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从军行》第四首,尤为卓著: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读诗讲求意境,如果你不懂啥叫意境,就把这首诗多读几遍。
此诗一、二句:青海湖上空,长云弥温;湖的北面,横亘着绵廷千里的模糊雪山;超越雪山,矗立在河西走廊荒原中一座孤城;再往西,便是和孤城遥遥相对的军事要塞——玉门关。这幅集中了东西数千里广阔地域的长卷,便是当时西北戍边将士生活、战斗的范例环境。它是对全体西北边陲的一个鸟瞰,一个概括。
三、四两句由情景交融的环境描写转为直接抒怀。“黄沙百战穿金甲”,是概括力极强的诗句。战事之频繁,战斗之艰巨,敌军之刁悍,边地之荒凉,都于此七字中概括无遗。金甲只管磨穿,将士的报国壮志却并没有销磨,而是在大漠风沙的磨炼中变得更加武断。“不破楼兰终不还”,便是身经百战的将士保家卫国豪壮的誓言。上一句把战斗之艰巨,战事之频繁越写得突出,这一句便越显得铿锵有力,掷地有声。
全诗境界阔大,感情悲壮,含蕴丰富,雄壮有力,
毛主席特殊喜好这首诗,曾亲笔手书之。
大气磅礴,高山仰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