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情自化雨亿滴,润泽万物花报喜。
孙绍振老师在鉴赏绝句讲了很多,但个人印象最深的几点,以为还是有极强的借鉴意义:
其一、绝句四句,极少的字数却需承载巨大的容量,难度可想而知,其创作难度堪比一部长篇小说、一篇散文或论文。以是,能流传下来的绝句都属经典之作。绝句水平的高低,多数在三四句。绝句的前两句,多为陈述句;后两句多为否定句、疑问句、感叹句等。三四句的迁移转变与调度便是显示墨客绝句水平高低的绝佳分水岭。个中的经典反例便是杜甫的“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认为属水平低下之作。
其二、绝句的构造:三字构造固定,五言前二后三,七言前四后三。虽为一家之言,但对古诗的研读欣赏还是颇具寻衅性的。
其三、对“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重新阐明,诗画不是同样的艺术,以是选择表现的艺术手腕、视角都是大不一样的,所述莱辛的《拉奥孔》颇具说服力:史诗中的拉奥孔与雕塑中拉奥孔表现手腕大不相同。
绝句创作中的手腕、转换等等该当说对后来律诗的创作有极大的提升、开拓,律诗四联中的起承转合与绝句的三四句的转该当说有莫大的继续关系;律诗的起承转合又间接影响到散文的创作,特殊是明清以来的八股文。当代的人一味否定八股文,但实在对八股文并未真正研究。当代的人能写一篇标准的八股文,不经由严格的文笔演习,是很难实现的。绝句、律诗、散文、八股文几者之间的创作、继续关系还是非常值得研究的,对付语文阅读和写作传授教化都极具研究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