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日复习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原文如下:

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

李清照七首经典词作赏析合集

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这首词的大意是:正值芳春,海棠花花开正艳。
夜晚来临,偏在此时,晚风急猛,雨点疏狂,心想:这海棠花怕是在劫难逃了。
心绪如潮,不得入睡,只有借酒消愁。
酒吃得多了,觉也睡得浓了。
甜睡一夜,然而,醒来之后,依然以为还有一点酒意没有消尽。
但心里却还是记挂着那惨遭雨打风吹的海棠花。
于是,就问正在卷帘的侍女:海棠花怎么样了?侍女心不在焉地看了一眼,笑回道:“还不错,一夜风雨,海棠花一点儿没变!
” 我听了,嗔叹道:“我的傻丫头,知道吗?知道吗?那海棠花丛,该当是绿叶繁多,红花稀少啦!

李清照的这首《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是其早期词作,大概创作于词人十八岁那年前后,也便是与赵明诚新婚不久吧。
那些年,词人过着幸福舒适的生活,但夫妻二人毕竟是聚少离多。
此词借宿酒醒后讯问花事的描写,弯曲委婉地表达了词人怜花惜花的心情,充分表示出词人对大自然、对春天的热爱。
全词篇幅虽短,但对人物生理和感情的刻画维妙维肖,以对话推动词意发展,跌宕起伏,极尽真切之妙,措辞清新,词意隽永,显示出作者深厚的艺术功力。
后人对这首词评价甚高,尤其是“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一句,真是绝妙工巧,不着痕迹。
词人为花而喜,为花而悲、为花而醉、为花而嗔,实则是伤春惜春,以花自喻,慨叹自己的青春易逝。
这句对白写出了诗画所不能道,写出了伤春惜春的闺中人繁芜的神色口吻,可谓“真切之笔”,更为历代文人所推崇和讴歌。
当今,不仅有《知否知否》的盛行歌曲,而且还有《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的电视剧。
可见,当代文人墨客也是对该句推崇有加。

2021年元月31号

《武陵春·春晚》

本日复习李清照的《武陵春·春晚》,原文如下:

风住尘喷鼻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这首词的大意是:风停了,落花触地,尘土熏染上落花的喷鼻香气,花儿已凋落殆尽。
举头看看,日头已经升得老高,时候不早了,我却

听说,双溪的春景尚好,还是值得嬉戏的。
我也打算,前去泛舟,不雅观赏一下双溪的春景。
只恐怕,双溪之上,蚱蜢般的小船,载不动我那许多压在心头的忧闷。

李清照的这首词,写于她五十一岁那年。
当时的李清照,避难到了浙江金华。
又逢金兵反攻袭击,而她的丈夫已经亡故,从北方带来的金石文物、藏品珍宝,也都已经散失落殆尽。
李清照形单影只,在烽火连天的环境中,飘零流落。
这对付自小生活优渥的李清照来说,无疑是尝遍了人间波折、历尽了世路坎坷,其处境之悲惨,内心之悲惨,令人闻之落泪。
在这种内心极其凄凉的情形下,李清照写下了这首著名的《武陵春》词作。

李清照这首《武陵春》,是个中年孀居后所作,非一样平常的闺情闺怨词所能比。
这首词借暮春之景,写出了她内心深处的苦闷和忧闷。
全词以第一人称的口吻,用深奥深厚忧郁的旋律,一唱三叹,措辞幽美,委婉细腻,意境深邃,有言尽而意不尽之美,塑造了一个孤苦悲惨环境中流荡无依的才女形象。
这首词在艺术表现上的突出特点,是奥妙利用多种修辞手腕,特殊是比喻。
整首词简炼蕴藉,功力深厚,由表及里,从外到内,步步深入,层层开掘,寓情于景,浑然天成,动听肺腑,动人心弦,耐人品味,写得极其蕴藉委婉,又有颇多起伏变革,于“短幅中藏无数弯曲”,充分表示了婉约词派的特色。
因而,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创作的这首《武陵春》被后世广为传颂,成为了抒写愁恨的千古佳作,同时,也从侧面表现了兵荒马乱带给人们的沉重灾害,具有极高的审美代价。

