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李唐来,众人甚爱牡丹”,

这句话大家都比较熟习。

我们也知道,从唐朝开始牡丹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喜好,从国君到平民百姓。

尤其是到了唐朝中期,进入壮盛。

自李唐下世人甚爱牡丹为啥还有骂牡丹诗贬低牡丹诗赏析

因此,周敦颐《爱莲说》末了写到:“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

这句话的意思是:

对牡丹的爱,当然就有很多人了。

便是说,从唐朝开始大家都喜好牡丹花,非常普遍。

到了中晚唐及北宋早期,当时的牡丹价格昂贵,普通老百姓一样平常是买不起的。

唐朝大墨客白居易,有一次看到一位老农在城里看牡丹花,嗟叹牡丹太贵买不起。

白居易有感而作一首诗《买花》,诗中说牡丹“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

就这一丛深色的牡丹,花价钱相称于唐朝当时十户中等人家一年的赋税了。
十户啊?估计白居易也是带一点感情写的?

我们从白居易的多首诗中,也可以看出来白居易厌恶奢侈生活,对当时的王侯将相玩牡丹成风的陋习也比较讨厌,以是白居易也不是非常喜好牡丹。

其余,唐宋期间权贵阶层每每把牡丹花作为贡物献给天子,同时也互送牡丹,争新买宠,哗众取宠。

这种风尚习气也受到许多爱国墨客文人的强烈反对,又不敢直言。

于是,有些人就开始指鸡骂犬,无端无辜地责备牡丹了!

当然,除了这种缘故原由以外,不喜好牡丹的古人也比比皆是。

实在,还有一个非常直接的成分,便是墨客当时在写牡丹的时候,心情不好,带有感情或者是感情低落,或者是生活有压力。

这时候,看看牡丹就不顺眼了,就顺便骂了几句。
花怕出名猪怕壮啊!

本来骂过也就算了,没有想到,本日把它们网络起来到头条号上集中发布一下。

牡丹

宋朝:杨轩

杨妃歌舞态,西子巧谗魂。

利剑斩不断,余妖钟此根。

光华日已盛,阑槛岂长存。

寄语寻芳者,须知松桂尊。

表明: “利剑斩不断,余妖钟此根”, 用利剑都斩不断(诱惑的牡丹花)的根,断了又生,斩断了有生,切实其实成妖,妖魔喜好集聚在这牡丹花根上。

骂的够狠吧?古代的利剑那可厉害了。
“ 寄语寻芳者,须知松桂尊”,希望喜好花花草草的小伙伴们,须要知道松柏,桂树的尊贵芳华。

点评:实在我们尊重松柏也热爱桂树,那也不能颠倒黑白骂牡丹呀?

咏牡丹

宋朝:王溥

枣花至小能成实,桑叶虽柔解吐丝。

堪笑牡丹如斗大,不成一事又空枝。

点评:“我大如斗,我还一事无成”?牡丹表示不服!

唐朝:王睿

牡丹妖艳乱民气,一国如狂不惜金。

曷若东园桃与李,果成无语自成阴。

点评:妖艳的牡丹,华而不实,让人的心都乱了,大家想疯了一样,为它费钱。

再看看桃李默默无闻,硕果累累都不多说话。
言下之意就骂牡丹暴躁,华而不实。

当然,墨客更多的是鞭笞当时的社会问题,不解读了,我们本日只说牡丹。

裴给事宅白牡丹

唐朝:卢纶

长安豪贵惜春残,争玩街西紫牡丹。

别有玉盘承露冷,无人起就月中看。

表明:

另有白色牡丹,又大又圆,像玉盘承者冷露,却没有人愿在月光下欣赏细看。

玉盘,形容白牡丹开得大而圆。
承露,承接甘露(典故)。

点评:直接抱怨长安豪贵富人,争相去玩紫牡丹,白牡丹看都没有人乐意看。

在唐朝白牡丹备受冷落,都不喜好白牡丹。
估计和迷信有关系。

啊,啊,啊……牡丹,百花丛中你最鲜艳。

以上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欠妥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