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风十四行诗·甲辰“五.四”》(两首)

绿野来客

不雅观山湖夏至风光图一

不雅观山湖夏至风光图二

绿野诗棚古风十四行诗甲辰五四

夏至不雅观山湖图一

夏至不雅观山湖图二

一、四言古风十四行诗·湖畔吟

——“五四”青年节感怀

云白天蓝

绿水青山

风吹湖皱

高楼俯瞰

五四之日

青春斑斓

怀想悠悠

回顾感叹

今是昨非

幸福满满

奋斗岁月

已化霜斑

壮志尤酬

平生无憾

2024年5月4日于不雅观山湖畔

二、五言古风十四行诗·青春赋

——“五四”之日寄兴睡莲花开

人生即池塘

四季映风光

青春尤发达

胸中怀梦想

田田睡莲叶

婷婷花绽放

了望含诗意

近看醉芬芳

蝴蝶吻粉蕊

蜻蜓伏瓣上

游鱼藏浅底

垂柳随风扬

谁未年轻过

美好永难忘

2024年5月4日于不雅观山湖畔

附:

《试论古风与十四行诗》

——中西合璧诗体的传承与创新

陈跃康

古风是中国诗歌的古老载体,诗则是古风的血肉与灵魂。

从诗的起源来说,诗是先民劳动号子所使然;从诗的字义来看,诗彷佛又是一种敬拜之言。
可见中国诗的实质与源泉,即植根于人们的劳动实践,也萌发于人们的情绪寄托。

中国古风诗一样平常是指唐代格律诗以前的古体诗,简称古风。

最早的古风源于《诗经》,《诗经》风、雅、颂中的国风,便是古风诗的鼻祖。

在中国诗歌史与文学史的历史长河中,古风诗一贯是刺目耀眼的浪花。
在不同的历史期间,这朵浪花携带着不同的社会生活气息和意蕴与时俱进。

春秋战国期间,诸侯各处,群雄逐鹿,古风诗蕴藉委婉,言简意赅,险些是一种碎片化的存在,以《诗经》中十五国风的四言古风诗为代表。

秦汉期间,天下一统,中心集权,虽提倡休养生息,却又是绥靖与战役并存;古风诗为表达更丰富的社会生活内容,通过乐府采撷,从民歌中吸取营养而演进为五言乐府诗,以《孔雀东南飞》《古诗十九首》等为代表,被称为古乐府。

唐宋期间,中国封建王朝经济与文化达到了壮盛,万国来朝、八方纳贡。
诗词创作也进入空前繁荣的历史阶段,古风一方面升华成格律诗、宋词牌,蝶变出全新的文学样式。
同时古风诗也从五言乐府超过到七言乐府,更细腻和更多样性地表现生活的真情实感。
其代表作有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白居易的《琵琶行》《长恨歌》等,被称为新乐府。

中国古风诗集大成者,为北宋文学家郭茂倩编著的《乐府诗集》,纵溯上古至唐、五代;横跨近代曲辞、杂歌谣辞、新乐府辞等十二大类,共一百卷,堪称中国古代古风乐府诗歌总集。

明清以来,古风诗、乐府诗在《乐府诗集》根本上,本有所继续与发展。
明末清初的吴炎、潘柽章合著了《今乐府》诗集二卷,多有反清复明的感情流露,遗憾的是,在清康熙年间由于受庄氏《明史》案笔墨狱的牵连而被诛杀,《今乐府》也遭到了禁毁。

古风诗与乐府诗从此屁滚尿流,沉沦腐化为民间的打油诗与顺口溜,再难登诗歌的大雅之堂。

近代以来,殖民主义的坚船利炮,打开了清朝闭关锁国的大门,西方成本与文化,潮水一样平常涌进这片古老的东方大陆。
在新文化运动的助力下,反响西方代价不雅观的自由、民主、平等、解放等思想冲击着中国人的传统不雅观念。

在诗歌创作上,与传统诗歌,尤其是具有严谨格律与词牌哀求的唐诗、宋词相对立的一种新诗体——自由诗便应运而生,迅速扩展。
致使中国古典诗歌传统,遭受到前所未有的打击,日渐衰微。