2021年4月7号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本日复习李清照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原文如下: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这首词的大意是:时常记起,总是难以忘却,游溪亭那天傍晚的情景。
由于酒醉,更紧张的是心醉于自然美景,而忘却了回家的路。
玩到尽兴,天却黑了,于是,赶忙划小船回去。
一欠妥心,却进入藕花塘的深处。
怎么才能把船划出去呀?怎么才能把船划出去呀?叽喳声,惊叫声,划船声,冷不防地惊起了一滩鸣鹭。

这首《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是李清照的早期之作,较为可信的韶光,当是李清照到达汴京之后尚未出嫁之前。
这段韶光李清照身居闺中,不免会回顾起少时嬉戏的环境,对那些生活的怀念之情进步神速,使得她感到诗兴大发,于是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小令。

李清照的这首《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是一篇追忆旧游之作,是其激情亲切歌颂大自然的名篇。
寥寥数语,彷佛是随意而出,却又惜墨如金,句句含有深意。
全词不事雕琢,用词精髓精辟,富有一种自然之美,它以女词人特有的办法,表达了她早期生活的情趣和心境,境界幽美怡人,篇幅短小精悍,却带给人们足够的美的享受。

这首词是李清照对年轻时候生活片段的回顾,充满了生活情趣。
透过这首词,人们领略了一个暗香流溢、色彩缤纷的神秘天下。
花喷鼻香伴着酒气,使李清照暂时摆脱了封建社会名门闺秀的重重枷锁,显现出她天生好奇、争强要胜的少女本性。
于是,便有了争渡之举。
当轻舟穿行于荷花之中,看着栖息在花汀渔浦的鸥鹭惊飞,霎光阴,感想熏染到了一种强烈的生命的活力。
同时,也突出表现了她爽朗乐不雅观,激情亲切旷达的性情特色。

2021年5月11号

《声声慢·寻寻觅觅》

本日复习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原文如下:

寻寻觅觅,冷生僻清,凄悲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
干瘪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小雨,到薄暮、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这首词的大意是:整天都在寻寻觅觅,总是怀着空虚怅惘、迷茫失落落的心态,试图找回失落去的统统。
然而,面前的统统却都是清冷的、惨淡的。
不由地感到极度的忧闷苦闷、哀伤悲惨。
转眼秋日到了,景象忽然变暖,又转寒冷。
乍寒乍热的秋季,最难以休养调理。
百无聊赖,喝上几杯净水寡淡的酒水。
可惜酒的烈度不足,怎能抵挡傍晚时分吹的很疾的冷风。
南归避寒的大雁,已飞过去了。
真正令人伤心的是,这南归的大雁,正是原来在北方故乡曾经见过的老相识。

家中的后园中,已开满了黄色的菊花,各处金黄。
我因极度忧伤干瘪,无心赏花惜花。
如今,花儿也即将凋落,还有谁可来采摘?静坐窗前,窗外是一片萧瑟的秋天景色。
独自一人,就这样呆呆地坐着,若何才能熬到天色昏黑?小雨淋沥,雨打梧桐,发出凄冷的声音。
薄暮时分,那场秋雨还在点点滴滴地下着。
此情此景,一个“愁”字怎么能概括得尽呢?

这首词是李清照后期的作品,作于南渡往后,一样平常认为是其晚年期间的作品。
北宋灭亡后,李清照南下,与夫婿赵明诚会合。
赵明诚家在青州,有书册十余屋,因兵变被焚,家破国亡。
又过了三年,赵明诚因病去世,时年李清照四十六岁。
李清照把丈夫安葬往后,追随流亡中的朝廷由建康(今南京市)到浙东,饱尝颠沛流离之苦,途中所有收藏损失殆尽。
后期,又经由再婚离婚的惨痛经历,被伤得体无完肤。
亡国之恨,家破之痛,丧夫之哀,孀居之苦,凝集心头,无法排解,于是写下了这首《声声慢》。

李清照这首《声声慢·寻寻觅觅》是表示其婉约派风格的范例代表作品,通过描写残秋所见、所闻、所感,抒发自己因国破家亡、天涯沉沦腐化而产生的孤寂落寞、凄凉愁苦的心绪,具有浓厚的时期色彩。
这首词具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在构造上冲破了常规格局的局限,一气呵成,着意渲染秋日愁情,如泣如诉,动听至深。
二是善用叠字,开头连下十四个叠字,形象地抒写了自己的心情,随后下文又用一组叠字前后照料,表现了自己孤独寂寞的忧郁感情和动荡不安的心境。
全词一字一泪,徘徊低迷,婉转凄楚,风格深奥深厚凝重,哀婉凄苦,重重叠叠,无以复加,极富艺术传染力,极具韵味,耐人咀嚼。

