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叫》
【宋】赵匡胤
鸡叫一声撅一撅,鸡叫两声撅两撅。
三声唤出扶桑日,扫败残星与晓月。
▶ 这首诗前面两句淡而无味,让人看之昏昏欲睡,逆转之后两句忽然豁然开朗,发达而出,大气毅然而生。
▐《补贩子诗》
【清】金农
廿四桥边廿四风,凭栏犹忆旧江东。
夕阳初照桃花坞,柳絮飞来片片红。
▶ 相传,清代金农寓居扬州时,曾于平山堂上宴客,乃以“飞”、“红”二字吟诗为酒令。有个贩子作诗功底较浅,下笔写了一句讲不通的诗:“柳絮飞来片片红。”柳絮是白的,怎么成了红的?金农立时为其修补,前补三句成七绝一首:“廿四桥边廿四风,凭栏犹忆旧江东。夕阳初照桃花坞,柳絮飞来片片红。”这首化腐烂为神奇的诗,可谓“去世句”亦能救活!
▐《祝寿诗》
【明】解缙
这个婆娘不是人,九天仙女下凡尘。
儿孙个个都是贼,偷得蟠桃奉嫡亲。
▶ 明代才子解缙,思维敏捷,聪颖过人。听说一次解缙给一位老太太祝寿,吟诗以贺,来源一句是“这个婆娘不是人”,众来宾顿时大惊失落色。就在气氛紧张的时候,,解缙接上第二句“九天仙女下凡尘”,老太太转怒为喜,满堂笑逐颜开。可是不等大家笑完,解缙的第三句又出“儿孙个个都是贼”,把刚缓和过来的气氛又弄紧张了。这时,解缙不紧不慢地来了第四句“偷得蟠桃奉嫡亲”。此诗两次逆转,每部分的前一句语意浅俗,后一句则笔锋一转,堪称点睛真切之笔。
▐《雨天祝寿》
【清】郑板桥
奈何奈何可奈何,奈何今日雨滂沱。
滂沱雨祝李公寿,寿比滂沱雨更多。
▶郑板桥是扬州八怪之一。有一次,他应邀参加好友李君生日宴请。怎奈天公不作美,大雨滂沱。宴后,主人捧出纸墨笔砚,诸来宾相继献诗、作画贺寿。末了,轮到了郑板桥。只见他提笔就写下了“奈何”二字。“奈何”是身处困境、不知怎么办的意思。周围不雅观看的人不由得心里纳闷:贺寿理应写些阿谀之词,少不了吉庆之言,怎么能以“奈何”二字起句?这时,又见郑板桥接着写了“奈何”二字。此时,主人见了,也暗暗称怪,但又不好意思说什么。郑板桥写罢两个“奈何”后,接着又添写了“可奈何”三字。此时,大家不由得面面相觑,有些人也顾不得礼仪而纷纭议论起来,也有人开始责怪他。但是郑板桥绝不睬会,蘸了蘸墨,连续挥写下去,顷刻间一首绝妙的贺寿诗写成了:奈何奈何可奈何,奈何今日雨滂沱。滂沱雨祝李公寿,寿比滂沱雨更多。众人一见此诗,真是别具一格,禁不住拍桌赞叹。
▐《咏雪》
【明】李开先
六出飘飘降九霄,街前街后尽琼瑶。
有朝一日天晴了,
使扫帚的使扫帚,使锹的使锹!
▶ 明代李开先《一笑散》记载了一首咏雪诗,诗云:“六出飘飘降九霄,街前街后尽琼瑶。有朝一日天晴了,使扫帚的使扫帚,使锹的使锹!
”此诗头两句煞有介事,一板一眼,“六出”、“九霄”、“琼瑶”,何其典雅,富有诗意,然而三四句却溘然来了一百八十度的急转弯,由雅入俗,正是这种急转弯,创造了一种诙谐感,令人解颐。
▐《暮鹤》
【清】冯诚修
了望天空一鹤飞,朱砂为颈雪为衣。
只因觅食归来晚,误入羲之洗墨池。
▶ 乾隆下江南时,有一天薄暮,见天涯飞来一只白鹤,他要随行的文人学士即兴赋诗。有位叫冯诚修的即开口吟道:“了望天空一鹤飞,朱砂为颈雪为衣。”乾隆听后,即出了个难题道:“我要吟的是黑鹤,不是白鹤。”众人一听,个个瞠目结舌。冯诚修却不慌不忙地顺势吟道:“只因觅食归来晚,误入羲之洗墨池。”好一个机警的冯诚修,竟将墨汁把白鹤染黑向乾隆“交差”。乾隆不禁哈哈大笑。
▐《江南》
【汉】佚名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 这首诗描写了采莲时不雅观赏鱼戏莲叶的情景。后四句用重复的句式,表现了鱼在莲叶间穿梭往来的轻灵的样子,传达出采莲人欢畅的心情。虽然诗中没有一字是写人的,但是我们又仿佛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感想熏染到了一股勃勃活气的青春与活力,领略到了采莲民气坎的欢快,这也是这首民歌不朽的魅力所在。
◎本文参考书目为《中国古诗词精讲趣赏》,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