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度西岭,群壑倏已暝。
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
樵人归欲尽,烟鸟栖初定。
之子期宿来,孤琴候萝径。
之子期宿来,孤琴候萝径
名词阐明
1.业师:业禅师的简称,法名业的僧人。一作“来公”。山房:山中房舍,指佛寺。待:一作“期”。丁大:作者朋侪。名凤,排行老大,故称丁大,有才华而不得志。
2.度:过、落。
3.壑:山谷。倏:一下子。
4.暝:本意是天色阴暗,后来引申为日落、薄暮。
5.满清听:满耳都是清脆的响声。
6.樵人:砍柴的人。
7.烟鸟:雾霭中的归鸟。
8.之子:这个人。之,此。子,古代对男子的美称。宿来:一作“未来”。
9.孤琴:一作“孤宿”,或作“携琴”。
古诗新话
夕阳翻山越岭堕入西边的山谷,千山万壑一下子变得阴暗不明。明月在青松枝头朗照,无边的夜色产生丝丝凉意,山风阵阵吹过,像是信使一样平常将呜咽流动的泉水声带到耳畔。山中的樵夫已大多归家,暮烟中的鸟儿也在枝头逐步安静。我等待朋侪来此山房住宿,他却久久未至,我只好独自操琴在山路期待。
整体赏析
孟浩然年轻时求仕无门,应举落第后便放弃仕宦走向山水,在他人眼中,孟浩然是位隧道的隐逸墨客。孟浩然的山水田园诗较之王维更加贴近自己的生活,涌如今孟浩然诗里的景物描写常常便是他生活环境的一部分,因而他的诗常常带有即兴而发、不加雕饰的 特点。这首《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写的是作者晚上在业师僧院期待朋友丁大而朋友却久久未至的情景。
诗歌的标题向我们道明了韶光、地点、作者的活动等细节,作者在等待好友丁大而他却久久不来,但是作者彷佛并没有焦虑而是随目光流转欣赏山寺周围的景致。
“夕阳度西岭,群壑倏已暝”点明此时正是夕阳西下,山光暗淡之际,群山像蒙上了一层幕布,变得晦暗不清。“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举目四望,眼见得明月照青松,俯首细闻,泉水呜咽,声声入耳,阵阵晚风吹来,凉气逼人。这两句诗历来为人们称道:作者用随意点染的笔墨创造出一种清幽的气氛,措辞文雅脱俗,让人不自觉沉醉个中。
“樵人归欲尽,烟鸟栖初定”,墨客在安谧的夜色中捕捉到了晚归的樵夫和栖息于巢的飞鸟。这两句诗以动衬静,夜色降临,晚归的樵夫在山路上行走,烟笼万壑,飞鸟归巢歇息。清幽的背景中加入人和飞鸟的动作衬得四周环境更加安谧。
“之子期宿来,孤琴候萝径”,待樵夫归家,林鸟入巢,我事先约好的朋侪也该到来,然而久等未至,我只好抱着木琴在山路独自期待。至此,作者才点明期待朋侪到来之意,这也与标题中的“不至”相照料 。作者写期待朋侪却不直抒胸臆,而是从周围景致入手,情景结合,循规蹈矩,末了将自己的心绪和盘托出。此外,墨客并没有因期待朋友而焦虑抱怨,而是在柔美的夜色中悄悄期待,墨客的气格正如诗歌一样平常蕴藉蕴藉,自然深奥深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