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四首诗是曾国藩在其弟沅甫(即曾国荃)光复巢县、和州、含山等城后所作,表达了对弟弟战功的讴歌和对国家收复失落地的喜悦之情。
壬戌四月沅弟光复巢县和州含山等城赋诗四首 其一 清 · 曾国藩
濡须坞里涨春波,三月莺啼气正和。
一骑云飞新报捷,汉家收复旧山河。
首句“濡须坞里涨春波”,描述了春天的景象,濡须坞(古代地名,位于今安徽境内)里春水荡漾,波光粼粼。这不仅点明了季候,也寓含了活气勃勃、万物复苏之意,象征着新的希望和开始。
第二句“三月莺啼气正和”,进一步渲染了春天的氛围,黄莺啼叫,气息和煦。这里的“气正和”不仅指自然界的景象宜人,也暗喻着时局的转机,战役有望结束,国家将迎来和平。
第三句“一骑云飞新报捷”,是诗的高潮部分。一骑快马如云飞驰而来,带来了新近的捷报。这里用“云飞”来形容快马的速率和报捷的紧迫性,表达了墨客对胜利的迫切期待和愉快之情。
末了一句“汉家收复旧山河”,点明了诗的主旨。这里的“汉家”代指清朝或更广义的中华民族,“旧山河”则指被外敌或叛军盘踞的地皮。这句诗表达了墨客对国家收复失落地的喜悦和自满之情,也寄托了他对国家统一和民族振兴的期望。
整首诗以生动的景象描述和冲动大方的情绪表达,展现了墨客对战役胜利的喜悦和对国家未来的美好憧憬。同时,也表示了墨客作为一位政治家和军事将领的爱国情怀和任务感。
壬戌四月沅弟光复巢县和州含山等城赋诗四首 其二 清 · 曾国藩
碧血家家百草腥,荒郊五夜泣坤灵。
将军一埽陵阳道,便有游人说踏青。
首句“碧血家家百草腥”:“碧血”常用来形容为正义奇迹而流的鲜血,这里象征着战役中的捐躯和悲壮。“家家”二字,极言捐躯之普遍,战祸之惨烈。“百草腥”则进一步渲染了战役的残酷,连草木都熏染上了血腥味。此句表达了墨客对战役中无辜百姓捐躯的深切同情,以及对战役残酷性的强烈控诉。
次句“荒郊五夜泣坤灵”:“荒郊”指的是战后荒废的郊野,“五夜”可能指深夜或永劫光,强调了韶光的漫长和荒凉感的加深。“泣坤灵”中的“坤灵”指大地之神,这里拟人化地表达了大地对战役中无数生灵涂炭的悲痛和哭泣。此句通过描述大地的哭泣,进一步加深了战役的悲剧色彩,表达了墨客对战役带来深重灾害的沉酸心境。
三句“将军一埽陵阳道”:“将军”指的是指挥收复巢县、和州、含山等城池的将领,“一埽”形象地描述了将军挥师扫清障碍、势如破竹的大胆姿态。“陵阳道”可能指的是通往这些城池的道路,象征着通往胜利的道路。此句笔锋一转,从对战役的沉痛控诉转向对胜利的热烈歌颂,表达了墨客对将军大胆善战、克敌制胜的赞颂之情。
末句“便有游人说踏青”:“踏青”是春天里人们外出嬉戏、欣赏春光的习俗。“便有游人说踏青”描述了一幅战役结束后,百姓安居乐业、享受和平生活的美好图景。此句以轻松愉快的笔调扫尾,既是对未来和平生活的美好憧憬,也是对将军大胆战绩的间接颂扬。它见告我们,只有通过战役赢得和平,人们才能重新享受生活的美好。
整首诗通过光鲜的比拟和生动的意象描述,展现了战役的残酷与和平的美好。墨客以深邃的历史眼力和敏锐的洞察力,表达了对战役的深刻反思和对和平的深切神往。同时,诗中也蕴含了对大胆将领的赞颂和对无辜百姓的同情之情。
壬戌四月沅弟光复巢县和州含山等城赋诗四首 其三 清 · 曾国藩
半壁山前铁锁横,当年诸将各声名。
即今锥凿西梁下,益信先皇万里明。
首句“半壁山前铁锁横”:此句描述了一幅壮丽的历史画面,“半壁山”可能指的是当时战役中的一个主要地形或计策要地,“铁锁横”则形象地比喻了重重设防、固若金汤的防御态势。这种描述不仅展现了沙场的险要,也暗示了收复这些城池的困难。通过这一描述,墨客表达了对历史的回顾和对英雄辈出的时期的感慨。同时,也隐含了对当前胜利的不易和艰辛的认识。
