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缘何写下《兰亭序》? 他在《兰亭序》中表达了一种若何的人生态度? 在一千六百多年后的本日,我们该如何去感想熏染那一段历史、体会那个时期呢?

90后新国风绘本作家叶露盈,最新创作的绘本《兰亭序》,带领我们重回一千六百年前的暮春午后,走进那场文人盛宴,讲述王羲之留下千古名篇《兰亭序》的故事。

云、水、自然之境,灵感来袭

从中国美术学院毕业后,叶露盈留校任教,她着迷于东方文化之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展现在她的一幅幅作品中,她用自己的视角诠释对中华文化精神见地和表达。

两年前,她以代表着东方神话符号的《洛神赋》为题,全新演绎创作了绘本,将中国传统文风、画风与当代的漫画技艺结合,将诗词歌赋与绘画融为一体,创造了具有中国传统意味的绮丽天下。

新国风绘本兰亭序跟随王羲之寻觅你心中的山水

叶露盈在创作中逐步体会到,大河沃土中孕育的不屈和坚韧,是中华文明传承至今的精神内核。
她重新演绎的《洛神赋》受到央视热播节目《国家宝藏》的约请,与国宝画作宋人摹顾恺之《洛神赋图》同台亮相。

绘本《洛神赋》也斩获浩瀚奖项:

第十三届中国动漫金龙奖最佳插画奖金奖第二届金风车国际青年插画家大赛海内金奖获选2019亚洲插画年度大赏2018中国原创绘本200榜单2018整日本插画大赛精良奖2018年第二届小凉帽国际绘本奖2018年度中国童书榜100佳童书2018新京报年度好书88本入围书单邪术童书会妈妈眼中的2018中国原创好童书2018爱丽丝绘本奖至美传奇奖2016张乐平绘本奖提名奖2016年国际原创动漫大赛“新光奖”最佳新人漫画提名奖2016年受邀参展法兰克福图书展,并被慕尼黑国际青少年图书馆收藏

《洛神赋》出版一年后,叶露盈一贯在思考自己的下一部作品该当诉说些什么,她期待着一个更新的、能够让自己的图文创作更进一步的故事。

2019年春,三月初三旁边的一个下午,暖风习习,叶露盈骑着小车在杭州的城市高楼间穿梭,天空的云朵交织成一个温婉女性的笑脸,随着她骑行的路线一起向前飞。
这张云朵交织的笑脸也一贯萦绕在她的心里,挥之不去。

阳光和美,春暖花开。
在杭州事情和生活,自然绕不开潺潺流水的景致。
恰逢春日修禊之景,《兰亭序》出身的午后,会是若何的一幅景象呢?面前的白云映渲染远处的西湖之水,在叶露盈的脑海里,一千六百年前的兰亭集会场景逐渐浮现。

流觞曲水,记录千年兰亭雅集

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初三,暮春之时,王羲之与当时的文人绅士在会稽郡山阴县(今浙江绍兴)的兰亭举行了一次规模盛大的“修禊”活动。

来到这次雅集的有谢安、孙绰、支遁、许询及王羲之的子侄王凝之、王献之等共四十二人。
他们耳听百鸟争鸣,眼不雅观万里晴空,置身于山川环抱之间,沐浴着垂垂清风,好不惬意。
王羲之与朋友们在水边饮酒赋诗,还玩起了“流觞”游戏。

侍从们把盛了酒的杯子放在弯弯曲曲的溪流中,大家分别列坐在溪流两边,羽觞顺水漂流而下,倘若停在谁的面前,谁就要饮尽杯中的酒,并即兴赋诗一首,如果哪一位作不出诗,便要罚酒。

这次兰亭集会,文人们共赋诗三十七首,编为《兰亭集诗》。
末了,由王羲之为诗集作序,他借着酒意,提笔一挥而就,留下了万古长青的《兰亭序》。

《兰亭序》不仅是王羲之传世的行书法帖,更因其抒发对人生的无限感慨而成为千古传诵的文学佳作。

历代名家都曾执笔再现当年兰亭集会盛况,北宋李公麟有《兰亭图》,南宋有《俞紫芝兰亭序》,元末画家、羽士方从义有《东晋风骚图》, 明代仇英有《兰亭雅集图》立轴,文徵明有《兰亭修禊图》,清代高其佩有《兰亭雅集图》,以及很多的佚名作者。

