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

军协力不齐,犹豫而雁行。

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

淮南弟称号,刻玺於北方。

建安诗20首精选东汉末年的社会画卷是年夜方冲动大方的史诗

铠甲生虮虱,万姓以去世亡。

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

平生易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190年,袁绍带领诸侯进攻董卓,关东军虽然来势汹汹,但是各怀鬼胎。
大家到达关外都逡巡不进。
此时曹操为了起到先锋浸染,就带军为先锋和董卓军征战,结果遭到失落败。
此后,诸侯内部发生了严重的内耗,乃至相互火并。
191年,袁绍谋废献帝,并刻制印玺。
197年,袁术在淮南寿春自主为帝。
曹操对以上的军阀感到失落望,并对表达了对平生易近百姓的关怀。
当时的中原地区,十不存一。
人口大规模去世亡的缘故原由有饥荒、战乱、瘟疫、大屠杀等。
实际上,曹操本人也参与到了大屠杀之中,这里可以看出曹操也十分虚伪。

2,曹操:短歌行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高朋,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䜩,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196年,曹操接汉献帝于许昌,开始“挟天子以令诸侯”。
实际上,曹操早有代汉自主之心,当时孙权瞅准机遇遣使上表大说定命而称臣,意在匆匆使曹操代汉,但曹操机警地警觉到这是孙权的一个阴谋,说“是儿欲踞吾著炉火上邪!
”。
之后,曹操写下《燕歌行》表明心迹。
《燕歌行》表达自己建功立业的心切,对人才的渴望,希望造诣周公“天下归心”的奇迹。
这首诗该当是曹操和群臣宴会时的作品,其诗歌学习了《诗经》的宴会诗《鹿鸣》。
事实上曹操也得到了许多北方士人的支持,如荀彧、李典、许诸、郭嘉等。
曹操在宴会上歌唱此诗,有联络大臣的意思。

3,曹操:龟虽寿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义士晚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乃至哉,歌以咏志。

200年,曹操和袁绍发动了官渡之战,袁绍失落败。
袁绍之子袁谭、袁尚逃到乌桓,勾结乌桓贵族多次入塞为害。
207,曹操率师北征,一战告捷。
玄月,胜利回师,途经碣石等地,曹操写了《步出夏门行》这一组诗。
此篇为组诗的第四首,写作韶光比《不雅观沧海》稍晚,大约在公元207年末或208年初,即在他平定乌桓叛乱、消灭袁绍残余势力之后,南下征讨荆、吴之前。
此时曹操已经五十三岁了,回顾起自己的人生路程,无限感慨而有此篇

4,曹操:不雅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不雅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个中;

星汉残酷,若出其里。

幸乃至哉,歌以咏志。

206年,乌桓攻破幽州,俘虏了汉民十余万户。
同年,袁绍的儿子袁尚和袁熙又勾结辽西乌桓首领蹋顿,屡次骚扰边疆。
207年,曹操毅然决定北上征伐乌桓。
在经历了一年的大战之后,曹操终于取得了胜利。
此后,曹操回师经由碣石山,写上了这首壮志豪情的诗,表达了对大一统的憧憬。

5,曹操:却东西门行

鸿雁出塞北,乃在无人乡。

举翅万馀里,行止自成行。

冬节食南稻,春日复北翔。

田中有飘蓬,随风远飘扬。

长与故根绝,万岁不相称。

奈何此征夫,安得驱四方!

戎马不解鞍,铠甲不离傍。

冉冉老将至,何时返故乡?

神龙藏深泉,猛兽步高冈。

狐去世归首丘,故乡安可忘!

