淇水是黎阳(今河南浚县)、卫县(今淇县)的界河。
北宋河北路卫州州治在浚县,即今卫辉市。
卫州辖汲、获嘉、共城、黎阳四县,熙宁三年省卫县为镇入黎阳。
熙宁十年仲春月,苏轼任职徐州诰下,“有旨不得入国门”,暂寓汴京城外的范镇园。
八月,苏轼的杭州僚友髯卿鲁有开出知卫州。

熙宁初,王安石在神宗支持下主持实行新法,史称“熙宁变法”,又称“王安石变法”,苏轼有《上神宗天子书》提出对变法的见地和建议。
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苏轼熙宁四年七月离京出任杭州通判。
魯有開,字元翰,參知政事宗道的從子。
据《宋史》卷四百二十六载:熙寜初鲁有开知江南路南康军,还京,王安石問:江南如何?鲁有开答曰:法新行,未見其患,當在異日也。
以所對乖異,遂出通判杭州。
杭州有通判两员,苏轼、鲁有开皆为通判,“情好均弟昆”。
苏轼暂寓范园,鲁有开“谁人肯携酒,共醉榆柳村落。
髯卿独何者,一月三到门。
我不往拜之,髯来意弥敦。
”《长编》卷二百八十四载,熙宁十年八月辛卯,鲁有开知卫州诰下。
苏轼作《送鲁元翰少卿知卫州》诗以送之:

冗士无处著,托身范公园。
桃花忽成阴,荠麦秀已繁。

苏东坡在华夏淇水之三苏轼以诗代嘱僚友鲁元翰知卫州

闭门春昼永,惟有黄蜂喧。
谁人肯携酒,共醉榆柳村落。

髯卿独何者,一月三到门。
我不往拜之,髯来意弥敦。

堂堂元老後,亹亹仁人言。
忆在钱塘岁,情好均弟昆。

时于冰雪中,笑语作春温。
欲饮径相觅,夜开丛竹轩。

征采到箧笥,鲊醢无复存。
每愧烟火中,玉腕亲炮燔。

别来今几何,相对如梦魂。
告我当北渡,新诗侑清樽。

坡陀太行麓,彭湃黄河翻。
仕宦非不遇,王畿西北垣。

斯民如鱼耳,见网则惊奔。
皎皎千丈清,不如尺水浑。

刑政虽首务,念当养其源。
一闻襦袴音,盗贼安足论。

卫州在京城汴梁西北135里,如墙垣樊篱京师,从属陪都北京大名府,地理位置主要。
苏轼在送行诗文末四句,连用两典,一为班超嘱托代其任都护:“水至清无大鱼”,“宽小过,总大纲而已”之典,故诗云:“斯民如鱼耳,见网则惊奔。
皎皎千丈清,不如尺水浑”;二引东汉廉范任蜀郡太守行惠民之政,赢得“襦袴歌”为典,嘱托鲁有开到任后,勿以严法扰民。
当行惠民、宽大之政,期待日后在卫州能听到百姓夸奖的“襦袴”之音。

鲁有开果如苏轼所著,他在卫州有政声,《宋史》为循吏立传,选取十二人,鲁有开排在第五位。
据《宋史》鲁有开传载:

知卫州,水灾人乏食。
擅贷常平钱粟与之。
且奏乞蠲其息。
徙冀州,増隄,或谓郡无水患何以役为?有开曰:豫备不料,古之善计也。
卒成之,明年河决,水果至。
不能冐隄而止。
朝廷遣使河北,民遮诵有开功状。
召为膳部郎中。
元祐中歴知信阳军,洺、滑州,复守冀,官至中大夫卒。

在今卫辉市境内的大伾山龙洞口右侧石壁上至今好保存有鲁有开元祐元年七月廿日的摩崖题记。
此方摩崖。
高50厘米,宽35理米,行楷书。
题记文:“鲁元翰再不雅观龙穴”,题名为“元祐元年七月廿日”。
,一名西阳明洞,在大伾山东崖上。
系三个天然洞穴。
穴周雕滚龙5条,故名“龙洞”。
最大洞口直径50厘米。
3个洞通向山顶的罅隙。
“龙洞吐云”,为卫州八景之一。

鲁有开有两首诗收入《全宋诗》。
在《苏轼诗集》中有《九日舟中看见有美堂上鲁少卿饮处以诗戯之指㸃云间数㸃》(卷十,熙宁六年(1073)《元翰少卿崇惠谷廉水一器、龙团两枚,仍以新诗为贶。
叹为不已,次韵奉和》(卷十,熙宁六年(1073))《次韵周主座寿星院同饯鲁少卿》(卷十:熙宁六年,1073)《元日过丹阳嫡立春寄鲁元翰》(卷十一:熙宁七年正月月朔)《送鲁元翰少卿知衞州》(卷十五,熙宁十年八月)《寄怪石石斛与鲁元翰》(卷二十五,南都)《用旧韵送鲁元翰知洺州》(卷二十七,元祐二年)。

《苏轼文集》卷五十七保存有《与鲁元翰二首》有着“苏轼千古一呵呵”、“苏轼千古之谜”之誉。
似可窥见两情面谊之一斑。
《与鲁元翰二首》之一:

某启。
元翰少卿,宠惠谷帘一器、龙团二枚,仍以新诗为贶,叹咏不已,次韵奉谢。
岩垂疋练千丝落,雷起双龙万物春。
此水此茶俱第一,共成三

绝鉴中人。
通前共三篇矣。
可与一碗豉汤吃。
呵呵!

读苏轼熙宁六年与鲁有开的这份尺牍,苏轼这一“呵呵”于今网络用语“呵呵”相对接,仿佛穿越了千年时空,至今仍余音袅袅,让人瞥见苏轼明净、洒脱的笑意。
《与鲁元翰二首》之一:

公昔遗予以暖肚饼,其直万钱,我今报公,亦以暖肚饼,其价不可言。
中空而无眼,故不漏;上直而无耳,故不悬。
以活泼泼为内,非汤非水;以赤历历为外,非铜非铅;以念念不忘为项,非解非缚;以明晰常知为腹,不方不圆。
到希领取,如不肯承当,却以见还。

这封尺牍又见《东坡志林》。
苏轼获鲁有开赠予和赠予鲁有开的“暖肚饼”,彷佛不能吃在嘴里,却可以暖一暖朋友的心。
“不漏”、“不悬”、“活泼泼”、“赤历历”、“非汤非水”、“非铜非铅”、“不解不缚”、“不方不圆”,是希罕之物、古怪之物、异形之物、虚有之物!又是活泼之物、羞辱之物、难忘之物、平凡之物。
此物似有形,又似无形,是实物却更像虚拟之物。
那么,苏轼获赠和赠人的“暖肚饼”究竟为何物,这个千古之“谜”,诙谐形象,耐人寻味,既寄寓着苏轼与鲁有开两人的心有灵犀,又彰显著苏轼的旷世才华,成为苏轼交游群中的特有“景不雅观”,令人叹为不雅观止。
(刘继增)

扫码加入“河南日报传媒”粉丝互换群
有福利!
有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