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赏析
作者沈祖棻为近代著名词人、学者,早岁即工于填词,被师友誉为“当代李清照”,又勤于诗词研究与传授教化。所著《宋词赏析》包括《北宋名家词浅释》《姜夔词小札》《张炎词小札》三部,命名非浅即小,然而只是学者谦辞,读后便可知作者学问渊深又长于教导。
青年时的沈祖棻
在释读中,沈师长西席将训诂、典故、辞章、史事考据与其多年写作履历融为一体,征引繁博,条理清晰,措辞洗练,深入浅出,且对诸位词人怀有理解之同情,故能持论严谨客不雅观,不被流俗旁边。此书教阅读者如何赏析,教写作者如何创作,篇幅虽短,裨益绝胜俗本。
沈祖棻与程千帆
学诗浅说《学诗浅说》为瞿蜕园与周紫宜合著之作,但紧张是瞿蜕园执笔。瞿蜕园出身晚清王谢,父为清末军机大臣瞿鸿禨,岳母为曾国藩之女。他从前师从湖南学者王闿运,又通达多国措辞,学兼文史,著述颇丰,仅文学一门便有《刘禹锡集笺证》《李白集校注》《汉魏六朝赋选》《中国骈文概论》等书行于世。
左起:傅幼琼、瞿蜕园、瞿同祖、瞿鸿禨
六十年代时曾与才女周紫宜合著《学诗浅说》,提要挈领,要言不烦,略言格律形式,而长于批驳名家风格优点,总结艺术手腕,篇幅虽短,议论精微,于写作多有启示。
周炼霞,字紫宜,号螺川
唐宋名家词选
初学词当多读古人精良作品,而历代名家辈出,别集纷繁,学习者常苦文集浩瀚而无从下手,因此优质选本十分必要。词选以所选词家能独标一格、别开风气为优,所选词作需能见词家精神风貌,而选本利害在乎选者学识目光高下。
龙榆生
龙榆生师长西席是近代词学大家,颇负盛名,早岁从黄侃、陈衍学诗,又从朱彊村落校词,彊村落临终以校词双砚相授,属以未竟之业。其所选《唐宋名家词选》即参考郑文焯、朱彊村落二家手订词集,复参己意、加以圈点而辑成,词后又附名家评语,以阐明词旨、指示技法。
词学十讲词体源于乐曲,填词又称倚声。词既具备音乐特性,故词格律极严,声情并美,而填词者也须理解每一曲调轻重缓急以因声度词,无论句度短长、韵位疏密,皆须与节拍相合,以求能使声与意和谐,不至于以哀声笙歌词、以乐声歌怨词。而词体分开音乐不可再歌往后,填词者不再体会声容,只知留神平仄格式,遂使词声意不谐而损失声容之美。而龙榆生师长西席所著《词学十讲》便綦重词之音乐性,详论四声、押韵、选调、句度是非与声容关系,使读者理解如何在填词时调遣句式、安排韵位以丰富声情,于初学写作者大有裨益。
徐悲鸿绘《授砚图》
唐宋诗举要近代最负盛名的唐宋诗选本,陈永正、吴金水等诗家皆向后学推举此书,以为学诗门径。选者高步瀛为晚清桐城派古文大家吴汝纶弟子,秉承桐城治学家法,精于辞章、义理、考据,功底深厚,淹通经史。
高步瀛
他所选《唐宋诗举要》,精选唐宋墨客101家、816首诗,文体涵盖古、今体,采择多依据王士禛《古诗选》、姚鼐《今体诗钞》,而有所增益,与二者一脉相承又不失落特色。全书编次为五言古诗、七言古诗、五言律诗、七言律诗四部,每一文体下先叙诸体流变,后以时期次第选注唐宋诸家诗,每选一诗家,则先校勘作者平生,再撮举名家评语以见其诗风格调与地位影响。诗集注或钩沉其本末以阐明作意,或考证地理沿革,或订正古人讹误。诗句旁还附有圈点、批语,以指示读者章句精妙处。
杜诗镜铨唐宋以来诗家皆主见学诗当从杜诗入手,以其章法纵横,变革莫测,包罗万象,尽得古今体势之大成而变其面孔,有独得之处。其诗于唐以前为变体,于唐往后为大宗,故学者影从,注家蜂起,以至有“千家注杜”之说。在杜诗诸种注本中,依注家取舍不同,各注本也有侧重,或考索典故、训释词义,或钩沉史事、考证本末,而是非异同,不免牴牾,穿凿搜讨,反害杜诗原意。
蒋兆和绘《杜甫》
清人杨伦所著《杜诗镜铨》则以精简著称,力矫古人穿凿附会、矜奇逞博之弊,而以夷易通达之语,略注本事故实,讲明诗意,且綦重章法,于转接照料脉络贯通处莫不一一指示,示学诗者法门。杜诗诸本编次不同,此本特按年编次,以便读者明世事兴衰与老杜笔力消长,诚为杜诗诸注中后出转精之作。
钱注杜诗自唐以来,杜诗注本纷繁,而限于注家天分学识之短长,笺释章句、搜讨史事时,或蹈袭陈词、少有发明,或不加采择、伤于繁杂,或附会穿凿、妨害诗意。
刘斯奋绘《钱谦益》
钱谦益深感注杜之难,遂奋数十年学力为之笺释,虽学问广博、兼通诗史,犹下笔极慎,及至晚年卧病在床,依然口授杜诗疑义、嘱门人执笔写定,用力精勤、治学严谨如此。钱谦益既工诗,又备史家之才学识,故精于校勘史事、地理、典制,征引丰赡,论证详切,长于诗史互证,以明杜诗旨意。
柳如是小影
诗法通微《诗法通微》,顾名思义,此书专论作诗之法。作者徐英,从前从章太炎、黄季刚诸师长西席游,工诗古文辞,精于七律,爲章行严推许。历任大学中文系教授,著述颇丰。他著《诗法通微》一书,旨在“示后生以楷范,亦先士之遗则”,故多采古人诗话中公认的论而参以己意、缀为新编,以便于后学“知诗法之有本”。全书分六章,先总论诗体源流变迁与作诗通则,然后分体详论古诗、律诗、绝句诸体技法,侧重章法承转与字句格式,细致入微,末了又磋商诸种诗歌风格与成因,由技入道,与分体诗法相辅相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