整体来看,这首词大气包举,别无枝蔓,干系情事逐一说来,却始终紧扣悲秋之意,诚属个性独具的抒怀名作。
这首词险些都由口语构成,经由李清照的提炼与加工,表现在作品之中使人感到既自然又贴切,笔力遒劲而情韵缠绵。
在这首词里,李清照用奥妙自然的铺叙手腕,把情和景概括得极其突出和深刻。
全词所用的十八个叠字,确切而自然,更加强了感情的渲染。
特殊是在情与景的比拟描写之中,生动地刻画出自己各类难以诉说的沉痛而真实的感情。
这种沉痛并不是个人的无病呻吟,而是代表了那个时期妇女群体的苦难遭遇,与当时的社会现实紧密相连,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和比较深刻的思想性。

在这首词里,我们看到了李清照在饮酒、在相思、在发愁。
只是愁绪更多,烦恼更杂,无处消遣,只能对酒当哭。
一个“愁”字,引出了“凄悲惨惨戚戚”,引出了日不能思夜不能寐的凄凉气氛,引出了国破家亡四处逃生的悲壮气氛。
正是由于战役,李清照失落去了所有。
通过这首词,她把自己融入了词里,悲惨的国家,悲惨的人们,悲惨的自己,“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一个弱女子,在重重困难压过来的时候,她实在是承受不起,却要硬生生地扛起来,凄凉愁苦的心绪一涌而出。
让人读了往后,深陷个中,无法自拔,深深地被里面的凝重词风所传染,不自觉地去感想熏染她那孤独寂寞愁绪万千的心境,从而产生强烈的共鸣,一起发愁,一起悲歌。

2021年9月11号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本日复习李清照的《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原文如下: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薄暮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赓续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这首词的大意是:景象阴沉,薄雾弥漫,云层浓密,愁烦的日子,总觉得白天好漫长。
龙脑喷鼻香在兽形的铜喷鼻香炉中逐渐燃尽,青烟袅袅。
本日是个好日子,又到了一年一度的重阳佳节。
好不容易熬到入夜,独自卧在纱帐中,枕着玉枕,却是孤枕难眠。
孤孤单单,半夜的气温更加冰冷,凉气将全身都浸透了。

在屋里闷坐了一天,直到傍晚,才强打精神把酒赏菊。
淡淡的黄菊,泛起缕缕暗香,溢满了双袖,染得全身花喷鼻香。
晚来风急,传来阵阵寒意,此情此景,谁能说清秋时节不让人极度忧闷悲哀。
秋风吹动帘子,哗哗作响,引人心烦。
帘内的人儿因离去而伤悲,茶饭不思,身形瘦削,堪比风中摇荡的菊花。

据记载,李清照十八岁那年嫁给太学生赵明诚,可婚后不久,丈夫便“负笈远游”,深闺寂寞,她深邃深挚怀念着远行的丈夫。
二十岁那年,时届九九重阳节,人逢佳节倍思亲,便写了这首词寄给赵明诚。

李清照这首《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是一首其前期的怀人之作。
通过描述自己重阳节把酒赏菊的情景,陪衬了一种悲惨寂寥的氛围,表达了她思念丈夫的孤独与寂寞的心情。
李清照在自然景物的描写中,加入自己浓重的感情色彩,使客不雅观环境和人物内心的感情领悟交织在一起,特殊是:“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三句,为人们勾勒出一幅重阳佳节佳人独对西风中瘦菊的凄美画面,创造出一个凄清寂寥的深秋怀人境界,用黄花比喻人的干瘪,以瘦暗示相思之深,蕴藉深奥深厚,言有尽而意无穷,历来广为传诵。

整体来看,这首词是李清照新婚不久,夫妻离去后所作,抒发的是重阳佳节思念丈夫的孤寂心情,写得颇为婉转,蕴藉而深奥深厚,全词不见一个思字,通篇没有一个字是写她的孤独,从薄雾浓云到瑞脑金兽、玉枕纱厨、东篱菊花,卷帘西风,她用愁苦的心情来看这统统,无不涂上一层愁苦的感情色彩,致使这种孤寂愁苦的情绪无处不在。
传说李清照将这首词寄给赵明诚后,惹得赵明诚比试之心大起,遂三夜未眠,作词数阕,然终未赛过李清照的这首《醉花阴》。
经典名句“人比黄花瘦”,这个形象比千万相思话语更加引人怜惜。
在这个秋风萧瑟的日子里,让人读后,为之心疼!