208年,曹操在赤壁之战中惨败,统一中国的霸业未能实现。
但是曹操依然“戎马不解鞍,铠甲不离傍”,连续为统一而分布。
不过此诗的风格显得比较凄凉,显示出老之将至的无可奈何。

6,曹丕:燕歌行

秋风萧瑟景象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群燕辞归鹄南翔,念君客游思断肠。
慊慊思归恋故乡,君何淹留寄他方。
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

不觉泪下沾衣裳。
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
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
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

曹丕也善于于写诗歌,紧张是五言体的乐府诗,大部分写男女爱情和游子思妇,其风格委婉细致,缺少曹操那种豪迈之情。
《燕歌行》是一首名篇,是现存最早最完全的七言诗。
该诗通过“思妇”的口吻,写出了夫妻分别的怫郁和惆怅。
全诗音节婉约,情致流转,被王夫之盛赞为“倾情,倾度,倾色,倾声,古今无两”。

7,曹植:白马篇

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

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

幼年去乡邑,扬声沙漠垂。

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参差。

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

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

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

边城多警急,虏骑数迁移。

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

长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卑。

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

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

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

捐躯赴国难,视去世忽如归!

曹植在建安诗歌上的地位仅次于曹操。
这首《白马篇》是曹植早期的作品,写出了边塞游侠儿捐躯赴难、不平不挠的大胆行为,塑造了边陲地区一位身手高超、渴望卫国立功乃至不惜捐躯生命的游侠少年形象,表达了墨客建功立业的强烈欲望。
诗中的英雄形象,既是墨客的自我写照,又凝聚和闪耀着时期的光辉。

8,曹植:送应氏(一)

步登北邙阪,遥望洛阳山。

洛阳何寂寞,宫室尽烧焚。

垣墙皆顿擗,荆棘上参天。

不见旧耆老,但睹新少年。

侧足无行为,荒畴不复田。

游子久不归,不识陌与阡。

中野何冷落,千里无人烟。

念我平常居,气结不能言。

211年,曹植跟随曹操西征马超,途经洛阳时碰着了颇负诗名的应氏兄弟(应璩、应瑒)。
在离去之际,曹植写下了著名的《送应氏二首》。
个中第一首诗写出了董卓之乱和牧守混战给庶民百姓造成的巨大苦难,所谓“送应璩、应瑒兄弟。
时董卓迁献帝于西京,洛阳被点火,故多言荒漠之事。
”这类诗歌现在被称为丧乱之诗,曹植的这首《送应氏》和曹操的《蒿里行》、王粲的《七哀诗》同是建安时期最有名的丧乱诗。
后来曹植还写下了《说疫气》一文,记载了当时瘟疫横行的局势。

9,曹植:美女篇

美女妖且闲,采桑歧路间。

柔条纷冉冉,叶落何翩翩。

攘袖见素手,皓腕约金环。

头上金爵钗,腰佩翠琅玕。

明珠交玉体,珊瑚间木难。

罗衣何飘飘,轻裾随风还。

顾盼遗光彩,长啸气若兰。

行徒用息驾,休者以忘餐。

借问女安居,乃在城南端。

青楼临大路,高门结重关。

容华耀朝日,谁不希令颜?

媒氏何所营?玉帛时时安。

佳人慕高义,求贤良独难。

众人徒嗷嗷,怎知彼所不雅观?

盛年处房室,中夜起长叹。

《美女篇》写在曹植后期。
220年,曹操去世,曹丕继位,从此曹植郁郁不得志,并且总是遭到各种猜忌。
此后,曹植写下许多郁郁不得志的诗篇,这些诗篇基本都以“美人喷鼻香草”为主题,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遭遇曹丕猜忌的苦闷心情。
个中最出色的便是《七哀诗》和《美女篇》。
这首诗以美女盛年不嫁,比喻志士怀才不遇。

10,曹植:七哀诗

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

上有愁思妇,悲叹有余哀。

借问叹者谁,言是宕子妻。

君行逾十年,孤妾常独栖。

君若清路尘,妾若浊水泥;

