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爱而不得,吾将何往?

井底引银瓶

井底引银瓶,银瓶欲上丝绳绝。

石上磨玉簪,玉簪欲成中心服。

白居易的这三首诗写出了古代女子婚后的三大年夜悲剧

瓶沉簪折知奈何?似妾目前与君别。

忆昔在家为女时,人言举动有殊姿。

婵娟两鬓秋蝉翼,宛转双蛾远山色。

笑随戏伴后园中,此时与君未相识。

妾弄青梅凭短墙,君骑白马傍垂杨。

墙头立时遥相顾,一示知君即断肠。

知君断肠共君语,君指南山松柏树。

感君松柏化为心,暗合双鬟逐君去。

到君家舍五六年,君家大人频有言。

聘则为妻奔是妾,不堪主祀奉蘋蘩。

终知君家不可住,其奈出门无去处。

岂无父母在高堂?亦有亲情满故乡。

潜来更不通,今日悲羞归不得。

为君一日恩,误妾百年身。

寄言痴小人家女,慎勿将身轻许人!

“墙头立时遥相顾,一示知君即断肠。
”这句话不出自白朴的《墙头立时》,也不来自若懿传,这句俏丽的诗是白居易的原创。

这是一个清澈明艳的少女为爱与人私奔,终极出走却不知该身归何处的故事。

人与人相逢,只因当初的一瞥惊鸿,便许下以我深情许你生平白首的心愿。
这个在父母关爱下活泼发展的青春美少女,与男子初识只因一个通亮又俏丽的眼神,只一个既非誓言又非诺言的心愿,便年夜胆得不顾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单凭自己的兴致与神往私奔而去。

少女初去时,满腔是爱情授予的勇气,朴拙的誓言把恋爱装饰的浪漫又有趣,前所未有的强烈的感情冲击让人迷醉,却不知忽略了潜在的危险,正一步步走向陷阱。
也正因青春年少不知光滑油滑人情,不知趋利避害,以是飞蛾扑火的感情才格外稀奇而宝贵。

男人的一见钟情始终不及女人的一往情深。
怦然心动只是霎时惊艳,生活中不仅有风花雪月,还有柴米油盐,还有人情光滑油滑,还有民气易变。
自古男儿多薄情,这个少女遇上的便是个中一个。

她曾诚挚地相信这个男人会和她一起降服统统,何曾想过退路,又何曾能想到此去是一场空欢畅。
这是个薄情的男人,五六年韶光里,少女面对父母质疑难堪时,男人唯唯诺诺,少女经受外界鄙视非议时,男人熟视无睹。
身份得不到男人父母的认可,肃静处处被他人践踏,南山松柏依旧四季常青,当初的誓言却没有任何兑现。

《礼记》有言:“奔者为妾,父母国人皆贱之”,“妾合买者,以其贱同于公物也”,妾被定性为物品,是商品,是可以自由买卖的。
《唐律疏议》规定:“妾乃贱流”、“妾通买卖”。

正是由于妾的“商品”身份,有时也被当作礼品,白居易本人还曾因向宰相裴度讨要骏马,遭到裴度意欲“千金名马换小妾”的暗示:“君若有心求逸足,我还留神在名姝。
”(听说白居易曾养有多名歌妓,最出名的是樊素)。
白居易爱马更爱樊素,虽然裴度是当朝宰相,有权有势,但白居易却依旧难以割舍,写诗婉拒了裴度,说:“安石风骚无奈何,欲将赤骥换青娥。
不辞便送东山去,临老何人与唱歌?”

可见妾的地位是极为卑下的,对付妾,丈夫可以随意处置,或打骂,或遣逐。
纵然男人丧偶后,也很难转正扶为正妻,古人婚配一贯遵照一个原则“门当户对”“良贱不通婚”,大部分会选择“续弦”,再娶一个良家女子为妻,而妾只能是一日为妾终生为奴的命运。

明媒正娶来的正妻,在家庭地位上尚且明显受制于其丈夫,成为男子的附属品,何况是“聘则为妻奔是妾”的身份。

女子本应在室顺父母,出嫁则顺舅姑(公婆的意思)。
婚嫁应遵“男不自专娶,女不自专嫁,必由父母,须媒妁”,“男女无媒不交”的原则,而少女当年冲动私奔的行为,不仅违逆了自己的父母,还遭到男方家人的轻视怠慢。
君家不可住,外家,又如何归去,纵然父母弟妹不鄙弃她,如何带着全身的悲愤羞愧归去?

