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词名篇鉴赏(六十五)| 柳永《望海潮》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
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
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
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这首《望海潮》系赠人之作,描写杭州的美好景致和繁华景象,是柳永的都邑词代表作之一。

唐宋词名篇鉴赏六十五 柳永望海潮

起三句“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大笔笼罩,总摄一幅杭州的全息图景。
长镜头先从“东南”入手扫描,那是一片广大的地域。
“三吴”指东南地区的吴兴、吴郡、会稽,镜头有所收拢。
“钱塘”即指杭州,镜头变为聚焦特写。
“形胜”谓地理形势优胜,“都会”言大邑人烟辐辏,“繁华”说名郡富庶兴盛。
“自古”则在空间之中引入韶光的维度,历史的追溯,使人产生关于白居易守杭、吴越王都杭的丰富遐想,对现实构成映照和衬托。
以下九句,则分承“形胜”“都会”和“繁华”这三个关键词展开。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三句,承接“都会”而来。
“烟柳画桥”一句描写水城景致,“风帘翠幕”一句描写街巷民居。
杭州地处江南水国,湖河纵横,水上多架桥梁,水边多植杨柳。
湖边河边,桥旁柳下,则是参差错落、鳞次栉比的“十万人家”房舍。
杨柳笼烟,桥梁饰画,帘卷微风,幕染翠色,这两句词采妍倩,笔致灵动。
“十万人家”一句大笔振起,“都会”最突出的特点便是户口浩瀚,据记载,宋初杭州七万余户,北宋中后期二十余万户,南宋后期则有百余万户。
此词若是赠杭守孙何,则“十万人家”可称实录。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三句,承接“形胜”而来,由市内的街巷风光转写郊野的钱江大潮,由人间的风尚画转为自然的风景画,词句风格从幽美变为壮美。
钱塘江堤上,绿树成行,郁郁葱葱,放眼望去,像绿色的云雾绕护沙岸。
一个“绕”字,写出了江堤的蜿蜒弯曲。
“怒涛”句形容钱江大潮的彭湃澎湃,“天堑”句形容钱江大潮的恣肆浩荡。
钱塘八月江潮,是杭州标志性的景不雅观,是天下之大不雅观,言杭州风景每每及此,如唐人李白《横江词》的“浙江八月何如此,涛似连山喷雪来”,宋初潘阆《酒泉子》的“长忆不雅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
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等。
这三句写来豪放奇伟,真有天风海雨之势。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的“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于此当有借取。

前结“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三句,承接“繁华”而来,词笔从郊野钱江景不雅观再转回城内街市人家。
杭州繁华,千言万语亦难说尽,词人只写市廛的“珠玑”和家里的“罗绮”,以见其概。
“列”字写市情上到处都是陈设售卖的珍珠宝玩,“盈”字写家家户户穿着的都是绫罗绸缎,似此足见市场的繁荣和市民的殷富。
“竞豪奢”三字总说,抓准商业消费城市的社会风气与市民生理,穷极奢华,竞相攀比,这与杭州富庶的地域有关,更与盛宋承平的时期有关,当然也和宋代由于最高统治者提倡而形成的追逐物质享乐的社会风气密不可分。
繁荣的商业城市的市民,不管上层还是下层,信奉的都是物质主义和消费主义,最看重的便是口体希望的知足,“竞豪奢”三字,可谓抓准了市民阶层的实质特点。

以上九句,我们分别从三个层面加以剖析,但实际上,“形胜”“都会”“繁华”是三位一体、彼此因果、互文见义的。
因是“形胜”之地,以是景象适宜,风景美好,物产丰饶,人烟稠密,形成了东南地区、三吴一带的“繁华”的“都会”。
因是名动天下的“繁华”的“都会”,以是使杭州这一“形胜”之地显得更加诱人。

上片总写杭州都会市井繁华,带出钱江大潮的天下伟不雅观。
下片专咏杭州湖山之美,回应起句的“形胜”二字。
归根结底,杭州风情万种,最美不过西湖,词人以一半的篇幅表现西湖美景,也就成为势所一定。
换头“重湖叠巘清嘉。
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三句,描述西湖山光水色之清新奇丽,为下文描写杭州官民游乐供应背景。
西湖以白堤为界,分外湖、里湖,以是称“重湖;“叠巘”,指湖畔的重叠山峦;“清嘉”,清秀佳丽。
这一句总评湖山美景,接二句则从夏秋不同的时令、山水不同的空间加以详细描述。
湖山之上,秋季的山寺有桂子飘喷鼻香,夏日的湖面有荷风送爽。
自居易“山寺月中寻桂子”的词句,可以和“三秋桂子”相印证;杨万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诗句,则可以拿来作为“十里荷花”的注脚。
桂子、荷花本来不是一时花木,此处冲破时序界线,写来一片色喷鼻香溶溶,更见出杭州湖山四季风光一样旖旎醉人。
据宋罗大经《鹤林玉露》记载:“此词流播,金主完颜亮闻歌,欣然有慕于‘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遂起投鞭渡江之志。
”柳永对杭州湖山风光的出色描写,竟在一百多年后诱发了金主完颜亮(1149 -1161年在位)的大规模南侵,这个历史任务虽不用柳永来负,但已足见“三秋棒子,十里荷花”的词句是何等地吸引人了。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三句,承上环境描写,表现湖山之间的人物活动。
笛声像喜晴的鸟鸣,变换着动听的曲调;菱歌在湖面的小船上,轻快地吟唱着迷人的夜色。
这两个工致的对句,是说无论白天夜晚,湖山之间荡漾着一片欢快幽美的乐曲歌声。
“钓叟”,湖边钓鱼的老汉;“莲娃”,湖上采莲的姑娘。
他们吹笛唱歌,朝欢暮乐,嬉笑流连。
与上片描写的物质富庶对应,这三句表现精神的愉悦,交错写来,更见杭州市民日常生活的美好幸福。