浮沉互异势,会合何时谐。

愿为西熏风,长逝入君怀。

君怀良不开,贱妾当何依。

《七哀诗》借一个思妇对丈夫的思念和怨恨,比喻他和曹丕之间的生疏“甚于路人”、“殊于胡越”。

11,曹植:七步诗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曹植写下如此多的诗篇,试图得到曹丕的信赖,但是曹丕对曹植则是想除之而后快。
传说曹丕几次想煮荳燃萁,但是并未成功。
一次命令曹植在七步之内写诗,曹植写下了《七步诗》,曹丕惭愧而放弃。
实际上,本诗到底是谁写的还不清楚。

12,曹植:赠白马王彪

谒帝承明庐,逝将归旧疆。
清晨发皇邑,早晚过首阳。
伊洛广且深,欲济川无梁。
泛舟越洪涛,怨彼东路长。
顾瞻恋城阙,引领情内伤。

太谷何寥廓,山树郁苍苍。
霖雨泥我涂,流潦浩纵横。
中逵绝无轨,改辙登高岗。
修坂造云日,我马玄以黄。

玄黄犹能进,我思郁以纡。
郁纡将何念,亲爱在离居。
本图相与偕,中更不克俱。
鸱枭鸣衡轭,豺狼当路衢。
苍蝇间白黑,谗巧令亲疏。
欲还绝无蹊,揽辔止踟蹰。

踟蹰亦何留?相思无终极。
秋风发微凉,寒蝉鸣我侧。
原野何冷落,白日忽西匿。
归鸟赴乔林,翩翩厉羽翼。
孤兽走索群,衔草不遑食。
感物伤我怀,抚心长太息。

太息将作甚,定命与我违。
奈何念同生,一往形不归。
孤魂翔故域,灵柩寄京师。
存者忽复过,亡殁身自衰。
人生处一世,去若朝露晞。
年在桑榆间,影响不能追。
自顾非金石,咄唶令心悲。

心悲动我神,弃置莫复陈。
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
恩爱苟不亏,在远分日亲。
何必同衾帱,然后展慇懃。
忧思成疾疢,无乃儿女仁。
仓卒骨肉情,能不怀苦辛?

苦辛何虑思,定命信可疑。
虚无求列仙,松子久吾欺。
变故在斯须,百年谁能持?离去永无会,执手将何时?王其爱玉体,俱享黄髪期。
收泪即长路,援笔从此辞。

223年七月,曹植和同母之兄任城王曹彰,以及异母之弟白马王曹彪一道来京师洛阳参加“会节气”。
在此期间,“身手壮猛,有将领之气”的曹彰溘然暴去世,听说是被曹丕毒害。
节日过后,曹植和曹彰各自返回封地,并且一起上受到了监督。
曹植心情难以平复,加倍尴尬和愤怒,于是写下了千古名诗《赠白马王彪》。
全诗写出了对曹彪的眷恋之情、路途的艰辛、人间的险恶,并且以“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相互慰勉,强以自宽。
《赠白马王彪》反响的是曹植对曹丕部下的鹰犬爪牙的仇恨和愤慨,也是对曹丕煮荳燃萁的抗议。

13,蔡琰:悲愤诗(一)

汉季失落权柄,董卓乱天常。
志欲图篡弑,先害诸贤良。
逼迫迁旧邦,拥主以自强。
海内兴义师,欲共讨不祥。
卓众来东下,金甲耀日光。
平土人薄弱,来兵皆胡羌。
猎野围城邑,所向悉破亡。

斩截无余存,尸骸相撑拒。
马边悬男头,马后载妇女。
长驱西入关,迥路险且阻。
还顾邈冥冥,肝脾为烂腐。
所略有万计,不得令屯聚。
或有骨肉俱,欲言不敢语。
失落意几微间,辄言毙降虏。
要当以亭刃,我曹不活汝。