当自由恋爱的深情期许被光阴消磨殆尽,没有礼法嘉许的保护,女子究竟陷入“瓶沉簪折“的命运,还能如何呢?无数次的伤心犹豫徘徊之后,少女不再是靠着矮墙在青梅枝桠嬉戏的少女,痴情女子负心汉,教人如何不悲哀。

本日男女相爱分离,可以痛高兴快地哭一场,痛便痛过了,人生不仅仅有爱情,也不单单只有眼中的他,还有你自己,亲情,交情,事情,爱好。
当时过境迁,那些疼痛和遗憾变成生命的一部分,让你知道你曾那样纯挚朴拙年夜胆的爱过。
青涩年华究竟会过去,转身,还可以欢迎新的生活。

但是这个女孩,身处墨客笔下的唐朝,开放的大唐,封建社会主义社会的大唐。
君家不可再住,父母家又归不得,天算夜地大,何处可归?不忍寻思。

如果有来生,愿你还是那个清澈明艳的女子,更是一个沉着从容女子。

(二)得而不惜,子女何辜?

叔本华说:“男人的爱情,从他得到肉体知足的瞬间起显著减退,不管哪个女人,在他看来都比自己的女人有魅力,由于他是指望变革的。
与此相反,女人的爱情是在这个瞬间骤然增长的。
”而太随意马虎得到的感情,是不会被珍惜的。

母别子

母别子,子别母,白日无光哭声苦。

关西骠骑大将军,去年破虏新策勋。

敕赐金钱二百万,洛阳迎得如花人。

新人迎来旧人弃,掌上莲花眼中刺。

迎新弃旧未足悲,悲在君家留两儿。

一始扶行一初坐,坐啼行哭牵人衣。

以汝夫妇新燕婉,使我母子生别离。

不如林中乌与鹊,母不失落雏雄伴雌。

应似园中桃李树,花落随风子在枝。

新人新人听我语,洛阳无限红楼女。

但愿将军重修功,更有新人胜于汝。

这不仅仅是一个女人被弃的故事,弃妇已是平凡,这更是一个母与幼子被迫分离的故事。
如果说自古男儿多薄情,这个男人便是一个最无情,最残酷,最无理取闹的。

后汉书《宋弘传》曾言:“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这个男人如今是一个身居高位的大将军,却不是一个君子,身份地位钱财提高膨胀之后,人性中的自私势利无义绝情也招摇而出。

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
迎新弃旧已是俗世常情,看清现实亦不敷以让女子为之悲哀,一个人可能遭受的最大痛楚,莫过于母亲失落去孩子,孩子失落去母亲了,这种痛楚强烈而恐怖,它可以刺骨酸心,撕肝裂肺。

女民气如刀割般伤痛的正是“一始扶行一初坐“的两个幼儿,一个才刚刚会扶着床沿走路,一个才刚刚能够坐起来。
两个幼儿哪能明白发生了什么,分离之际,坐着的婴孩望着母亲呜咽,会走路的稚子过来牵着衣服,想到往后不得相见,怎能不肝肠寸断,子女何辜!
谁人看了能不为之悲哀!

