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诗歌简叙

诗是美言文学,讲究措辞美、声韵美。
诗由民歌发展而来,是人们劳作时用于抒怀解乏的歌唱行为。
最初只是大略的劳动号子,后来使有了带感情、有情节的歌词。

二千多年前的春秋期间、人们将民间的诗歌加以网络整理成册。
据《史记》等布告录,孔子将网络的民歌删定后,分‘风’、‘雅’、‘颂’三个部分编成《诗经》。
这便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诗经以四言诗为主,杂有一、二、三、四、五、六言,多至七、八言,并常有重章叠句涌现。
其艺术手腕普遍利用‘赋’、‘比’、‘兴’。
其措辞丰富多彩,朴素幽美,音节自然和谐(指各地土音)。

国风苑第一期教材

四言诗由春秋到西汉往后、发展到以杂言形式的骚体《楚辞》。
魏晋、南北朝时由杂言的楚辞发展到五、七言诗,做诗已进入了讲究字数、整洁美、音韵和谐美的期间。

沈约、谢眺、王融等初创做诗,讲究谐平、上、去、入四种声律,弃平头、上尾、鹤膝、蜂腰、大韵、小韵、旁纽、正纽八种声病。
这些便是格律诗的起源。
后来经庾信和唐初的上官仪、沈住期、宋之问等宫廷墨客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使格律诗得以定形,成为诗歌史上最完美的文体“格律诗”,又称“近体诗”。
唐代定形格律诗,使诗歌进入创作高潮,而呈现出大量的墨客,以是诗以唐著称,就有了‘唐诗’这一说法。

二、格律诗基本知识

格律诗句式

格律诗有七字一句的七言和五字一句的五言两大类。
其文体分为五类:

l、七律:8句、56字。

2、七绝:4句、28字。

3、五律:8句、40字。

4、五绝:4句、20字。

5、排律,便是律诗的八句以上或更多句数、乃至几十至几百言的长排律。
除首尾可以不对仗外、别的必须对仗。

无论是律诗和绝句、又各有四种句式。
(仄韵其余有句式)

1五绝四种句式之一

仄起仄收式(首句无韵脚)

山村落咏怀

宋代:邵雍

仄仄平平仄

一去二三里

平平仄仄平。

烟村落四五家

平平平仄仄,

亭台六七座

仄仄仄平平。

八九十支花

2五绝四种句式之二

平起仄收式(首句无韵脚)

唐代:王维

平平平仄仄

远看山有色,

仄仄仄平平。

近听水无声。

仄仄平平仄,

春去花还在,

平平仄仄平。

人来鸟不惊。

3五绝四种句式之三

仄起平收式(首句有韵脚)

和张仆射塞下曲三

唐 卢纶

仄仄仄平平,

月黑雁飞高,

平平仄仄平。

单于夜遁逃。

平平平仄仄,

欲将轻骑逐,

仄仄仄平平。

大雪满弓刀。

4五绝四种句式之四

平起平收式(首句有韵脚)

闺人赠远

唐 王涯

平平仄仄平,

花明绮陌春,

仄仄仄平平。

柳拂御沟新。

仄仄平平仄,

为报辽阳客,

平平仄仄平。

流芳不待人。

七绝四种句式

1七绝四种句式之一

平起仄收(无韵脚)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2七绝四种句式之二

平起平收式(首句有韵脚)

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3七绝四种句式之三

仄起平收式(首句押韵脚)

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4七绝四种句式之四

仄起仄收式(首句无韵脚)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1五律的四种格式之一

仄起仄收式(不入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2五律四种格式之二

仄起平收式(首句入韵)

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不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3五律的四种格式之三

平起平收式(入韵)

李商隐《晚晴》

平平仄仄平 仄仄仄平平

深居俯夹城, 春去夏犹清。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天意怜幽草, 人间重晚晴。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并添高阁迥, 微注小窗明。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越鸟巢干后, 归飞体更轻

4五律的四种格式之四

平起仄收式(不入韵)