岂复惜性命,不堪其詈骂。
或便加棰杖,毒痛参并下。
旦则号泣行,夜则悲吟坐。
欲去世不能得,欲生无一可。
彼苍者何辜,乃遭此厄祸。

边荒与华异,人俗少义理。
处所多霜雪,胡风春夏起。
翩翩吹我衣,肃肃入我耳。
感时念父母,哀叹无穷已。

有客从外来,闻之常欢畅。
迎问其,辄复非乡里。
重逢徼时愿,骨肉来迎己。
己得自解免,当复弃儿子。
天属缀民气,念别无会期。
存亡永乖隔,不忍与之辞。
儿前抱我颈,问母欲何之。
人言母当去,岂复有还时。
阿母常仁恻,今何更不慈。
我尚未成人,奈何不顾思。
见此崩五内,恍惚生狂痴。
号泣手抚摸,当发复回疑。

兼有同时辈,相送告离去。
慕我独得归,哀叫声摧裂。
马为立踟蹰,车为不转辙。
不雅观者皆歔欷,行路亦呜咽。
去去割情恋,遄征日遐迈。
悠悠三千里,何时复交会。
念我出腹子,胸臆为摧败。

既至家人尽,又复无中外。
城廓为山林,庭宇生荆艾。
白骨不知谁,纵横莫覆盖。
出门无人声,豺狼号且吠。
茕茕对孤景,怛咤糜肝肺。
登高远眺望,魂神忽飞逝。
奄若寿命尽,旁人相宽大。
为复强视息,虽生何聊赖。
托命于新人,竭心自勖励。
流落成鄙贱,常恐复捐废。
人生几何时,怀忧终年岁。

蔡琰,字文姬,陈留圉(河南杞县)人。
成长在汉代,是蔡邕之女,曾在汉末董卓之乱时被俘虏到南匈奴,十二年后被曹操赎回。
后来蔡琰写下这首千古名作来叙写个人的不幸遭遇和惨痛经历,真实地再现了汉末动乱的社会面貌和广大公民的悲惨遭遇。
全诗108句,共计540字,字字血,句句泪,墨客的悲愤有范例性,具有史诗的规模和悲剧气氛,富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和强烈的时期色彩。
该诗是中国文学史上文人创作的第一首自传体长篇五言叙事诗。
除了《悲愤诗》之外,蔡琰还写下了著名的《胡笳十八拍》,不过本日流传的《胡笳十八拍》并非蔡琰的作品。

14,陈琳:饮马长城窟行

饮马长城窟,水寒伤马骨。
往谓长城吏,慎莫稽留太原卒!
官作自有程,举筑谐汝声!
男儿宁当格斗去世,何能愤懑筑长城。
长城何连连,连连三千里。
边城多健少,内舍多寡妇。
作书与内舍,便嫁莫留住。
善待新姑嫜,时时念我故役夫!
报书往边地,君今出语一何鄙?身在祸难中,作甚稽留他家子?生男慎莫举,生女哺用脯。
君独不见长城下,去世人骸骨相撑拄。
结发行事君,慊慊心意关。
明知边地苦,贱妾何能久自全?

秦代流传有民谣:“生男慎勿举,生女哺用脯。
不见长城下,尸骸相支拄。
”到了汉代,又涌现了《饮马长城窟行》,都是讽刺秦汉的徭役制度的。
陈琳的这首作品在古人的根本上进行了创新,采取了对话的办法,显得更加生动、深刻。

15,王璨:七哀诗

西京乱无象,豺虎方遘患。
复弃中国去,委身适荆蛮。
亲戚对我悲,朋友相追攀。
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
路有饥妇人,抱子弃草间。
顾闻号泣声,挥涕独不还。
未知身死处,何能两相完?驱马弃之去,不忍听此言。
南登霸陵岸,回顾望长安,悟彼下泉人,喟然伤心肝。

王璨是建安时期著名的辞赋家,东汉末年的战乱后,王粲避难于荆州,写下了著名的《登楼赋》。
该赋表达了作者思念家乡,郁郁不得志的情绪。
本诗的思想和《登楼赋》一模一样,不过《登楼赋》描述了很多荆州的安定和美好风光,而《七哀诗》更多描写了战役给百姓带领的痛楚,属于丧乱诗。
这首诗在风格上已经打破了汉诗古朴憨实的风格,开启了魏晋诗歌的新风气。