“千骑”以下五句,归美使君,见出投赠旨意。
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一云:“孙何帅钱塘,柳耆卿作《望海潮》词赠之。
”真宗咸平中至景德初(约1000—1004),孙何任两浙转运使,帅钱塘。
孙何兄弟与柳永父辈交往,孙柳两家有世谊,孙作甚人“乐名教,勤接士类,后进之有词艺者,必为称扬”(《宋史·孙何传》),柳永大约从福建家乡进京赶考途中游览杭州,填词投赠礼贤下士的父执孙何,颂美祝愿,以为干谒。
或谓柳永的投赠工具乃是曾守杭州的孙沔,时在至和元年(1054),可备一说。
但其时柳永已是年近古稀的衰翁,恐无此精能之笔,挥写出这等神采飞扬之大篇。
以是,我们仍以此词为投赠孙何之作。

在写过市民游乐之后,“千骑拥高牙。
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三句转写郡守游乐。
大队人马簇拥着高高的牙旗,突出一种煊赫的声势。
太守公务之暇,饮酒听乐,赏景吟诗,太平无事,与民同乐。
“烟霞”二字回应“晴”“夜”二字,形容西湖山光水色之美好。
这三句虽是称颂之词,但突出的是富贵不忘山林的诗人本色、风雅行为,避免了投赠诗词的阿谀庸俗之嫌。
结二句“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表达对孙何升任京官、还朝执政的良好祝愿。
意为守过杭州的人,纵然高升回京,又怎能舍得下杭州的“好景”呢?那只好将它描绘下来,带进京城,夸示于朝中同寅了。
这两句虽仍是应酬话,但归结到对杭州的赞颂题旨上来,堪称“首尾圆合”(《文心雕龙·熔裁》)。

这首《望海潮》是柳永的都邑词代表作之一,在词史上具有发展词体、拓展词境的主要意义。
如果认定此词是投赠孙何之作,那么它便是早期慢词杰构。
柳永精通音律,把新声慢曲引入词坛,具有首创之功。
适应慢曲音节的悠长舒缓,慢词可以充裕的篇幅,接管六朝小赋的层层铺叙之法,展开多方面的描写刻画,使词作的内容更加丰富充足。
即如此词,描写城市繁荣、江山俏丽,打破了婉约情词男欢女爱的题材定势,提高了词体表现生活的能力。
通篇铺叙,多用白描,大量利用偶对句法,大笔铺染,气势磅礴,淋漓高兴,词风显示出光鲜的豪放方向,真可谓“承平气候,形容曲尽”(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
作者在展开铺叙的时候,不断转换不雅观察视角,比如在开头总写之后,以下分承“形胜”“都会”“繁华”,展开详细描写。
在“烟柳”三句、“市列”三句的“都会”“繁华”描写之中,插入“云树”三句“形胜”描写。
在上片写足物质的丰裕之后,下片转进一层,在湖山胜景之中表现市民的精神快乐。
词笔离合变革,疏密有致,开头、换头、结尾,勾勒有力,既使全词首尾照料,又避免了平铺直叙的板露之弊。

杨景龙,笔名扬子、西鲁、南乔,河南鲁隐士。
二级教授,河南省高档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精良学者、年度人物,创新团队首席专家,中国词学研究会理事,中国散曲研究会理事,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通讯评审、成果鉴定专家,搜狐教诲全国分省十大最受欢迎教授。
长期从事中国诗歌传授教化、研究事情,兼事诗歌创作。
在《文学评论》《文学遗产》《文艺研究》《中国韵文学刊》《诗探索》《词学》等刊揭橥论文100余篇,出版《中国古典诗学与新诗名家》《古典诗词曲与现当代新诗》《传统与当代之间》《诗词曲新论》《不薄新诗爱旧诗》《花间集校注》《蒋捷词校注》等专著10余种,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全国高校古委会项目等10余项。
在《奔流》《河南墨客》《中华诗词》《小楼听雨》等刊物和平台揭橥诗作300余首,编有个人诗选《餐花的孩子》《光阴留痕》《与经典互文》等。
论著入选“中华国学文库”“中华精良传统文化经典推举书目”,获评中华书局年度十大好书、中原传媒好书、中国读友读品节百社联荐精良文艺图书,多次获河南省社会科学精良成果奖、河南省高校人文社科精良成果奖、河南省文学艺术精良成果奖、夏承焘词学奖、全国精良古籍图书奖,暨孟浩然新田园诗歌奖理论奖等奖项。

编辑/章雪芳 审核/小楼听雨 校正/冯 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