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李商隐的15首《无题》为何不写题目,文史专家们一贯辩论不休。
纪晓岚等人认为并非没有题目,而是在流传过程中遗失落了;而大多数学者则认为,这是李商隐故意为之,毕竟写得太过抽象朦胧,不好命题。
在黄景仁的在首诗中化用了李商隐三首名篇,这也是李商隐被仿得最像的一次,短短56个字,成近500年来最美情诗,让我们来品一品这首《绮怀》。

《绮怀.其十五》

清.黄景仁

几次花下坐吹箫,银汉红墙入望遥。

李商隐无题被仿得最像的一次短短56字成500年来最美情诗

似此星辰非昨夜 ,为谁风露立中宵。

缠绵思尽抽残茧,宛转心伤剥后蕉。

三五年时三五月,可怜杯酒未曾消。

作者黄景仁字仲则,据传是宋代黄庭坚后裔,生平潦倒的他在诗坛却是久负盛名,他的七言是极有特色的,。
《绮怀》实在是一组诗,共16首,个中这第15首是最经典的,全诗为我们描写了一段令人伤感的悲剧爱情。

首联“几次花下坐吹箫,银汉红墙入望遥”是这段爱情的开始。
月色相伴,花下吹箫,对付墨客来说,虽然两人隔着红墙,但天上那一轮明月却能替自己照进墙的另一壁,遥望心爱的人儿。
这两句既可见墨客的痴心,也暗示着这是一段遥不可及的爱情。

颔联“似此星辰非昨夜 ,为谁风露立中宵”是全诗最美的一句,化用的是李商隐的千古名句““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美好的开始终惨淡停止,此时再看星辰,已是物是人非,再也没了昔日的光彩。
立于夜色中的墨客,心中愁肠百绕。

颈联连续化用李商隐的“春蚕到去世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相思入骨的墨客抽尽情思,也结不成茧,无法解脱,比起春蚕到去世丝方尽的至去世方休,苦苦挣扎的墨客更令民气疼。
后一句则是化用李商隐在李商隐《代赠》中的名句,原句是“芭蕉不展丁喷鼻香结,同向东风各自愁”,东风中的芭蕉在古诗的意境里,一贯是伤感的代名词。
这两句的化用,不是直接套用,而是在原句的根本上,经由自己的加工,可谓不露痕迹。

尾联和首联相呼应,这段感情早已嫡黄花,但墨客却无法忘怀,他未曾忘的标志之一便是“杯酒未曾消”。
多年前的花下坐吹箫的美,这些年的相思,终极化成了这杯苦酒。

全诗构造工致,有着和李商隐的无题诗一样的朦胧之美。
最难得的是,在化用先人诗句中,墨客能不著痕迹地表达出自己的强烈的感情,是难得的佳作,被后世不少人推为清代最美的情诗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