2021年11月2号

《临江仙·庭院深深深几许》

本日复习李清照的《临江仙·庭院深深深几许》,原文如下:

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常扃。
柳梢梅萼渐分明。
春归秣陵树,人老建康城。

感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
谁怜干瘪更凋零。
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

这首词的大意是:庭院很深很深,不知有多少层深?云雾环抱的楼阁,门窗常常关闭。
举目不雅观瞧,柳梢已经返青,梅花的蓓蕾已经绽放,春天的景象越来越分明了。
秣陵城的树木逐渐绿了,发布春天已归来。
但我却无家可归,看来要老去世在建康城了。

忆往昔,多少回以风月为题材写诗填词,清闲清闲。
而如今,人已逐渐地老了,对“风月”不再感兴趣,也不敢去打仗,什么也写不出来了。
有谁会怜悯你的干瘪?有谁会同情你的衰败?元宵节快到了,无心预赏那些五彩缤纷的灯火。
就连踏雪赏景,都没有这份心情了。

李清照的这首《临江仙·庭院深深深几许》是仿照欧阳修的《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而作。
先写春归大地,她闭门幽居,思念亲人,自怜出生;再写触景伤怀,进而追忆往昔,比拟目前,感到统统意气消沉。
字面意义上看仅是个人的悲叹,实则道出了成千上万神往规复中原的平民百姓的心声。
貌写闺情,实蕴国恨。
全词格调苍凉沉郁,险些全以口语入词,明白晓畅,又极准确、深刻地表达了她自己那时的生理状态。

总起来看,李清照这首词虽说是模拟了欧阳修的《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但是,她又根据自身的不同感想熏染,突出采取比兴手腕,十分光鲜地描述了自己闭门幽居的凄楚状况,词境静穆,苍凉沉郁,不言愁苦,而使人更难为怀,孤寂之心,忧愤之情,跃然纸上。
李清照南渡往后,国破家亡,奸人当道,个中愁苦,不能不用蕴藉弯曲的笔法来表达。
少女时期的清纯,中年时期的忧郁,一化而为老年期间的沉隐悲怆。

2021年12月25号

《玉楼春·红酥肯放琼苞碎》

本日复习李清照的《玉楼春·红酥肯放琼苞碎》,原文如下:

红酥肯放琼苞碎,

探著南枝开遍未。

不知酝藉多少很多多少喷鼻香,

但见包藏无限意。

道人干瘪春窗底,

闷损阑干愁不倚。

要来小酌便来休,

未必明朝风不起。

这首词的大意是:初开的红梅花瓣宛如赤色凝脂,光荣鲜艳滋润津润,鲜嫩的梅蕊像玉一样平常明丽温润欲放。
试问幸运的南枝,你的花儿是否已开遍?暗香悠长,我不知道它包含多少清香。
只是清楚地创造,她蕴藏的情意无限。

春日里,窗下有人困顿委靡,一点也提不起兴致。
愁闷干瘪,百无聊赖,连护栏都

据记载,这首词大约创作于李清照青年期间,当时的朋党之争非常强烈,其父李格非受到牵连,被捕入狱,李清照四处奔忙,试图援救父亲,但效果不佳,以是心情不好。
因此,纵然面对即将绽放的梅花,也无心欣赏。
于是,在此大背景下,就创作了这首词。

李清照这首《玉楼春·红酥肯放琼苞碎》是其早期作品,是一首著名的咏梅词。
这首词落墨于梅,其主旨却又不尽然在于咏梅。
不仅写活了梅花,而且活画出赏梅者虽愁闷却仍禁不住赏梅的抵牾心态。
通过对红梅形神的描述咏叹,从而抒发了自己爱梅惜梅和惜春叹春酝藉而繁芜的情绪。

总起来看,全词委婉蕴藉,深邃细腻,耐人寻味,思致巧成,使红梅的形神美和李清照的情意美融为一体,堪称尽得梅花神韵的上乘之作,被誉为“得此花之神”的咏梅佳作。
“要来小酌便来休,未必明朝风不起”。
虽然心境不佳,但梅花还是要赏的,想要来饮酒赏梅,就要抓紧行动,切莫错过大好机遇。

2022年1月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