次句“当年诸将各声名”:“当年”指的是过去的历史期间,“诸将”指的是那些在历史舞台上留下英名的将领们,“各声名”则强调了他们的卓越功绩和广泛赞誉。此句表达了对历史英雄的敬仰之情,同时也寄托了对当前将领能够续写辉煌、再创佳绩的期望。通过回顾历史,墨客勉励人们铭记先辈的功绩,连续为国家和民族的繁荣富强而奋斗。
三句“即今锥凿西梁下”:“即今”指的是当前时候,“锥凿”是工具,这里可能象征着攻坚克难、克意进取的精神,“西梁”可能指的是收复过程中的某个关键地点或难关。整句诗描述了当前正在进行的艰巨卓绝的战斗场景。此句展现了墨客对当前战局的密切关注和对将士们大胆奋战精神的赞赏。同时,也表达了墨客对胜利的信心和期待。锥凿西梁下的场景,象征着将士们正以无比的毅力和聪慧战胜统统困难,向胜利迈进。
末句“益信先皇万里明”:“益信”表示更加坚信不疑,“先皇”指的是清朝的天子,“万里明”则可能寓指天子的英明决策和远见卓识犹如万里晴空中的阳光一样平常普照大地、指引方向。此句是整首诗的点睛之笔,墨客通过表达对先皇的敬仰和信赖,进一步武断了对当前奇迹的信心和决心。他相信在天子的英明领导下,国家一定能够战胜统统困难、实现长治久安。同时,这句诗也寄托了墨客对国家未来的美好憧憬和祝愿。
壬戌四月沅弟光复巢县和州含山等城赋诗四首 其四 清 · 曾国藩
师淑韩公二十霜,敢将裴令并论量。
诸君自有浯溪笔,看取穹碑日月光。
首句“师淑韩公二十霜”:“师淑”可能指的是效仿或师承的意思,“韩公”则指的是历史上的韩愈,他是一位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以其文才和忠实著称。“二十霜”表示了二十年的韶光跨度,强调了长久的师承与效仿。此句表达了墨客对韩愈的深深敬意,以及自己或他人长期以韩愈为榜样,努力在文学和政事上达到其高度的决心和造诣。
次句“敢将裴令并论量”:“裴令”指的是历史上的裴楷,他是东晋期间的绅士,以清通简远著称。“敢将”表示了墨客的勇气和自傲,“并论量”则表示将两者(韩公与裴令)放在一起比较或衡量。此句表达了墨客的自谦与自傲并存的情绪。他一方面以韩愈为榜样,另一方面也认为自己或他人有足够的才华和造诣,可以与历史上的绅士裴楷相提并论。
三句“诸君自有浯溪笔”:“诸君”指的是墨客周围的同寅或朋侪,“浯溪笔”则是一个典故,指的是唐代元结在浯溪刻石纪事,其文笔流畅有力。这里用“浯溪笔”来比喻诸君的文才和写作能力。此句表达了墨客对周围同寅或朋侪才华的赞颂和肯定。他认为他们都有像元结一样的文才和写作能力,能够记录下历史的辉煌时候。
末句“看取穹碑日月光”:“穹碑”指的是高大的石碑,常用于刻写主要的历史事宜或人物传记。“日月光”则是一个比喻,表示诸君的文才和造诣将犹如日月一样平常永载史册,光照千秋。此句是整首诗的高潮和总结。墨客以豪迈的笔触预言了诸君的辉煌未来,他们的文才和造诣将被历史铭记,犹如日月一样平常永放光芒。
整首诗通过赞颂历史上的韩愈和裴楷,以及比喻同寅或朋侪的文才和造诣,表达了墨客对文学和政事的热爱与追求,以及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期待。这首诗不仅是对沅弟光复巢县、和州、含山等城池胜利的庆祝之作,更是对文学才华和历史传承的颂歌。
#原创诗歌# #原创诗词##唐诗宋词##诗词##头条创作寻衅赛##七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