宋:李瑞公《纳凉》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凉风疏暑气, 夜景发出呜。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有月同行座, 无人说利名。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斗旋看不觉, 露重听无声。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到此尘心净, 悠然接太清。

1七律四种格式之一

平起平收式(首句入韵)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2七律四种格式之二

平起仄收式(不入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3七律四种格式之三

仄起平收式(入韵)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4七律四种格式之四

仄起仄收式(不入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第二讲:格律诗的格律

格律诗的格律,紧张是诗的平仄,押韵,对仗三个方靣的知识。
分述于下:

一,平仄

二,诗必须讲究平仄,读起来才朗朗上口,才有节奏美。
从上述‘句式’中可知,平声字和仄声字都是间 隔开来利用的,由于把多个平声字或仄声字连在一起,读起来一定拗口。
例如:“旗开成功”(平平平平)或“马到得胜”(仄仄仄仄),读起来就会不爽口,而缺少节奏感;如写成“旗开得胜”(平平仄仄)与“马到成功”(仄仄平平),读起来就很顺口了,而且有了音乐的节奏美。
又如:“东风吹来红旗扬”七个平声连在一起; “举把斧子劈土壁”七个仄声字相连,读来就更拗口了。
这便是格律诗要讲究平仄的缘故原由。

格律诗的平仄,都是按节奏(音步)来铺陈的,五言诗的节奏是“二,二,一”或“二,一,二”三个音节;七言诗的节奏是“二,二,二,一”或“=,二,一,二” 四个音节。
每个音节在本句中都是交替的,谓之‘相间’;在对句中的平仄是对立的,谓之‘相对’;2句与3句,4句与5句,6句与7句头二个字的平仄,必须是相同的,谓之‘相粘’。
逐一对照前讲中所列句式便会明白。
能够记住和节制这些规则,对格律诗的句式就可运用自若了。

对付初学者来说,如何识别平仄声的字很主要。
汉字按古音分平,上,去,入四声(称旧四声),平,即平声,上,去,入三声为仄声;按近音分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声(称新四声),阴平,阳平为平声,上声,去声为仄声。
入声字归入上声,去声中,亦有少数入声字归入阴平阳平中。

由于内容须要,或碰着专用名词,术语,与句式的平仄不符合时,可以采取变通办法,一介没办法有:(1)拗救:本句拗救,如‘平平仄仄平’,若在第一字用了仄声,可在第三字补用平声,成为‘仄平平仄平’,例如李适之《罢相》 因第一字用了仄声字“避”,故在第三字补平声字“初”;七言诗如‘仄仄平平平仄仄’,若第五字用了仄声可在第六字补平声字,成为‘仄仄平平仄平仄’。
又如杜甫《咏怀古迹》:‘伯仲之间见伊呂’,因第五字当用平声而用了仄声‘见’,故在第六字当用仄声字处用平声‘伊’补救。
对句拗救:即‘出句拗,对句救’,如‘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若出句第三字仄拗,可在对句第三字平救,成为‘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如张恺帆《悼亡》:‘四十八年死活路,奈何先我地府行’,出句第三字‘八’仄拗,故对句第三字以‘先’平救。
(2),特定句式:五言诗‘平平平仄仄’可改用‘平平仄平仄’。
七言诗:‘仄仄平平平仄仄’可改用‘仄仄平平仄平仄’。
(3),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即每个句子的第一,三,五字可以不拘平仄,由于这些字不在音节上,对声律影响不大,但对第五字一样平常都很讲究,特殊是在犯“孤平”处则不可;每个句子的第二,四,六字的平仄不可变通,由于这些字都在音节上,如变通则会读来拗口,毁坏了格律诗的韵律美。
上述例诗中,就有名家作品是不符合句式哀求的。
但他们都采取了拗救等办法,而都在一三五位上以是都是协律的。
仍保留了格绊诗的韵律美,都不失落为好诗。

