的面貌呈现于众人面前。一九七七年规复高考,离校的“老三届”中有不少学子脱颖而出,七九届应届毕业生更为争气,高考录取人数创历史最高记录,名列全县第一,被载入《平江县志》。此后,由于我县设立重点校,三中招生的出发点和教诲资源受到一定制约,但师生们以不甘人后,特色兴校的理念奋力拼搏,成绩斐然。一九八五年高考,三中爆出冷门,录取率居全县第一,八六年连续蝉联高考录取率第一,两年的高考现场会均在三中召开,又一次提升了三中公信力。记得一九八六年 全县中学生田径运动会结束,我校攫取了男女团体总分第一,这是连续三届夺冠了,龟龄街的群众敲锣打鼓,沿街鸣放鞭炮,热烈欢迎运动员凯旋。进入新世纪,三中加快了求索创新步伐,特殊在艺术体育方面,填补了自身的短板,每年有大批艺体生考入高校,曾获全省中学生艺术节一等奖。二0一七年和二0 一八年连续两年评为岳阳市屯子高中传授教化质量第一名,二0二0年评为湖南省文明斥候校园。
三中走过了七十年征程,我在这里为她坚守了五十三个春秋,转眼,自己到了垂暮之年,而三中教诲奇迹如日中天,朝阳东升,真个人生易老天难老。如今的三中,今是昨非,已成为一所非常正规的屯子公办整日制高中,常年保持三十多个传授教化班级,学生两千多人,教职员工一百五十多个,七十年代以前的建筑荡然无存,代之以起的是,崭新的传授教化大楼,举动步伐完备的学生公寓,功能完好的综合性大楼,有图书馆、多媒体教室、供传授教化用的打算机室、正规的措辞厅、音乐厅、艺术专业演习厅,传授教化手段由粉笔油印传授教化,发展到电化传授教化,再发展到本日的网络传授教化,远程传授教化。随着社会进入网络信息化时期,传授教化不雅观念也在发生改变,学生接管知识信息量增大,更快更便捷,西席的任务紧张是站在知识的潮头,引领学生与新观点、新知识点接轨,这是时下西席任务大、难度大的地方。如今,当你走进柳园,柳池清浅,锦鳞拍浮,园亭错落,鸟语关关,花斑斓而喷鼻香溢,木葱茏而林阴。玉兰树下,体育健儿正在辅导老师的带领下进行专业演习,喷鼻香樟林里,摆满了各种课外活动小组的作品,展示学生本色教诲的成果,全体校园六根清净,绝不夸年夜地说,你看不到一张纸片,一个烟蒂,一点痰痕。老师兢兢业业,学生彬彬有礼,此乐何极耶。
平江三中的出身与发展,不但是办理了我县公民群众子女读书问题,七十年的办学史,数万学子从柳园走出去,这种能量的辐射是无法估计的。试想,在我县、我省、全国、乃至全天下,哪里没有三中的校友,工农商学兵政党,都有三中骄子的身影,五十周年校庆时,我们初略统计了一下,在县级的卖力同道有凌令思、余委启、何燕君、方高仲、方厚伯、张慕尧、方立秋等等,在市级的卖力同道有方贵吾、谭先锋,在省级的卖力同道有谢康生、孔柳华、杨维刚、张庆和,还有军队精英,专家学者,至于龟龄、木金、龙门地区的村落级干部,非三中校友的恐怕很少。这就为社会进步,经济发展,供应了有力的人力支持,而且这种教诲的张力会延续下去。孟子说过:“君子之泽,五世而斩”,便是说,君子的遗风,顶多影响五代就中断了,而教诲奇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此言诚不欺也。
谨以此文为《思学表》,献给母校,怀念恩师,勗勉来者。岁在辛丑年八十有三。
附诗词作品四首:
立冬偶寄三角梅(七律)
忽见墙隅蜂蝶来 几人知是暗香催
岁功非惜空为玉 和靖无诗枉作梅
未许苔星分好雨 偏教霜雪伴良才
东风谬掌花权柄 不卿其君仲春开
咏桂(七律)
花间月桂不炎凉 白屋豪门共此喷鼻香
新叶欲沾朝露浅 散金偏送晚风长
惯邀陶菊增秋色 不学姚黄压众芳
玉殒尤坚之子愿 与梅相伴到飞霜
临江仙·题方姗油菜花照
非是天喷鼻香兼国色,群芳谱内难求。黄绫织锦覆田畴。只为生存事,不上美男头。
未若牡丹生百媚,更输桃杏风骚。亲民不爱也无由。千原属蜂蝶,万户榨新油。
凤凰台上忆吹箫·丙申春君山述怀
叟上君山,名楼在目,邀来万顷波涛。数杜公范相,此去遥遥。多少壮怀岁月,曾也想,鸣鹤九皋。谁人料,空余梦枕,两鬓霜刀。
萧萧。冯唐老矣,存书卷半床,闲赋风骚。笑卧牛无轭,息影芭蕉。惯看晓星残月,分什么魏晋目前。平生事,花着花落,一笔勾销。
作者:方珍珠
文章来源:平江县第三中学退休西席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