蕨粉又叫“山粉”,由成长于深山中的天然野生蕨类植物提取加工而成。
千百年前,上天在不经意间给八步区里松镇的大山深处赠送了一种宝贵的礼物——野生青蕨。
因此,吃上一碗暗香袭人、粘稠光润、甜而不腻的蕨粉,对贺州人来说,不算是一件奢侈的事情。
嘴馋了,来上一碗,吃进嘴里的都是满满的幸福。

里松特色

八步区里松镇群山环抱,绿水穿行,森林覆盖率达70%以上,植被种类繁多,植物资源丰富。
深山中,孕育着一种宝贵的纯天然植物——野生青蕨。
每年一进入冬季,里松镇宅源寨的陈建华和母亲都会同村落里的乡亲一起,客岁夜山深处探求一整年中只能挖两个月的山蕨根。

贺州味道深山珍品里松蕨粉

里松镇深山青蕨各处。
入夏后,蕨菜拳儿尽数舒张,长出羽叶,不能再食。
而后根茎渐长,横生地下,内里生出淀粉,蕨粉便是由这种富含淀粉的蕨根制作而成。

采挖的艰辛

天然野生的青蕨对成长环境特殊挑剔,只成长在林木茂密、阳光充足、无污染的深山里。
每年的农历十月村落民方能采挖,采挖期为两个月。
由于只有这一期间的蕨根才产蕨粉,因此一旦错过采挖韶光就要等到来年。

采蕨根不如想象中随意马虎,做蕨粉采挖的是玄色粗壮、黏液丰富的老根茎,否则产量极低。
而这些老根茎一样平常深藏于地下,采挖艰辛,加上土质中殽杂的大量岩石,更是给陈建华和母亲的采挖带来了诸多困难,即便是采挖履历丰富的陈建华也是累得汗如雨下。

传统里松蕨粉不仅制作流程繁芜,还是个力气活。
首先要把采挖的高山野生蕨根仔细洗濯干净,陈建华将挖回来的蕨根在小溪的清流中洗净泥沙,留下可提炼的老蕨根。

洗净的蕨根用大木锤捶烂、捣碎,以利于淀粉的脱落。
把捣碎的蕨根用纱布、毛毯层层冲洗过滤出淀粉浆水,将浆水进行一晚上的沉淀,桶中浆水水质还略显浑浊,倒去水后,底部明显有淀粉凝固,即是沉淀的山蕨根粉粗粉。
然后经由多重加水、过滤、静置、去水、取粉等工序,桶底沉淀出精粉。

终极桶中沉淀出的精粉块分成三层,底层泥土还较重,上层粘有略显灰色的黑蕨粉和蕨茎根细毛,中间层的才是干净白腻的山蕨粉。
将去顶削底的粉块逐一放入簸箕中,经由晾晒和烘烤,烤干的山蕨粉用手轻捏,即会散成细条状成品,灰白中略透淡黄,具有清凉解毒、健脾健胃、美容滋补等功效,属上等的清凉补品,老少皆可食用。

蕨根淀粉出产量低,百来斤的蕨根经由加工,每每只能产出十多斤蕨粉乃至更少,得来极其不易。

疗效显著

蕨粉因疗效显著而被许多人喜好,外不雅观粉末细腻、冲泡喷鼻香气馥郁,色透浅红、粘稠光润,是不可多得的天然美食。
盛在碗里,小勺细品,满满的齿颊留喷鼻香,馥郁的喷鼻香甜,爽滑的口感让人爱不释口。

蕨粉小知识

蕨根原粉未经当代工艺,不含任何添加剂,保留了蕨菜根里大部分营养,含丰富的镁、锌、锗等微量元素,是一种天然无公害的绿色食品。

《本草大纲》载:“蕨根祛热解毒,利尿道,令入睡,补五脏不敷”。
有滑肠通便、清热解毒、消脂降压、通经活络、降气化痰、帮助就寝等功效。
民间认为,每天清晨吃1碗蕨粉,连吃1个月,胜吃其他补品。

冲泡办法

取一勺蕨粉放入碗里,加入少许冷水,搅拌溶解蕨粉颗粒,可根据自己口味,加入适量白糖或者冰糖,和蕨粉搅拌均匀。
加入刚烧滚的开水,一手加水,一手迅速按同一方向搅拌,直至蕨粉拌成透明糊状。
这时的蕨粉,吃起来细腻柔滑,别有一番风味。

边加水,边按同方向搅拌

在灾荒之年,漫山遍野的蕨根曾救过乡亲们的命。
如今生活好了,这道携带着乡愁和历史影象美食的传统制作技能被完全地传承下来,并实现了华美转身,向特色小吃转变,成为里松镇独具特色的一张美食名片,并吸引了各地游客、食客前来尝鲜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