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事(景)抒怀

即事(景)抒怀,指的是墨客因一事或因眼中所见之景引起了心中的某种感触,于是描写当时之事或景物来抒发自己的感慨。
基本内容是随意涌如今身边之事、身边可见之景。
包括思亲、送友、怀乡、赠人、表达人生感悟、抒写闲情逸趣等。
即事(景)诗,一样平常来说并无严格的界定,许多其他题材的作品,如怀亲、送友、思乡,抒发人生感慨、闲情逸趣等,一样平常皆可笼统地称之为“即事(景)抒怀诗”。

[对接教材] 如《无题》(李商隐)、《涉江采芙蓉》(佚名)、《一剪梅》(李清照)。

[通性归纳]

诗歌阅读之即事景抒情诗

常见标题

标题中每每有“即事”“即景”“抒怀”等词。

常见意象

山月、河水、梅花、鸟鸣、风雨、草虫、铜镜、鬓发、夜雨、孤舟、雁鸣、落叶、花开等。

常见情绪

①寄情山水,表达出对和安全静生活的热爱。
②表现作者神往清闲舒适的隐居生活的情趣。
③抒写政治上的失落意和对世事的感慨。
④表达对现实的愤慨、不满和壮志难酬及怀才不遇的惆怅之情。

常用技法

(1)比喻、拟人等修辞手腕的利用。

(2)叙事写景的表现手腕有:①虚实结合;②衬托(以动衬静、以乐衬哀);③侧面描写;④白描与细节描写;⑤比拟(特殊是这类诗中常涌现贫苦大众与豪门贵族生活的比拟)。
(3)常用的抒怀方法:①直抒胸臆;②展开想象,寄托情绪;③借景抒怀,委婉抒怀。

[通法点拨]

1.理解墨客写的是什么事或面前的什么景

即事(景)抒怀诗每每因一点事或特定的景而生发感慨,以是碰着这类作品,首先要理解引发墨客感慨的事或景。

2.体味墨客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怀

即事(景)抒怀诗不比叙事描写诗侧重于叙事、写景,其重点在于“抒怀”的性子,也便是在诗中墨客不是着重于客不雅观镇静的阐述,而是比较明显地直抒自己的情怀。

3.剖析墨客是若何来抒发情绪的

在赏析即事(景)抒怀诗“抒怀”的特点时,首先要看“事”或“景”与“怀”的结合是否高明,其次办法略“感怀”的艺术技巧。

[即时体验]

7.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鹧 鸪 天

鹅湖归,病起作。

辛弃疾

枕簟溪堂冷欲秋,断云依水晚来收。
红莲相倚浑如醉,白鸟无言定自愁。

书咄咄①,且休休②,一丘一壑③也风骚。
不知筋力衰多少,但觉新来

[注] ①书咄咄:晋代殷浩被废职后,心中愤愤不平,终日用手指在空中划“咄咄怪事”四字。
②且休休:唐末司空图淡于名利,隐居山西中条山,建造了一座“休休亭”,并作《休休亭记》。
③一丘一壑:用班嗣语,指寄情山水,隐居山林,得意其乐。
语出《汉书·叙传》。

“红莲相倚浑如醉,白鸟无言定自愁”两句有何精妙之处?请简要剖析。

答:                                    

解析:“红莲”“白鸟”二句转写近前景物:池塘里盛开的红莲相互偎倚,宛若喝醉了酒的美人;堤岸上的白鹭悄悄地兀立着,它一定正在发愁罢!
利用了拟人手腕。
“醉”字由莲脸之红引出,“愁”字由鸟头之白生发,这两词用得真是恰到好处。
红莲白鸟相互映衬,境界虽美,但“醉”“愁”二字表露出词民气坎的苦闷。
以上的景物描写,不但隐含着词人忧伤烦闷的意绪,而且为下阕抒怀制造了一种清冷、空虚沉闷的氛围。

参考答案:①拟人手腕的利用。
红莲盛开相互依偎,犹如喝醉了酒的美人;白鹭无言兀立着,仿佛在发愁。
词人授予了红莲和白鹭以人的情态,颇有情趣。
②两句写景致彩光鲜。
赤色的莲花,堤上的白鹭,色彩鲜艳相互映衬,光鲜突出。
③寓情于景,词人将自己的主不雅观感想熏染寄予在面前的景物之中。
“浑如醉”“定自愁”虽用来描写“红莲”与“白鸟”,但也暗写了词民气坎的迷醉与愁绪。

在水边阁楼的竹席上,清冷冷好似凉秋,片片的浮云顺水悠悠,薄暮的暮色使它们逐渐敛收。
红艳艳莲花相互倚靠,切实其实像姑娘喝醉了酒,羽毛洁白的水鸟安闲静默,定然是独个儿在发愁。

与其像殷浩朝天空书写“咄咄怪事”发泄怨气,倒不如像司空图寻觅美好的山林安闲清闲地去隐居,一座山丘,一条谷壑,也是风骚洒脱多逸趣。
我不知而今衰损了多少精力,只以为比来上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