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诗歌便是一座城,例如在安徽泾县,李白的《赠汪伦》直接带火了一个景区。

桐庐是“诗画浙江”大花园培植中钱塘江诗路文化带上的一颗明珠。
本日,7400首超过千年的诗词让这颗明珠更加熠熠生辉。

5月27日,《桐庐古诗词大集》首发仪式在富春江畔桐君山脚举行。
《大集》从南北朝至明清,共辑录了1900余位诗(词)人的诗(词)7400首(阙)。

富春江一头连着有“归来不看岳”之称的黄山,一头连着素有“人间天国”美誉的西湖。
它与新安江、千岛湖一起组成的“两江一湖”风景区成为浙江黄金旅游线路。

穿越千年的7400多首诗词带你触摸古时桐庐

古往今来,凡到过富春江的文人墨客都会惊异于这一方山水的清绝。
谢灵运、李白、杜牧、孟浩然、王维、白居易、孟郊、苏轼、范仲淹、王安石、陆游、司马光、李清照、朱熹、黄公望、纪晓岚、康有为等都曾容身于此,留下恒河沙数的描述桐庐山水风光、风土人情的诗词。

宋代文豪苏东坡来到桐庐,连连夸奖:“三吴行尽千山水,犹道桐庐更清美”。
北宋名臣范仲淹在这里一气呵成《洒脱桐庐郡十绝》,用整整十首五言诗来盛赞桐庐因“秀美”而“洒脱”,传为千古佳话。

桐庐古诗词始于南北朝,盛之于唐,丰之于宋元,集大成明清,不仅数量多,且是中国山水诗的发祥地之一,是一座从古诗韵律中走出的山水之城,也是在全国县级城市中留下古诗词最多的县。

近年来,桐庐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桐庐古诗词的挖掘整理事情,先后编辑出版了《富春山水诗选》《富春江名胜诗集》《富春严陵钓台集》《俏丽村落庄村落景诗集》等诗词(选)集,县政协文史委就古诗词专门编纂了《唐诗桐庐》《桐庐经典古诗词赏析》等文史资料,为研究县域文化打下了坚实的根本。

为摸清桐庐古诗词“家底”,擦亮“钱塘江诗路”上“中国诗歌之乡”的“金字招牌”,2017年,桐庐县政协决定编纂《桐庐古诗词大集》。
编纂事情启动后,昼夜奋战于古籍丛中,查核资料,群策群力,综合前著,去伪存真,历时三年,《大集》终成。

“编纂《大集》,一是为了给桐庐留下宝贵的文化财富,二也是希望这些诗词能够充分做事于社会经济发展,尤其是对文旅行业,名诗名词便是‘金字招牌’。
”桐庐县政协文史委主任、《桐庐古诗词大集》主编王樟松说。

本文为钱江原创作品,未经容许,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统统作品版权利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法律路子深究侵权人的法律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