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在没有空调、没有电风扇的古代,承受着炎炎烈日、高温火烤的墨客们是如何描写景象的呢?
轻纨觉衣重,密树苦阴薄。
莞簟不可近,浠绤再三濯。
——王维《苦热》衣服已经薄到无法再薄了,总不能脱衣放浪形骸吧;密林里一样的酷热,凉席也不起一点浸染,就算把衣服多次洗湿了再穿,降温效果依然不理想。
何以销烦暑,端居一院中。
热散由心静,凉生为室空。
——白居易《销暑》面对也无法破解的暑热,后来人白居易万般苦思之下,终于憋出了大招。是的,便是传承至今的“心静自然凉” 大法。
祝融南来鞭火龙,火旗焰焰烧天红。
日轮当午凝不去,万国如在洪炉中。
——王毂《杂曲歌辞·苦热行》“火神从南边把火龙驱赶过来,火焰把天空烧得一片通红。烈日勾留在空中,久久不肯拜别,大地处在火红的烘炉之中”。
赫赫炎官张伞,啾啾赤帝骑龙。
安得雷轰九地,会令雨起千峰。
——范成大《剧暑》烦热多时之后,下雨就成了最急迫的期望:什么时候能够雷打大地,来一场畅快淋漓的大雨呢?
大热曝万物,万物不可逃。
燥者欲出火,液者欲流膏。
飞鸟厌其羽,走兽厌其毛。
——梅尧臣《和蔡仲谋苦热》干柴能出烈火,液体会熬成膏;飞鸟嫌羽毛太多,走兽嫌皮毛太厚。热得连鸟兽都不想要皮毛了,真是热到变形,热到变态!
红葵有雨长穗,青枣无风压枝。
湿础人沾汗际,蒸林蝉烈号时。
——晁补之《仲夏即事》一丝丝风都感想熏染不到,又热又睡不着,流汗流到心烦意乱,偏偏不远处热气腾腾的林间还有一大群知了像永动机一样无休止地大吵大闹,加倍让民气烦气躁。
寝兴烦几案, 俯仰倦帏床。
滂沱汗似铄, 微靡风如汤。
——萧纲《苦热行》热得弗成,那能不能睡过去躲避热浪呢?弗成,纵然你是南北朝的萧纲天子。这样的夏日,令人焦躁难眠。
我们不能出口成章,只是大略地埋怨着这可恶的高温,然后在空调下吃着水果,才知道:夏天里,当一个吃瓜群众,也蛮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