(北宋)李公麟《兰亭图》

(明)仇英《兰亭雅集图》

笔底烟霞,90后画家绘就氤氲浪漫的东方天下

后人评价王羲之的书法“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唐代书法家张怀瓘在《书断》中对王羲之书法的评价:“千变万化,得之神功。
自非造化发灵,岂能至高无上。
”在他看来,王羲之的书法能如此出神入化,恐怕是造化发灵的缘故。

天地万物间,什么东西既能洒脱又能遒劲,还能千变万化? 除了水之外,或许没有第二个答案了。

“水”存于天地之间,是奔驰的惊涛骇浪,也是润物无声的绵绵小雨。
在天地间的留存与转化就像是“自然之母”。
春日午后,天空中云朵交织的女性面庞,便成为了这本书开篇的讲述者——她柔美温婉、调皮飒爽,她贯穿全书的旁白,细腻真切,一个活灵巧现的女性。

以是,叶露盈创作的《兰亭序》绘本的特殊之处,就在于主人公因此 “水”为化身的女性形象,故事也是在“水”的流动中展现,讲述了一代书法名家王羲之从小习字,与好友在兰亭集会,留下千古名篇《兰亭序》的故事。

借由水的气态、液态、固态的特点,叶露盈设计了一个女人的形象,她历经天地变革,斗转星移。
“水”见证一千六百年前的兰亭修禊,将王羲之和好友集会时的场景逐一记录,再现于纸张之上。
她的毛发可以幻化成水波和云朵,她可以溘然从河流中涌现,在蚕茧纸上飞驰,又在云层中消逝。

在整本书中,王羲之和“水”一共只有两次对视。
一次是王羲之年幼时候在水塘中洗笔,另一次,是王羲之的生平浓缩进水的眼睛时,王羲之在地面上与她的对视。
这是王羲之生命始末的两个主要节点, 也是平凡短暂的人生与永恒的两次对话,一次,借由童年的灵气 ; 一次,是毕生的修行。
在写下《兰亭序》之后,王羲之通过自己的双手,创造了另一种永恒。

叶露盈创作《兰亭序》时,采取了不同于前一部作品《洛神赋》数位上色的办法,她以水彩和颜彩纯手绘的手腕全新演绎王羲之的故事。
她说,“我享受水墨在纸上逐步晕开的过程,仿佛再次经历,回到那个曲水弯弯的兰亭。

兰亭雅集中著名的“流觞曲水”场景,在叶露盈的笔下仿佛进入一个瑶池,她的画中有很多动物,险些每个人身边都有,真实的、非真实的,借由这些神异的动物,再现每位来宾的非凡气度,同时凸显春日的活气活力与雅集的热闹非凡。

图画充满无尽想象,浪漫的笔触使魏晋期间文人的精神天下抖擞出新意。
为了将图画更好呈现,将兰亭集会的场景还原,这本书采取超大尺寸印刷装帧,视觉震荡,而又极具古风雅韵。

王羲之的平生故事和《兰亭序》出身的经历都非常有可读性,但是在正文中阐述难免不免有些赘余,于是,在绘本附录部分增设了一个“王羲之平生小故事”,作为阅读补充,展现王羲之生平经历和他的心路变革,更能让人们理解,为什么王羲之能写出流传千年的佳作。

《兰亭序》原文固然幽美,可想要完备理解文章的含义,就冲要破古文的门槛,不得不说,这样的阅读门槛确实有点儿高,尤其对孩子们来说,想要读懂这篇文章的精髓,至少要有初高中的语文阅读能力,这篇文章正是高中语文的背诵篇目。
以是,绘本末了将原文与口语译文对照,帮助更多喜好传统文化的读者理解《兰亭序》。
让孩子可以更早地打仗传统文化,感想熏染中华文明文学与艺术的集大成之作。

“天地苍茫而立,悠悠流水从中而过,

转眼世上又过千年。

王羲之不知道的是,直到千百年后 ,

众人依然把《兰亭序》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兰亭序》的美不仅局限在书法艺术上,还有人们对生命的礼赞和感叹。
王羲之慨叹去世生是一件悲哀的事,依然写下“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的感慨,是希望这样的努力世世代代延续下去。

这种坚守与坚韧在90后画家叶露盈的笔下连续书写,复苏古风,使传颂千年的经典抖擞出新的活气:精细、唯美、东方且当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