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大海。
老家的马灯。小时候在老家,老家家家户户谁家跟谁家有的物件都不一样,你有这我有那,但有一个物件险些家家都有,那便是老家的马灯。
老家的马灯是一种手提的罩着玻璃罩子,能防风、防雨的石油灯。马灯,我想跟马有关系。小时候在喂养园玩,创造马的左腿内侧上面有块一元硬币大小的疤,问那是啥?大人们说那是马的夜眼,说马夜里便是靠它看路走路的。老家人说的真真切切,我却不信。马腿上那个疤能夜里看路走路,说到天边我也不信。
后来我创造每个生产队喂养室里的马棚上都挂着一盏马灯,给喂养员夜里起来给马添草了,照亮的。后来我又创造马车夜里行路,大车杆下面都挂着一盏马灯。马灯前后摇摆着、晃荡着,给赶车的人和拉车的马照路。我想这两点该当是马灯得名缘由的。

那时候虽然老家各家各户都有一盏马灯,但老家人夜里出门都是抹黑,手提马灯的很少。老家人有马灯不用,不为别的便是为了省点油钱,因此宁肯摸黑走路也不点灯。老家人只有遇着重大的事、关紧的事才会手提马灯外出的。
老家的马灯在每年晒红薯片的时候才会发挥巨大的浸染。每年晒红薯片偶尔都会变天,白天艳阳高照,晴天红日,晚上溘然变天下起小雨,听着街上乱轰轰的,老家人都会起来看一看。下雨了就赶紧喊自家人点上马灯,拉上架子车,装着口袋跑到山上施工薯片。
这时候老家四周的山上到处都是马灯,一盏一盏又一盏。马灯虎虎山山忽明忽暗,跟夜空里一颗颗星星似的。马东处到处都是吃红薯片的人的身影。你想想老老家如果没有马灯一抹黑,夜里雨中怎么是红薯片?
老家的马灯每年三秋三秋大忙节节,生产队的打土机更是离不开漆黑的夜晚,黑咕隆咚大土鸡大肠、羊肠大土鸡,装粪拉粪前前后后给马灯一照,啥活也都不耽搁。马灯在老家说不用都不用,不用你借啥?马灯在老家说用了都在用,你问谁去借?因此就造就了老家家家都有马灯,家家都补节马灯。
马灯烧石油无烟无味,光源充足,在当时是照明设备中的首选。晚上出门点个马灯,远远看去既有画面感又有文学味。自如今老家的马灯退出了历史舞台,现在很丢脸到了,偶尔在电影、电视剧中还能看到。每逢看到马灯我就想起黑夜里提着马灯在蒙蒙雪雨中拾红薯片的日子,我就立马想起生产队的大土鸡提着马灯干活的日子。
现在瞥见马灯我就怀旧,好多人说怀旧不好,但我认为怀旧没什么不好。怀旧的条件是有旧可怀,没有旧你怀念啥?我怀念老家的马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