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捐武汉:“山川他乡,风月同天。
”日本捐湖北:“岂曰无衣,与子同裳。
”日本富山捐辽宁:“辽河雪融,富山花开;伯仲齐心,共盼春来。
”日本舞鹤捐大连:“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此外,北海道、札幌、京都、奈良、横滨也带来了“海天一色,风雨同舟。
”“冠巾俱是唐时衣,言语同为汉流源。
”“不畏浮云遮望眼,长安故城有故人。
”“奈何风雨,外子殷切。
”“横山一脉东复西,滨水相连袍与衣。

这些诗词,在让人感到暖心的同时,又感想熏染到了中国文化的优雅。
原来,我们在鼓舞别人、安慰别人时,不一定非得是千篇一律的“加油”“不哭”。

这两年,《中国诗词大会》火遍全国。
通过这个节目,人们重新认识中国诗词之美。
而实在,在一衣带水的邻国日本,中国古诗词自古以来就备受推崇,至今热度不减。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日本为何如斯热爱中国诗词

对了,在今日头条APP上搜索“中国诗词大会”,可以免费不雅观看完全版本的节目,既能增长见识,又能熏陶情操,何乐而不为呢?

早在公元 3世纪,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就通过朝鲜半岛,流传到了日本。
至今日本还保留着许多以《诗经》命名的城市、学校、团体、牌号等。

富山县高冈市取名于《诗经•大雅•卷阿》中的“凤凰鸣矣,于彼高岗。
梧桐生矣,于彼朝阳”。
东京都内千代田区的鹿鸣馆,取自《诗经•小雅•鹿鸣》的“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高朋,鼓瑟吹笙”。
位于东京都世田谷区的图书馆静嘉堂文库取自《诗经,大雅•既醉》“其告维何?笾豆静嘉。
朋友攸摄,摄以威仪”。

中国另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楚辞》,也在公元6世纪流传到了日本,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日本成书于7世纪的《怀风藻》和《日本布告》两本经典著作,都深受《楚辞》的影响。
604年,日本圣德太子执政制订《17条宪法》,个中第 14条陈述了妒忌的危害。
显而易见,这是受到屈原《离骚》的启示。

中国进入盛唐后,文化艺术高度发达,特殊是在诗歌上取得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成绩,呈现了一大批精良的墨客。
那时候,日本为了学习中国前辈的文化,在交通极为不便的情形下,先后向唐朝派出了十几次遣唐使团。
遣唐使团将中国的许多律令制度、文化艺术、科学技能、风尚习气等传回了日本,个中也少不了中国人引以为豪的唐诗。

唐诗进入了日本,宋词自然也不例外。
李清照、苏轼、辛弃疾、柳永等人的经典词作在日本民间耳熟能详,他们的名字也为日本人所熟知。

在中国诗词的影响下,日本文人也写起了汉诗,个中不乏佳作。
日本著名墨客藤原宇合的一首《奉西海道节度使之作》:“往岁东山役,今年西海行;行人生平里,几度倦边兵。
”颇有几分唐朝边塞墨客的韵味。

当然,大多数日本文人创作的汉诗,似懂非懂,似通非通,还比不上中国文人创作的一些打油诗。

日本的学校教诲非常重视中国诗词的学习,孟浩然的《春晓》、杜甫的《绝句》《春望》(江碧鸟逾白)、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静夜思》、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王翰的《凉州词》、张继的《枫桥夜泊》等中国诗词的名作,都当选入日本中学阶段的教科书。

2004年10月,日今年夜修馆书店出版的《SINICA月刊》进行的“汉诗国民投票”活动,评比了最受欢迎的中国诗词。
杜甫的《春望》位列榜首,第二为杜牧的《江南春》,第三是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第四是孟浩然的《春晓》,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和李白的《静夜思》并列第五。
李白的《早发白帝城》、陶渊明的《饮酒·其五》、王翰的《凉州词》分列第七、八、九位,张继的《枫桥夜泊》和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并列第十。

这些中国诗词里的部分诗歌,如陶渊明的《饮酒·其五》,大家能够轻松背下来的不多吧?

近些年来,日本民间的中国诗词热逐渐升温,越来越多的日本人喜好阅读中国诗词,节制诗词的写作技巧。
以是,“岂曰无衣,与子同裳”“不畏浮云遮望眼”之类的中国诗词会涌如今声援中国的物资纸箱上,就不是有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