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怀》郦波
我笑彼二虫,彼笑我鲲鹏。
各个得其所,夏虫莫语冰。
平生孤独久,全凭诗自兴。
句宜频下酒,云可聊赠卿。
我诗故我在,长歌诵北征。
本来不想趟这趟浑水,只是这些天打开头条,都是郦大教授的信息。什么“多少江湖事”、“清风弄我衣”等,朗朗上口。一瞬间,头条诗词歌赋锵锵,甚嚣尘上,比前几年因日本救灾的“山川他乡,风月同天”掀起的议论还热闹。貌似寂寞好久的古诗词有王者归来之势。本来,我是颇有兴趣,乐见其成。这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嘛,该当是好事情。只是双方几仗之后,却见被摸了老虎屁股的大教授口吐芬芳,“王/八”“鼋孙”“蠹虫”等骂词层出不穷,斯文扫地,有气急败坏之态。令我感新奇之余,又觉匪夷所思。
于是仔细关注了郦波师长西席的新作,便是以上这首《咏怀》。
这是一首什么诗?既然郦师长西席自诩为五古抒怀,那么平仄韵律先略过不提。
闲话少说,现在逐句剖析下这首诗。
开头两句:
我笑彼二虫,彼笑我鲲鹏。
来源就来势汹汹,意为郦波师长西席和对手在相互讥笑、骂阵。有“燕雀怎知青云之志哉”之感慨。联系到这几天闹腾得沸沸扬扬的评诗事宜,“二虫”是谁不言而喻。首当其冲那位诗词和尚是逃不了的了,只是,彷佛网上质疑郦诗的人也远远不止两个人。
郦波讥笑对方是两只小虫,这是郦教授继“王/八”、“鼋孙”等之后的骂人新词。而人家“彼”在笑郦波师长西席是“鲲鹏”。这就有点莫名其妙了,骂人为“虫”是有的,例如古龙小说中,楚留喷鼻香就曾被老朋友胡铁花骂为“老臭虫”。但决没有骂人家是“鲲鹏”的,貌似是郦波在自赞自夸,以鲲鲲自许,这逻辑颇令人费解。难道是对方投桃报石,或者以德报怨?
我不由想起苏东坡与佛印和尚的故事,苏东坡揶揄地说,佛印是臭狗屎。而佛印则说,苏东坡像一尊佛。东坡于是洋洋得意,以为胜利。实在,这故事说的是一个人的心胸格局高低。
由此不雅观之,对方莫非有佛印和尚的肚量胸襟?你骂我为“虫”,我赞你是“鲲鹏”。
咱们题外话不提,连续解读郦诗。
“各个得其所,夏虫莫语冰。”
这两句挺好理解,便是两方相互讥笑互怼过后,各得其所吧。意思是大哥不笑二哥,我走我的阳关道,你走你的独木桥,咱们哥俩往后井水不犯河水。反正,我反面“夏虫”较劲,顺便还不忘损一下“二虫”孤陋寡闻。貌似有相安无事、平息兵戈之意,难道郦波开始洒脱起来了?
平生孤独久,全凭诗自兴。
上一句信口而来,空泛而无据。你很孤独吗?还是一以贯之孤芳自赏?前段韶光诗词大会,郦教授是斗志昂扬、滚滚不停、挥斥方遒。平生孤独久,也说不过去,有得了便宜还卖乖的意思。不过为赋新词强说愁,文人骚客情怀,自古有之,也就罢了。不脱教授一向来的矫情、虚假。
下一句这天常平常多读诗词,自娱自乐,风雅自许,那也无可厚非。好,连续往下读。
句宜频下酒,云可聊赠卿。
句宜频下酒。似通非通,勉强释之,意为频频吟诗为难刁难,可作为下酒佐菜,还可以赠诗词给红颜心腹如斯。哎,教授诗词水平怎么样,脱手几首大作,只能说,比那个康震轻微好点,也便是初学者的水平,大家有目共睹,至于赠不赠的,有些话听听就好。
末了结句:我诗故我在,长歌诵北征。
“噗嗤”!
读到此处,我忍俊不禁,喷了一口茶水出来,呵呵。
大家耳熟能详笛卡尔的名句“我思故我在”,被郦波师长西席改了一个字,信手拈来。
这两句,乍一看我还以为是说,作者捋臂将拳准备长征,与对手大干一场的意思。
再三考量,大致是咏怀说,郦大教授不跟你们头条的“蠹虫”们一样平常见识,他这“鲲鲲”准备出路似锦,再度北上参加诗词大会,去背诵诗词去了,大家拜拜啦。
全诗读完,我吁了一口气,如释重负。解读这种似通不通的诗词最是麻烦。
末了以一网友的回答结之:鲲鹏平步青云九万里,怎会瞧得见小虫?只有琐屑较量的俗人,才会跟小虫计较。几年前,见郦老师第一眼,就以为两个词可以形容:显摆、觉得太好!
唔,觉得太好?是耶非耶?
#诗词##诗#@書喷鼻香文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