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旅游既能饱览大好河山,开阔眼界,又能在自然美景中熏陶情操、放松身心,当诗词与美景相遇,会碰撞出若何的火花?微游甘肃推出《读着诗词游甘肃》栏目,挖掘古代文人墨客在诗词当中对当地风景名胜、人文情怀、历史古迹等描写。一方面弘扬甘肃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秘闻,另一方面也将成为展示甘肃文化自傲的平台。
读着诗词游甘肃
《秦州杂诗二十首·其十二》
唐·杜甫

山头南郭寺①,水号北流泉②。
老树空庭得,清渠一邑传。
秋花危石底,晚景卧钟边。
俯仰悲出生,溪风为飒然。
注 释
①南郭寺:位于天水市城南2公里的山坳,素有“陇上古刹”之称。
②北流泉:在南郭寺内,因泉水北流而得名。
背 景
诗圣杜甫,于唐肃宗乾元二年(公元759年),一起西行,经关中平原,翻越苍茫陇山,抵达当时的秦州,如今的天水,客居当地3个多月,创作了117首“秦州诗”。个中,就有本首诗。
相 关 链 接
南郭寺,陇右第一名刹,位于天水市城南2公里南山山坳。建寺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南郭寺成为了历代墨客墨客的览胜之地。树木葱茏,古柏参天,为天水的八景之一,誉名“南山古柏”,这里也就成为了追寻杜甫足迹的必到地之一。
南郭寺坐南面北,依山势而建,建筑规模伟大,由三座山门自西向东组成西院、中院、东院三个院落。紧张建筑有钟鼓楼、天王殿、大雄宝殿、东西二配殿、东西二禅林院以及卧佛院。院内风景幽美,古柏苍翠,个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便是杜甫诗中的“老树”——春秋古柏、龙爪槐和本氏卫矛,被当地人称为南山“三绝”。
新华社 文静 摄
在南郭寺,伏羲文化、三国文化、大地湾文化等多元文化汇流交织,不同期间、不同思想、不同教派都在这里碰撞领悟,给后人以启迪和遐想,它独占的内涵至今仍在吸引着文人墨客,不远千里前来不雅观瞻。
旅游小贴士
一碗麻辣烫,带火一座城。
近日,
甘肃天水麻辣烫火遍全网,
吸引全国各地游客打卡品尝,
天水也敞开怀抱欢迎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
寻根访祖
天水是“三皇之首”伏羲氏出身地,天水也被誉为“羲皇故里”。伏羲庙是全国保存最完全的明代敬拜伏羲的寺院,规模伟大,气势雄伟,是环球华人寻根祭祖圣地,被誉为中原第一庙。
伏羲庙先天殿是伏羲庙建筑群的主体建筑,供奉有目前海内保留年代最早、最完全的明代伏羲彩绘圣像。圣像高3米有余,身披树叶,手托八卦,目光如炬,灵气逼人,展示了睿智的伏羲圣者形象。
卦台山位于麦积区渭南镇,相传伏羲在此仰不雅观天象、俯察地理、分阴阳、画八卦,一画开天、肇启文明。从山顶向下俯瞰,浩浩渭河由东向南波折成一个“S”形,把面前椭圆的盆地画成了一个天然的太极图。
追溯8000年中华文明源头的大地湾史前古遗址,是探寻我国原始建筑、艺术、笔墨、宗教及农业起源的历史佐证。
石窟艺术
新华社 郎兵兵 摄
天水是丝绸之路西出长安的第一历史重镇,在中西方文化互换史上发挥着重要的浸染。
1600多年前,笃信佛教的后秦天子姚兴在麦积山开窟造像,后经10余个王朝的接续营建与重修,现存大小窟龛221个、造像3938件10632身、壁画1000余平方米,被誉为“东方雕塑陈设馆”。
这些采撷了历代艺术精华的泥塑彩绘作品,集中陈设在麦积山崖之上熠熠生辉,千百年来欢迎往来商旅,成为古丝绸之路上的一颗残酷明珠。
登上凌空飞架的栈道,靠近洞窟凝望,一尊尊造型独特、形神兼备的泥塑彩绘维妙维肖,令人叹为不雅观止。
天水市境内还有水帘洞石窟、木梯寺石窟、大像山石窟、华盖寺石窟等。个中以武山水帘洞石窟的拉稍寺摩崖大佛最有特点,其摩崖为北周贵族尉迟迥开凿,大佛造像连同佛座高达40余米,旁有开凿时的石刻题记,为海内最大的摩崖佛教雕刻。
此外,在天水市的南邻陇南市也保存着几处石窟,如西和县的法镜寺石窟和八峰崖石窟等。法镜寺现还保留窟龛31个,解释其窟原来规模不小。唐代大墨客杜甫入川,曾经此处,留下名作《法镜寺》等。
休闲旅游
天水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胡氏民居被誉为西北第一民居。千年古刹南郭寺、陇上林泉之冠玉泉不雅观、赵氏郡望赵家祠堂、春秋第一柏南山古柏,“双柯磊落得芳兰”之双珠玉兰齐集于此。
天水是“中国休闲旅游生态家园”,景象宜人、四季分明,冬无寒冷,夏无酷暑,生态环境良好,养生资源富集,因地跨长江、黄河两大流域,山川造化孕育出北雄南秀的自然景致,陇上林泉峰峦之冠的麦积山,秦州第一洞天福地的神仙崖,小黄山之称的石门山,“天然氧吧”的小陇山国家森林公园和云凤山景区,是西部一颗残酷的“绿色明珠”。
来羲皇故里,品麻辣烫、赏秦州景,
感想熏染这座集自然美景、
历史秘闻和美食文化于一体的,
宝藏小城的魅力!
来源:微游甘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