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枕上》

堆来枕上愁何状?江海翻波浪。
夜长天色总难解。
寂寞披衣起坐数寒星。

晓来百念都灰烬,剩有离人影。
一勾残月向西流,对此不抛眼泪也无由。

这是毛泽东一首早期词,作词时其人不过是二十七八岁的青年。
此前几个月,词人刚刚娶亲。
妻子是比他小八岁的杨开慧。
由于要到学校稽核,词人与妻暂别。

新婚分袂毛泽东写下虞丽人

这一首情词,写于1921年,最早揭橥却在1994年。
长达70多年的韶光里,知道的人并不 多。

词通篇浅白晓畅,无甚润色,只任一片真情流淌,是毛泽东诗词中少见的婉约之作。

上阕写相思袭来,无心就寝。
开头两句以江海之大喻愁思之广,极言思念之深,便引出后两句的无聊之举,起坐不定,披衣数星,无聊之中又彷佛有着几分墨客的闲趣,但究竟睡不着,且愈觉永夜漫漫。

下阕墨客极为动情,百无聊赖中,只是思念新婚的妻子,换头处化用了李商隐“一寸相思一寸灰”(《无题》)的名句,第二句则更明确点明所怀之人,所愁为何?韶光上也从上阕的“永夜”到了“晓来”,可见词人思念之状,由广而深而长,此情难遣,对那长空一钩斜月,潮水般的思念便化作了抛出的眼泪。

全词随着相思之深苦的韶光推进,词人彭湃的情绪也在层层递进,从起坐不安到百念成灰,直至末了热泪涌出,我们看到了一个一夜难眠、饱受离去之苦的深情形象。
这样直接、缠绵的情思,在毛泽东诗词中并不常见。

与《贺新郎·别友》存在一定争议不同,这首《虞美人·枕上》基本确定是写给杨开慧的。
但流传下来的还有另一个版本,大意类此,只是押韵方面有些出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