我们写诗只要能分清字的平仄声便可,不必祥分四声。
关于四声的辨方法,《康熙字典》载有“平声平道莫低昂,上声高呼剧烈强,去声分明哀道运,入声短匆匆急收藏。
”。
平声当读起来其声悠扬,尾音可以拉长,如‘三’是平声字(Sqnw………);‘二’是仄声字(erw),读起来其声短匆匆,险些沒有尾音,因此有“平声悠扬如敲钟,仄声短匆匆如击石”之说。
如果利用新四声,则方便多了,可查《新华字典》,字典上对每个字都标明了四声符号,一看符号便知(一二声为平,三四声为仄)。

由于内容须要,或碰着专用名词,术语,与句式的平仄不符合时,可以采取变通办法,一介没办法有:(1)拗救:本句拗救,如‘平平仄仄平’,若在第一字用了仄声,可在第三字补用平声,成为‘仄平平仄平’,例如李适之《罢相》 因第一字用了仄声字“避”,故在第三字补平声字“初”;七言诗如‘仄仄平平平仄仄’,若第五字用了仄声可在第六字补平声字,成为‘仄仄平平仄平仄’。
又如杜甫《咏怀古迹》:‘伯仲之间见伊呂’,因第五字当用平声而用了仄声‘见’,故在第六字当用仄声字处用平声‘伊’补救。
对句拗救:即‘出句拗,对句救’,如‘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若出句第三字仄拗,可在对句第三字平救,成为‘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如张恺帆《悼亡》:‘四十八年死活路,奈何先我地府行’,出句第三字‘八’仄拗,故对句第三字以‘先’平救。
(2),特定句式:五言诗‘平平平仄仄’可改用‘平平仄平仄’。
七言诗:‘仄仄平平平仄仄’可改用‘仄仄平平仄平仄’。
(3),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即每个句子的第一,三,五字可以不拘平仄,由于这些字不在音节上,对声律影响不大,但对第五字一样平常都很讲究,特殊是在犯“孤平”处则不可;每个句子的第二,四,六字的平仄不可变通,由于这些字都在音节上,如变通则会读来拗口,毁坏了格律诗的韵律美。
上述例诗中,就有名家作品是不符合句式哀求的。
但他们都采取了拗救等办法,而都在一三五位上以是都是协律的。
仍保留了格绊诗的韵律美,都不失落为好诗。

二,押 韵 格律诗必须押韵,从诗的母本‘民歌’起,就讲 究押韵。
山歌,古诗,乐府诗,至格律诗一起走来,都为韵文文学,都是要押韵的。
只有押了韵的诗,吟起来才顺口,也易记,更主要的是更具音韵美感。
按规矩因承,凡格律诗的偶句(绝句的二,四句;律诗的二,四,六句。
)必须押韵。
首句押韵只适宜平起平收和仄起平收两种句式。
七律以首句押韵为正轨;五律以首句不押韵为正轨;常规首句不押韵则哀求对仗。
诗的韵脚以平声韵一为正体,也有押仄声韵的诗。
关于韵书的选择:诗界先行者则以土话音分韵,多用平水韵分韵为韵脚;对付新学写诗的人,特殊是学生,则以汉语拼音分韵,以新诗韵为韵脚。
新韵以一,二声为平,三,四声为仄。
同一韵母的字为韵脚,古四声(平水韵)则以阴平,阳平为平声,上,去,入为仄声。
不过从语音的不断变革来看,利用新声韵也是一种方法。

可用韵书:旧韵书有《佩文诗韵》,《诗韵集成》等,都属平水韵,分106部;新韵书有《新韵新编》和《江南新韵》等。
《新韵新编》以普通话为标准,用汉语拼音来调字的平仄声;《江南新韵》並平水韵I06部为37部,用韵就放宽了。
新旧两可,适用于初学者行韵和调平仄。
本人提倡用:《平水韵》。

为了便于初学者行韵和调平仄,在本讲义之后,编写了《当代汉语诗韵常用字表》,同时也将平水韵各韵部完全地附于后靣。
汉语诗韵字表按拼音35个基本韵母编为35个韵部,并分为平,仄声字两个部分,以便作者查阅。