16,徐干:室思(其三)

浮云何洋洋,愿因通我辞。

飘飖不可寄,徙倚徒相思。

人离皆复会,君独无返期。

自君之出矣,明镜暗不治。

思君如流水。
何有穷已时。

《室思》是徐干创作的一组代言体的诗,一共六首,紧张写妻子对离家丈夫的思念。
个中第三首是最出色的一首,诗中的“自君之出矣,明镜暗不治”称为了千古名句,后人多有仿写。
如张九龄有《赋得自君之出矣》有“自君之出矣,不复理残机。
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

17,阮瑀:无题

民生受定命,漂若河中尘。

虽称百龄寿,孰能应此身。

尤获婴凶祸,流落恒苦辛。

我行自凛秋,季冬乃来归。

置酒高堂上,友朋集光辉。

念当复离去,涉路险且夷。

思考益惆怅,泪下沾裳衣。

四皓隐南岳,老莱窜河滨。

颜回乐陋巷,许由安贱贫。

伯夷饿首阳,天下归其仁。

何患处贫苦,但当守明真。

白发随栉堕,未寒思厚衣。

四支易懈惓,行步益疏迟。

常恐时岁尽,魂魄忽高飞。

自知百年后,堂上生旅葵。

苦雨滋玄冬,引日弥且长。

丹墀自歼殆,深树尤沾裳。

客行易感悴,我心摧已伤。

登台望江沔,阳侯沛洋洋。

临川多悲风,秋日苦清凉。

客子易为戚,感此用哀伤。

揽衣起踯躅,上不雅观心与房。

三星守故次,明月未收光。

鸡鸣当何时,朝晨尚未央。

还坐长嗟叹,忧忧安可忘。

阮瑀,字元瑜,陈留尉氏人。
在东汉末年这个浊世,阮瑀不想追逐功名利禄,只想明哲保身。
相传曹操闻听阮瑀有才,召他做官,阮瑀不应,后曹操又多次派人召见,匆忙中阮瑀逃进深山,曹操不甘心,命人纵火烧山,这才逼出阮瑀应召。
这是首诗创作于隐居期间,紧张反应了墨客心中的苦闷,多少还是有些郁郁不得志。

18,刘祯:赠从弟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赠从弟》有三首,分别通过赞颂苹藻、松柏、凤凰,表现自己的高洁之性、刚毅之节和高远之志。
刘桢是一位非常有骨气的人。
有一次,曹丕宴请诸文学,席间命夫人甄氏出拜,“坐中众人皆伏”,唯独刘桢平视,不肯折节。
曹操大怒,差点杀了他。
这首诗是个中的第三首,辞气壮盛、笔力遒劲,正可与它的抗风傲霜之节并驱。

19,甄皇后:塘上行

蒲生我池中,其叶何离离。

傍能行仁义,莫若妾自知。

众口铄黄金,使君生别离。

念君去我时,独愁常苦悲。

想见君颜色,感结伤心脾。

念君常苦悲,夜夜不能寐。

莫以豪贤故,弃置素所爱?

莫以鱼肉贱,弃置葱与薤?

莫以麻枲贱,弃置菅与蒯?

出亦复何苦,入亦复何愁。

边地多悲风,树木何翛翛!

从君致独乐,延年寿千秋。

《塘上行》是一首模拟汉乐府的作品,最初编入南朝《玉台新咏》,根据考证该当是甄皇后所写。
建安年间,袁绍为次子袁熙取甄氏为妻。
后来曹操击败了袁绍,曹丕趁乱取她为妻,很是宠爱,之后她为曹丕生下魏明帝及东乡公主。
曹丕称帝后不久,曹丕得了新宠郭后、阴朱紫,甄后从此失落意,有怨言。
文帝曹丕得知后大怒,叮嘱消磨内侍赐去世她,她临终前写下了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