髫龀七八岁,绮纨三四儿。

弄尘复斗草,尽日乐嬉嬉。

堂上长年客,鬓间新有丝。

一看竹马戏,每忆童騃时。

不雅观儿戏那些诗词中的童真岁月成人or孩童

童騃饶戏乐,老大多忧悲。

静念彼与此,不知谁是痴。

诗词宝典

三四个七八岁的巨室孩童一起玩耍,一下子斗草,一下子玩土,整日笑哈哈。

厅堂上却是年纪半老的人,鬓角间生出几缕新的白发。

看到孩子们在院里玩竹马,就不禁回顾起当年做孩子时的快乐。

童年的时候多数在玩乐中度过,但终年夜后心中却有无数烦恼,扰得内心悲苦。

悄悄的看着彼此,一韶光倒也不知道到底谁更痴?

诗词品鉴

这是一首描与巨室儿童游戏玩耍的诗。
起笔两句写群儿的年事、衣饰。
三四个七八岁高下的儿童,穿着富丽的服装,在一起游戏。
后两句写游戏内容与人物情态:只见他们玩兴浓郁,忘乎以是,一下子在尘土里斗乐,一下子又玩起了斗草的游戏。
整天喜洋洋,笑哈哈,十分开心。

相较于孩童的快乐,堂上的老人明显更感叹岁月流逝:童年时候还能愉快的玩耍,不管不顾的游戏,终年夜了却多了很多忧闷与悲苦。
墨客一边倾慕孩童天真天真的面庞,一边又在感叹成年的不易。
在超过几十年纪月的对望中,孩童更倾慕墨客终年夜后的自由,而墨客却更倾慕孩童的天真纯挚。
以是墨客在结尾道“不知谁是痴”。

本诗以朴实夷易的措辞,通过对巨室儿童无忧九虑的戏乐活动的描写,既表现了他们优裕的物质生活根本,又突出了他们和一样平常儿童一样贪玩的天性。
通过与承认的忧闷比较较,突出岁月流逝,童真不在。

诗词后传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到底童年更好些还是成年更好些?

若是孩童回答这个问题,他们一定会选择成为大人。
在孩童的视角中,大人有很多选择的余地,他们自由,想去哪就去哪,想玩什么就玩什么,还没人管。

若是成年人回答呢?他们更多会选择回到童年吧。
为了金钱名利,成年人须要劳苦奔波。
为了生存,他们要背井离乡。
成年人的天下很苦涩,哪里像童年的想象呢。
如果回到童年,做一个不为生活所迫,整日嘻嘻哈哈的孩子,该有多幸福!

正如墨客所言,不知谁更痴,小时候总是愿望终年夜,希望一夜之间自己就能成为大人;可真的终年夜了,又以为小时候更好,更快乐幸福,做梦都想回去。

人啊,总是不知足的,可我们的人生无法一夜发展,更无法让光阴倒流。
那么,就珍惜现在吧!
珍惜童年的天真少焉,珍惜校园的青葱岁月,珍藏生活中的小惊喜。

少些遗憾,多些体验,方不负人间一世。

附录:墨客名片

姓名:白居易

生卒年:(772年-846年)

时期身份:唐朝著名墨客

世俗身份:精彩的现实主义墨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