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毛泽东即肚量胸襟远大的抱负。
1910年,在湘乡县东山学校读书时,他曾作《咏蛙》诗:“独坐池塘如虎踞,绿荫树下养精神。
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少年英气,喷薄而出。
后来,他在学习条记《讲堂录》中,摘录孟子的话自勉:“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

  在辛亥革命前夜,毛泽东目睹国力衰败、民不聊生的惨况,当仁不让地踏上了救国救民的革命之路。
临行前,他赋诗曰:“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
埋骨何须故里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少年意气、挥斥方遒,为国家民族的出息命运而奋斗的担当精神,如江河奔涌、驰纵天地。

  青年时期,毛泽东大声疾呼:“天下者,我们的天下;国家者,我们的国家;社会者,我们的社会;我们不说,谁说?我们不干,谁干?”从此,那个从韶山冲走出的少年,在革命征途上,与他的同道们当仁不让地担当起救国救民的历史重任。

  长征途中,站在六盘山顶,他向天发问:“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面对江河阻拦、雪山横挡,他和红军将士毫无惧色:“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情怀与担当毛泽东诗词品读

  在与国民党反动派的斗争中,毛泽东精心运筹、决胜千里。
面对敌军围困万千重的井冈山,他分兵两路、成竹在胸:“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
黄洋界上炮声隆,宣布敌军宵遁”;第一次反“围剿”斗争,当敌军气势汹汹地反攻袭击,毛泽东写道:“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不周山下红旗乱”;第二次反“围剿”斗争,毛泽东指挥红军“七百里驱十五日,赣水苍茫闽山碧,横扫千军如卷席。
有人泣,为营步步嗟何及!

  “为有捐躯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中国共产党人冲破旧天下、改天换地,成立新中国,带领公民走上幸福路,都是主动担当、努力奋斗的结果。

  在与帝国主义等反华势力的斗争中,毛泽东以计策家的气概、政治家的襟怀、军事家的睿智,以及墨客的洒脱,沉着从容应对。
“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小小寰球,有几个苍蝇碰钉子。
嗡嗡叫,几声凄厉,几声抽泣”,他自傲“独占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
梅花欢畅漫天雪,冻去世苍蝇未足奇”,他号召公民“军民联络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

  1963年,中国社会主义培植碰着暂时挫折,国际反华声浪鼓噪一时。
毛泽东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历史担当,号召公民:“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作为历史潮流中的武断者、奋进者、搏击者,毛泽东也从不掩饰笼罩对红军将士担当精神的深情礼赞。

  1935年10月,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军阀马鸿逵部骑兵尾追而来。
为“斩断这条尾巴”,不把仇敌带进根据地,彭德怀在吴起镇西北二道川附近将仇敌击垮,取得中心红军到达陕北后的第一个大胜仗。
毛泽东闻讯非常高兴,挥毫赋诗《给彭德怀同道》:“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
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
”赞颂之情,发自肺腑、溢于言表。

  “君今不幸离人间,国有疑难可问谁?”这位被毛泽东如此看重的人,便是罗荣桓元帅。
1963年12月16日,罗帅积劳成疾,不幸与世长辞。
传到政治局常委会上,毛泽东心情沉重,发起中断会议,全体起立默哀。
在这之后,毛泽东夜不成寐,写下《七律·吊罗荣桓同道》。
毛泽东曾评价罗荣桓的品质:“无私利、不专断、抓大事、敢用人、提得起、看得破、算得到、做得完、撇得开、放得下。
”一代伟人对爱将和战友的情之深、意之切、誉之高,令人动容。

  毛泽东不但对气吞山河的将帅激赏有加,对普通官兵也绝不惜啬笔墨给予赞誉。

  民兵在我国历次革命战役中发挥了主要浸染。
1958年9月,毛泽东发出“大办民兵师”的号召,神州大地掀起民兵演习的热潮。
1961年2月的一天,毛泽东看到一张女民兵的演习照,欣然命笔:“飒爽英姿五尺枪,曙光初照演兵场。
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

  1949年6月,解放军某部八连进驻上海最繁华的地段——南京路。
在驻守南京路的十几年里,该连官兵身居闹市,六根清净,保持了公民军队全心全意为公民做事和艰巨奋斗的本色,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1963年4月,国防部发布命令,付与该连“南京路上好八连”名誉称号。
当年八一建军节这天,毛泽东挥笔写下《杂言诗·八连颂》,夸奖好八连拒堕落、永不沾。
“纪律好,如坚壁。
军事好,如霹雳。
政治好,称第一。
思想好,能剖析”,号召“解放军,要学习。
全军民,要自主”。

  毛泽东国事纷繁、日理万机,在建军节这个极具纪念意义的日子,专为一个普通连队赋诗,并号召全国公民学习,充分解释领袖与普通官兵心相印、息相通、情相系。

  毛泽东诗词是中国公民革命和培植进程的真实写照,是中华精良文化的无价宝贝。
如果将其比作残酷星河中的刺目耀眼星座,那么,毛泽东的情怀与担当,便是这个星座闪耀出的最夺目光芒,将永久勉励着人们拼搏奋进,不断攫取新的胜利。

来源:解放军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