这个女人如此痛楚,罪魁罪魁除了男人的冷漠绝情,还有两个缘故原由:礼法无情无用,新人不仁不义。

如果说女子婚姻的决定权交给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那离婚“出妻”的利剑则是握在男人的手中。
早在西周期间,解除婚姻关系,就有了明确的礼制依据。
周礼中丈夫休妻有七大情由,即所谓的“七去”别号“七出”:无子、淫佚、不事姑舅、口舌、盗窃、妒忌、顽疾。

当然,也不是随便知足一点就可以休掉妻子,还有三条保护女方的规定,即所谓的“三不去”:一、“有所取无所归”:指妻子无外家可归;二、“与更三年丧”:指妻子曾为男方父母服丧三年的;三、“前贫贱后富贵”:指丈夫娶妻时贫贱,但后来富贵的。
到了唐代,《唐律疏议》正式将“七出三不去”确定为法律规定。

如此,男子出妻有很大的随意性,妻子的命运系于丈夫和公婆的喜怒之间,可是女子看不到何处有犯 “七出”的痕迹,倒是“悲在君家留两儿,一始扶行一初坐”这三年抱俩的生娃节奏,女子之前也是得到过男人的宠爱喜好的。

但这喜好可能是一时心动,这宠爱是可以舍去又不排他的及时行乐,但有喜好宠爱却没有履行爱的任务,这样的感情太随意马虎须臾即逝。
而“七出三不去”的条件可以看出,婚姻的缔结与解除和夫妻双方的感情好坏没有任何关系。

这个女人若是门当户对娶来的正妻,纵然有“三不去”的保障,也没能避免“洛阳迎得如花人,新人迎来旧人弃”的命运,更不用说是一个身份卑下的妾,纵然生下儿女,母依然不能凭子贵,可施礼制的无情,礼法的无用。

新人不知道是不是有“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齿如含贝”的仙颜风情,但一定是明艳绝伦的。
旧人由昔日的“床前明月光“变成了衣服上沾的一粒饭黏子,新人如玫瑰正红是心口上一颗朱砂痣,以是纵然幼子无辜,母子伤痛,男人也可以选择视而不见。
享有万千宠爱的新人自然飞扬跋扈,刁蛮不义,在这个男人的心头也变成了古灵精怪,俏皮任性。

世间的青春美人多不胜数,美人难逃岁月,究竟会迟暮,红颜易老,年光时间易逝。
这个男人凉薄如此,新人你也看在眼里,难道有一天你就不会重蹈覆辙吗?玫瑰的红,换种心情,也未可知不会变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

白居易说“人生莫作妇人身,百年苦乐由他人。
“古时女子为男人附庸,苦乐取决于他人的日子已经是过眼云烟。
嫡黄花,女人的精神天下已经足够富余,选择尊重自己意愿的生平。
生活可以随心随缘,一贯让自己生活在最舒适的阶段。
当彼此不能合营,也可以选择体面离开。
对付孩子,也有更多的方法让他们的心灵不被蒙尘。

每个慈悲善良的女子,愿你有高跟鞋也有跑鞋,喝茶也饮酒。
愿你有年夜胆的朋友,有牛逼的对手。
愿你对以往的统统情深义重,但从不转头。
愿你对想要的未来武断执着,但当下无急迫神采。
愿你特殊俏丽,特殊沉着,特殊凶恶,也特殊温顺。

(三)惜而别离,岂无哀愁?

佛祖释迦牟尼说人有八苦,分别是:生、老、病、去世、怨憎会、爱别离、五阴炽盛、求不得。
个中前四种是自然的痛楚,是生理上的痛楚,难以避免,后四种则是人的执念,精神上的痛楚。
爱别离即谓所亲爱之人,乖违离散,不得共处,是名爱别离苦。

生离去

食檗不易食梅难,檗能苦兮梅能酸。

未如生别之难堪,苦在心兮酸在肝。

晨鸡再鸣残月没,征马连嘶行人出。

回看骨肉哭一声,梅酸檗苦甘如蜜。

黄河水白黄云秋,行人河边相对愁。

天寒野旷何处宿,棠梨叶战风飕飕。

生离去,生离去,忧从中来无断绝。

忧极心劳血气衰,未年三十生白发。

这是一对幸福的人,他们至心相爱,并且平平淡淡生活着。
车水马龙的人间间,那样的来,那样的去,一辈子好短。
他们懂得珍惜,又能坦诚相待,如果没有意外,一定能实现相携手,共白头的欲望,但是统统都被征兵服役冲破了。

