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东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这是一首乐府诗,以一位妻子的口吻,陈说着她对防守边陲丈夫的绵绵思念之情。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首先,就来了个两地春光比拟图。妻子生活在秦地,属于关中地区,纬度低,地气暖。此时的秦地桑树枝繁叶茂,浓密的桑叶把树枝都压得低低的。已经是\"大众绿遍山原白满川\"大众。
丈夫戍边在燕地,属于塞外苦寒地区,春来的晚。此时刚刚是小草出土,如丝绒般优柔纤细,也便是\"大众草色遥看近却无\公众。
秦地,春意盎然,燕地,春光初见。秦地的春光她是看到的,而燕地的春光是她想象的。把面前的景物与想象的景物领悟在一起,虚实相对,既有诗的妙境,也有妻子对丈夫的朴拙感情,更是夫妻间心领神会、息息相通的亲密表现。蕴藉之美。
春草是嫩绿的,桑叶是碧绿的。深浅浓淡的互衬,自有\"大众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大众,颜色之美。\"大众丝\"大众谐\"大众思\"大众,\"大众枝\"大众谐\公众知\"大众,隐意为\"大众我对你的思念,你是知道的\公众,音韵之美。
一个画面,两个春景,为下文做好了铺垫。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承接上句,还是落笔于两地。当燕地的你瞥见春天到,春草生,一定会思念家乡、思念我的。由于\公众独占宦游人,偏惊物候新\公众;由于\"大众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大众。而你思乡、思归的时候,也是我思你愁肠百解之时。真是\"大众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大众,却比这种思情更深厚。
正如李白《关山月》的\"大众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嗟叹未应闲\公众,愁肠百解的是我们两地的两人。按常空想,丈夫想家、想妻子,妻子该当高兴才是,为什么还\"大众断肠\公众呢?由于秦地的春来的早,少妇的思念彷佛也比丈夫要早,当丈夫萌发思乡情时,妻子已经思君良久,呼应了\"大众秦桑低\公众,以是她才\公众断肠\"大众。
东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春思绵绵,东风撩人。东风掀开罗帐吹入闺房,也触动她那颗多情的心,她对东风发出申斥:\"大众我又不认识你,我又不思念你,你来干什么?虽然闺房寂寞,虽然我很多情,但是,我也很专情,我也很深情,你不用来撩拨我\公众。表面上是东风有情人无情,实际上是东风无情人有情。正是由于少妇的孤独、寂寞,才会这么敏感,才会这么幽怨。这也正好表达了孤眠独宿的少妇对丈夫的思念,以及对爱情的刚毅。
比拟沈佺期的\"大众谁谓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大众,都是一样的情怀。全诗措辞朴实,富有民歌特色,情景交融,结尾新奇,很有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