中国以古风为代表的古典诗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最核心的构成。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以及文化自傲的树立,必须建立在中国古典诗歌即古风诗复兴的根本之上,这是由中国古风诗独具的文学特质和文化地位所决定的。

从古风诗的文学特质来剖析,不论三言、四言、五言、七言平分歧字句的古风诗,还是四行、八行与多行的古风诗,都因此汉措辞笔墨独立的方块字、词、句构成的,其音节清晰,声韵和谐,句式整洁,内涵丰富、意蕴悠远,成为中国文学最早的范式和文体。

从古风诗的文化地位来剖析,古风诗自《诗经》以来,在中国文学史上已传承三千多年,是中国古典文学的源头与血脉。
在中国诗歌史上,古风诗的佳作名篇汗牛充栋,难以计数;从古风诗中走出来的著名墨客如屈原、李白、杜甫、白居易等,更是灿若星斗,层出不穷。

因此,繁荣和发展古风诗,是当下坚持文化自傲、实现中华民族文化复兴的主要抓手和切入点之一。

源自欧洲的十四行诗,最初是盛行于意大利的一种诗歌体。
十四世纪中叶,被誉为意大利“文艺复兴之父”并有“诗圣”之称的彼特拉克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把十四行诗发展到一个完美的田地,成为一种新诗体,即“彼特拉克诗体”。

十四行诗有欧洲格律诗之称:形式整洁,音韵幽美;音节由音素与韵步构成,具有欧洲诗歌的音韵美和形式美。
由于不同韵式的存在,十四行诗的押韵,具有交韵、抱韵、随韵和叠韵的不同格式变革。

十四行诗从总体哀求来看,是在十四行诗中完成墨客的叙事与抒怀,从诗行的详细构造来看,紧张有“彼特拉克体”“莎士比亚体”及“雪莱体”三种模式。

“彼特拉克体”十四行诗的诗行构造是:4、4、3、3,即两组四行诗,两组三行诗。

“莎士比亚体”十四行诗的诗行构造是:4、4、4、2,即三组四行诗,一组两行诗。

“雪莱体”十四行诗的诗行构造是:3、3、3、3、2,即四组三行诗,一组两行诗。

在诗行构造同等的情形,由于韵脚的不同,又可分为次一级的十四行诗诗体。
如6个韵脚的斯宾塞体,7个韵脚的“奥涅金诗节”等。

十四行诗传入中国后,受到不少中国墨客喜好,尤其受到有留欧经历墨客的喜好,并取得不俗造诣。
我国有名文学家、墨客、翻译家、教诲家冯至就曾出版《十四行集》,堪称中国十四行诗创作第一人。

20世纪60年代,毛泽东主席曾提出“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不雅观点。
意为中国传统的精良文化,要继续、发扬,为今所用;外国前辈、文明的东西,也要学习、借鉴,为我所用。

在不断深化改革,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本日,毛泽东主席的论断,仍旧具有主要的辅导意义。

笔者在倡议并践行复兴古风诗、乐府诗的同时,积极借鉴、接管外国文学的可取之处,努力将传承与创新融为一体,把中国古风诗与欧洲十四行诗有机结合起来,考试测验创建中西合璧的“古风十四行诗”新诗体。

“古风十四行诗”新诗体,不是大略地重复中国古风诗,也不是生硬模拟欧洲十四行诗。
而是用欧洲十四行诗的“瓶子”,装进中国古风的“新酒”,从而产生一种独特的混搭效应,实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中西和璧”诗歌艺术形式的飞跃。

古风诗与十四行诗,各有千秋,完备可以相互取长补短。
避开两种诗体的共同点不说,从古风诗的格律性来看,中国唐诗是古风的最高形式与最高造诣。
但是,唐诗的局限也在于其格律。
格律诗四行为绝,八行为律,两行为联。
一首规范的格律诗,最多只有八行的空间。

