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李白笔下的“玉轮

李白写“玉轮”,长于通过不同环境、不同角度,表现“玉轮”的静态与动态,使得静的月有人格、有思想,动的月,有节奏、有情致。
“玉轮”成了墨客心灵的一壁镜子。

儿时眼中的“月。
”《古朗月行》:“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这里的“月”,照出了墨客的一颗童心。
其“呼”快言直语,“疑”又显示出沉思遐想。

寂寞孤清的“月”。
随着年纪增长,加之仕途坎坷,墨客频添愁绪:“永赍恨不寐,松月夜窗虚。
”一个“虚”字,清冷空寂,愁情难填。
“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更从动态“卷、望、叹”的系列动作中,写出内心的孤苦寂寞。

诗人笔下的月亮折射出心灵的光线闪现入神人的奇光异彩

愁怅满怀的“月”。
“昂首望明月,低头思放乡”,是墨客对远居他乡、追求名利的一种反思。
他厌倦尔虞吾诈的官场生活,一时又没有出路,便借酒浇愁:“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酒意微醺、狂放中透着悲惨。
"三人"更反衬其孤独。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酒酣神迷,似醉非醉、且歌且舞,乐景中寓有哀情。

以月为友的“月”。
墨客道格孤傲,与”月”结为神交石友,“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
”把“月“当作心腹,“唯愿当歌对明月,月光长照金樽里。
”这杯中物成了他生活中不可少的伴旅,罔现实的追求而不可得的痛楚与忧愤,又使他“举杯浇愁愁更愁”。

寓寄志向的“月。
”墨客志向高远,但在封建制度的约束下,又能有多少作为呢?“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上苍揽明月。
”不失落豪放、自傲。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不失落大度和年夜方。
“黄金白璧买歌笑,一醉累月轻王侯。
”写出他对权贵利禄的歧视。
“孤月沧浪天河清,北斗错落长庾明。
”更显他探求的心愿和决心。

象征品质的“月”。
墨客对奇迹有执着的追求。
“白露垂珠滴秋月”言其品性高洁。
“举手可近月,前行若无山。
”喻行为高尚磊落,不可阻拦。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人平羌江水流。
”于美景中寓寄对美的神往。

同情民众的“月”。
他关心公民疾苦,写征讨南诏给百姓带来的灾害:“长号别严亲,日月惨光晶。
”他同情劳苦群众:“吴牛喘月时,拖船一何苦!
”又歌颂冶炼工的劳动:“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
”墨客通过“月”,寄托了对国家与民的关怀之情。

揭破时弊的“月”。
他直视人生,敢于戳穿时弊,他写帝王的荒淫腐败:“银箭金壶漏水多,起看秋月堕江波。
”他同情宫女的凄冷生活:“月光欲到长门殿,别作深宫一段愁。
”又为宫女申说哀冤:“夜悬明镜上苍上,独照长门宫里人。
”在墨客调度下,“月”临征途见悲壮,照进深宫现不平,且以“明镜上苍”讽刺帝王之昏腐。

牵挂朋友的“月。
”墨客重友情,广交游。
“玉轮”则是他的信使和坐骑,如:“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还有“湖月照我影,送我到剡溪。
”他又以月色为礼赠友:“长留一片月,挂在东溪松”。
为表示对朋侪的思念,采取形象比喻:“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
”他机警地借景抒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表示友情长存,期望异日再相聚。

寄托希望的“月”。
墨客爱月色的多彩多姿:“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散尽清辉发。
”乃至陶醉得乐而忘返:“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
”他尤爱“长安一片月,万户捣夜声”的人间美景,更希望“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让普天之下共享盛世太平。

二、苏东坡笔下的“玉轮”

苏东坡爱月、咏月、惜月,翻开《东坡乐府》,二百八十多首词中,写月的竟有九十多处,对后代词人的影响很大。
自然界的月,在他的笔下瑰丽夺目、千姿百态。

薄暮的月:“画檐初挂弯月”。

窗前的月:“壁月琼技”,“虚檐转月”,“明月窥人”。

春夜之月:“淡月朦”。

秋末之月:“清夜无尘,月色如银”,“月明千倾”。

泛舟不雅观月:“一江明月碧琉璃”。

凭栏看月:“银汉无声转玉盘”。

纵目望月:“水连芳草月连云”。

异域之月:“三更月到床”,“月明如霜”。

离乡对月:“明月明年何处看?”

酒兴时之月:“对酒卷帘邀明月”。

夜行时之月:“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

失落意时之月:“月明多被云妨”,“谁与共孤光?”,“明月几时有?把酒问上苍”。

墨客们爱月、惜月、咏月,留下了大量情趣盎然、随处颂扬的华美诗章,怡养了人们的情操,充足了祖国的文化宝藏。

(配图来自头条免费图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