这是一个即将应战出征的青年男子,是一个别妻别子别家时难舍难分的征夫。
这首诗的主人公不是女人,但却到处都在思念她的影子。

自古至今,政权易手朝代更迭多因此战役的形式进行的,有战役就要有出征的士兵。
征夫,即从役之人,远行的人。
早在《诗·小雅·何草不黄》中就有“何草不黄?何日弗成?何人不将?经营四方。
哀我征夫,独为匪民 “这样抒发征夫们常年在外奔波,不能与家人团圆伤离去的诗句。

不论到中心当卫兵,还是到边郡当戍兵,都是要阔别家乡,空闲韶光不可能回家帮忙种地。
服兵役的年事,一样平常21岁入军,60岁出军。
乐府诗中就有”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的超长役期。

西汉时苦于别离的代表当属苏武,苏武是汉武帝时的中郎将,天汉元年(前100年)奉命持节出使匈奴,东汉无名氏假托苏武之名作过一组五言诗,中有篇《留别妻》诗云:“生当复来归,去世当长相思。
”苏武深入边远匈奴,被扣押,匈奴多次威胁困惑,欲使其屈膝降服佩服,拒不平膝降服佩服后将他迁到北海(贝加尔湖)边牧羊,扬言要公羊生子方可开释他返国。

千辛万苦,苏武留居匈奴十九年持节不屈,至始元六年(前81年),方获释回汉。
据《汉书》记载,苏武走时,他的妻子尚年少,市井传言,待他归汉时,他的妻子已经再醮了。
19年的牧羊生活,苏武吞毡啮雪、千辛万苦。
嫡黄花,物是人非,归来他空空如也。
苏武的誓言:“如果我有幸能活着,一定会回到你身边。
如果我不幸去世了,也会永久想你“,永久地埋没在了流光中。

士兵当然要有保家卫国的年夜志壮志,但士兵也免不了害怕归来变得遥遥无期,以是别离之际心头才会无限酸苦,以是晨鸡一鸣再鸣,战马连嘶敦促在离去时才那样让人伤感。
以是在千里之外的黄河边上,才会有无数出征的士卒沉默无语,黯然伤神。
野旷天寒不知今夜又将宿在何处,面前的棠梨树叶也在秋风中瑟瑟打颤,怎能让人不想家!

《诗经·小雅·常棣》中有“兄弟既具,和乐且孺。
妻子好合,如鼓瑟琴。
” 这是周人宴会兄弟时,歌唱兄弟亲情的诗。
“棠梨”也作“棠棣”,因常棣花开,每两三朵彼此相依,因此比之良朋、妻孥,男人想要的生活是百口安然相处,妻儿快乐欢畅。
昔日棠棣树鲜花盛开时节,花萼花蒂是那样的残酷光鲜,而今“棠梨叶战风飕飕”又是多么孤寂萧瑟,怎能不心忧,怎能不哀愁!

因离去伤痛的不止男人,女人也感同身受。
从今往后,她要抚育幼儿,要敬养父母,要操持家业,还要经历漫长的等待,但女人又多么幸运,这个男人对她何其深情,怜惜她的孤单,心疼她的无助。
正由于有这样的平凡朴素却又深奥深厚的感情,才有无数的思妇“玄月寒砧催木,十年征戍忆辽阳“的痴心等待,才有“何日平胡虏,外子罢远征“的殷切期待。

白居易在仕途上虽有过起伏总体还是顺风顺水的,但在爱情上,他受到的创伤实在是太大了。
年少时与田舍女相恋,遭到母亲的强烈反对,可谓爱而不得;多年的抗争末了还是敌不过母亲的执拗,“不得哭,潜别离。
不得语,暗相思。
”,没有负责的告别,连再见都未曾说出口,终极“潜别离”,相爱的人不能在一起,可谓惜而别离。
没人能够理解他,也没人能够同情他,只能把自己的哀伤抒发到诗歌里。

在长长的生平里,幸福总是乍现就凋落,走得最急的都是最美的光阴。
爱而不得是一种伤痛,得而不惜是一种幽怨,惜而离去便是最大的遗憾。
愿你爱的人,是你的爱人。

作者:小安,本文经作者授权发布。
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少读红楼,为你讲述不一样的名著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