三,对 仗

四,对仗即对句子,又叫对联语。
律诗规定中间的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首尾两联则可对可不对。
绝句可对也可不对仗,一样平常多不对仗。
按律诗本身而论,截律诗首联与颔联者一副对联,截颔,颈两联者二副对联,截颈,尾两联者也是一付对联,截首尾两联者,则无对句。
用对仗句式可增加格律诗的对称美和意见意义性,同时也增加达意效果,让读者得到美的享受。

对仗有‘严对’和‘宽对’之分。
严对,哀求词性 相同,句法构造相同,平仄相反的语句互为对仗。
例如 毛泽东的《登庐山》颈联为 “云横九派浮黄鹤;浪下三吴起白烟。
”云对浪是名词相对,云平声,浪仄声即平仄相反;横对下,浮对起是动词相对,亦是平仄相反; 三吴对九派,不仅名词相对,而三,九数字相对; 黄鹤对白烟,不但名词相 对,而且形容词相对。
结 构严谨,对仗工致。

宽对:故意对,借对,流水对……等。
例如毛泽东 《和柳亚子师长西席》‘三十一年还旧国;落花时节读华章’,字面失落对,但意义上是对仗的,所以为意对;李商隐的《琴瑟》,‘沧海‘’月明珠有泪;兰田日暧玉生烟。
’是借对,借‘沧’字音为‘苍’来对‘蓝’颜色就成了借对;骆宾王的《在狱咏蝉》,‘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字靣上也不成对,但两句之间的关系是连贯下来的,为此属流水对。
初学者不须管宽对,应把严对学好便可。

从对联语法构造来讲,有多种手腕和类型。
1,并列式:每联对仗的两句,各是一个分句,分别阐述有联系的两件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
例如杜甫的《旅夜书怀》‘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李商稳的《无题》‘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 分句之间的关系是并列的,故属并列式。
2,承接式:对仗的两个分句,总是顺着秩序,说出连续的动作与事宜。
例如李清照的‘生当作人杰;去世亦为鬼雄’。
贾岛的‘秋风生丽水;落叶滿长安。
’表示了一种承接关系。
3,选择式:其特点是对仗的两个分句所表示的事物,不能同时并存,只能二者居其一。
例如杨炯的《从军行》,‘宁为百夫长;胜作一诗人’。
李白的《清平调》,‘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4,递进式:后一个分句的意思,比前一个分句的意思更进-层,例如,陆游的《夜泊水村落》,‘老子犹堪绝大漠,诸君何至泣新亭’,意思是说:我是老了,还能超越沙漠去消灭仇敌,而你们年富力强,为什么不去抗敌保国,而去效新亭之哭呢? 5,因果式:前一分句解释缘故原由,后一分句表明由此产生的结果。
例如王昌龄的《出塞》,‘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上句假设,如果有飞将军李广在,下句就说出了,胡人的兵马就过不了阴山来侵我国。
6,条件式:前句提出条件,后句解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
例如王勃的‘海内存知巴;天涯若比邻’说出只假如心腹,便是相隔天涯也和邻居一样亲近。
对仗的类型很多,这里只标出紧张常用的加以解读。

格律诗有很多禁忌,在 写作时要把稳避免。
(1)失落对:除首句入韵的首联外,每一联上句和下句的平仄都是对立的(即仄对平,平对仄),否则为‘失落对;’(2)失落粘:律诗的2句与3句,4句与5句,6句与7句,每句头二字的平仄必须是相同的,否则就‘失落粘’;(3)合掌:上,下联意义重复就叫‘合掌’,例如:‘夏荷千支丽,莲花万朵妍’,两句是一个意思;(4)重字:除叠字句外,一首诗中只管即便避免重字;(5)孤平:平一句诗中,除韵脚外只有一个平声字,就犯‘孤平’。
但只要按第一讲中的平仄句式写作,根本不存在‘失落对’,‘失落粘’和‘孤平’的问题。

本期作业:

结合当前季候,以《孕春》为题,作五绝一首。

作业完成请私发@一片冰心或@少卿。
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