在中外交流、节奏加快、信息爆炸的当代社会,从农耕社会蜕变而来的、蕴藉的八行格律诗,实在难以知足现实生活的需求,也难以表达当代墨客繁芜的思维与情怀;十四行诗的空间,险些是格律诗的2-4倍,其不同的诗歌容量自不待言。

从另一方面来看,过去的十四行诗利用的是拼音笔墨或是自由诗体,因而,在诗体的整洁性上,很难做到统一的形式美。
如果用中国古风诗(包括格律诗)来改造十四行诗的内部构造,不论三言、四言、五言、六言及七言十四行诗,都会像军阵一样整洁排列,做到形式美与韵律美的完备同等,同时,也能极大地扩充和丰富中国古风诗与格律诗的表现力。

现将“古风十四行诗”艺术表现力展现如下:

“古风十四行诗”一样平常采取“莎士比亚体”十四行诗的诗行构造:4、4、4、2,即三组四行诗,一组两行诗。

我们将其分解成三部分:第一部分为第一个四行诗,称之为“虎头”;第二部分为第二、第三个四行诗,称之为“凤腰”;第三部分为末了的两行诗,称之为“豹尾”。

详细剖析如下:

第一个四行诗的“虎头”,即全诗的起承部分,是全诗引题与切入之始, 引人瞩目之处;第二、第三个四行诗的“凤腰”,即全诗的展开与深化部分,是墨客叙事、抒怀的详细呈现,同时,也是让读者身临其境的生动描述;末了两行诗的“豹尾”,是全诗的升华部分,既是对诗的主题的理性升华,也是墨客的哲思总结。

“古风十四行诗”的标题,则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虎眼”。

如果用格律诗标准来严格哀求“古风十四行诗”的格律性,将有两种表现格式:

一是:绝、绝、绝、联;

二是:绝、律、联。

绝、绝、绝、联的格式,是由三首绝句,一副对联构成“绝联十四行诗”;

绝、律、联的格式,是由一首绝句,一首律诗,一副对联构成“绝律联十四行诗”。

“绝联十四行诗”与“绝律联十四行诗”,可简称为“格律十四行诗”,属于“古风十四行诗”的最高级形式,不论是五绝、五律组合,还是七绝、七律组合皆是如此;其他三言、四言及古乐府(五言)、新乐府(七言)等“古风十四行诗”则是中西合璧新诗体的遍及版,在诗歌创作实践中,更加自由而富有个性,将是展现在新时期中国古风、乐府诗复兴与创新的诗歌文化舞台的新力量。

“古风十四行诗”与“格律十四行诗”的诗歌审美韵味可概括为:

“虎眼”一睁惊煞人;

“虎头”高昂闻啸声;

“凤腰”扭动展富丽,

“豹尾”甩来欲销魂。

“古风十四行诗”与“格律十四行诗”,是一种中西合璧传承与创新的诗体,是古风、乐府诗复兴的一种新形式,将在诗歌创作实践中接管磨练、不断成熟和发展,在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为中国古典诗歌的繁荣发展作出自己的努力与奉献!

正是:《七言古风十四行诗·中西合璧》

十四行诗古风吟

中西合璧求探新

洋风远涉吹自由

古老乐府几遁形

自从诗经来源后

一起浩歌铸风情

屈原李白遇莎翁

天国高谈举杯饮

文化领悟取是非

一方泥土一方韵

继续发扬共繁荣

桃源伊甸弄花影

今日且创新诗体

百花争妍百鸟鸣

2024年3月11日

甲辰年仲春初二于绿野诗棚

绿野来客

作者简介:

绿野来客,实名陈跃康。
贵州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自然资源作协全国委员兼影视专委会副主任;贵州省电影家协会原副主席、贵州省中国现当代文学学会原副会长、贵州地质文联原副主席;贵州省散文学会副会长、贵州省科普创作协会副会长、贵州省老电影家专委会主席、《杜鹃花》第五任主编。

中国古风诗、乐府诗复兴倡议者、践行者;中国古风十四行诗新诗体创始人。

编辑、出版文学与科普作品十余部,小说、散文、诗歌、纪实文学、文学评论、电视专题片等作品在省内外多次获奖。

2024年5月5日于绿野诗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