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澎湃新闻 杨宝宝

《中国诗词大会》的爆红让传统诗词在新年之际火了一把。
而喷鼻香港演员陈小春在2月6日发了一篇长微博也用上了传统诗词的例子,称“今已有1300年历史的唐诗宋词,实在大多数是用现今的所谓粤语写成”。

就此,澎湃新闻采访了复旦大学中文系副教授梁银峰,他明确表示“古代文学作品都不可能用方言写”,但粤语的确是一门古老的方言,在唐代以前就基本定型了,“说现在的粤语保存了一些古汉语身分是对的。

陈小春:热爱中国文化就该学好广东

陈小春说唐诗宋词是用粤语写的真的是这样吗

在2月6日的微博文章中,陈小春说自己在饭局上碰着一个湖北女孩,到广州5年却一句粤语都不会说,情由是粤语“比较没文化”,“大家都讲普通话就好”。

陈小春微博截图

陈小春说自己听了颇不以为然,于是举了传统诗词的例子来回嘴她:“距今已有1300年历史的唐诗宋词,实在大多数是用现今的所谓粤语写成,用粤语才能读得畅通。

他进一步就此阐明,“1300年的唐代根本就还未涌现现在所谓的普通话,普通话是大概500年前北方蒙满胡语杂交变种流传至今的措辞,不管词汇、用词都比历史久远的广东话软弱粗疏多了。
如果你说热爱中国的文化不是对人吹水乱来的话,你就该当学好广东话,不然你看很多古籍和念唐诗宋词,就会看不懂读不通。

为佐证自己的不雅观点,陈小春还举了不少诗歌的例子并用广东话予以阐明:

苏轼:“宁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的【食】字和【肥】字,正是广东话。
日常例子如~食餸、食嘢、好好食、肥仔、肥佬、肥腾腾。
普通话唔系用“食”,系用“吃”,唔系用“肥”,系用“胖”。

李白:“人生得意需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的【樽】字,正是广东话。
日常例子如~买一樽豉油返屋企、飮番樽啤酒先、呢个玻璃樽入面系乜嘢来咖?普通话唔系用“樽”,系用“瓶”,一瓶、瓶子。

诗经(注:应为《古诗十九首》,原文如此):“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的【行】字,正是广东话。
行行重行行的意思是;行下,停下,再行下,又再停下,非常之依依不舍……广东话日常例子如~行路、行街睇戏、行出去、行花市、行咗几远呀?普通话系用“走”或“逛”,走路、逛街。

杜甫:“豪门酒肉臭,路有冻去世骨”的【冻去世】,正是广东话。
广东话日常例子如~好冻、冻冰冰。
普通话唔系用“冻”系用“冷”。

李白:“昂首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望】字,正是广东话。
广东话日常例子如~望住前面、唔好四围望、望乜嘢?普通话唔系用“望”系用“看”。

杜甫:“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的【隔篱】,正是广东话。
广东话日常例子如~我就住喺你隔篱、隔篱邻舍、搬过隔篱屋。
普通话唔系用“隔篱”系用“隔壁”或“邻居”。

李煜的“问君能有多少很多多少愁?宛如彷佛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多少很多多少】,正是广东话。
广东话日常例子如~多少很多多少钱?多少很多多少个?普通话唔系用“多少很多多少”系用“多少”。

学者:古代文学作品是用当时的官话创作的

“陈小春说唐诗宋词是用粤语写切实其实定不对。
”复旦大学中文系副教授梁银峰的研究方向是汉语语法和汉语史,他见告澎湃新闻,古代文学作品是用当时的官话(唐朝以前叫雅言)写就,而不论官话还是雅言,都是北方话。
“如果真的用方言写,会造成阅读障碍,方言区以外的人会完备看不懂。

但梁银峰还表示,“但有一点大体上是对的,普通话或者说北京话形成确实比较晚,作为全国通畅的官话,大概是在清代中期往后。
”而陈小春认为用粤语写成、用粤语才能读得畅通的唐宋诗词,实际上是用当时的官话写的。

“古代文学作品都不可能用方言写,只可能夹杂一些方言身分。
纵然普通文学作品,也是用当时的北方口语写的,而非方言。
比如唐五代期间的禅宗语录《祖堂集》,是禅师和弟子讲经说法的语录,措辞都很普通,但也大都是用北方官话,偶尔夹杂一些方言。
这部书中提到的很多和尚都是南方的,以是有一点闽语身分,但只是极个别的例子。
直到清朝才涌现了个别纯用方言写成的长篇文学作品,比如《海上花列传》是用吴语写成的。
” 梁银峰说。

“但说现在的粤语保存了一些古汉语身分是对的。
粤语中的很多身分基本在唐代以前就定型了,里面保留了一些古代词汇、语音征象是完备可能的。
” 梁银峰认为,陈小春举的一些诗词的例子确实能够解释粤语中保留了古汉语的词汇,比如苏东坡的“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这一句,“现在说人‘肥’在北方人看来基本是骂人的,但粤语里就还可以表达‘胖’的意思。
还有用‘食’表达‘吃’的意思,用‘樽’表达‘瓶’,用‘行’表达‘走’,用‘多少很多多少’表达‘多少’,以是,说粤语中保留了古汉语词汇的例子,是可以讲通的。
古代平上去入四声都分阴阳,一共8个音调,这个音调系统粤语完全保留了下来。
还有一些语法征象的例证,比如普通话中的‘把’字句是唐往后产生的,而粤语中的很多语法身分唐代之前就定型了,以是粤语中就没有这个句型。

梁银峰进一步表示,这种征象并不是只有粤语中才存在,事实上,很多南方方言多少都保留了古汉语的身分。
而汉语七大方言中,有六大方言都在南方,由于南方多山地,交通不便,这就造成了一定的互换阻碍。
措辞领悟少,因而变革也就比较慢。
而北方人口流动频繁,汉族和少数民族领悟也多。
比如北方话音调日渐减少,个中一个缘故原由便是少数民族和汉族经由民族领悟,在学习汉语时希望只管即便大略,而移民互换一定带来措辞系统的简化,语音也就简化了。
“这方面有很多例子,比如本日的上海话因此吴语为根本形成的,但与以苏州话、温州话为代表的吴语比较,就有相应的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