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廿四气诗·寒露玄月节》

元稹

寒露惊秋晚,朝看菊渐黄。

千家风扫叶,万里雁随阳。

天天一首古诗词分享 咏廿四气诗寒露九月节

化蛤1悲群鸟,收田畏早霜。

因知松柏志,冬夏色苍苍。

《咏廿四气诗·寒露玄月节》是唐代著名墨客元稹创作的一首诗。
寒露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七个节气,每年的10月8日或9日,太阳到达黄经190度时为寒露。
元稹以细腻的笔触描述了寒露节气的自然景象,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松柏精神的赞颂。

寒露降临,意味着秋日已经步入尾声。
在这个时节,清晨的空气中弥漫着丝丝凉意,夜晚更是寒意袭人。
墨客元稹在这个时令里,感想熏染到了大自然的变幻莫测。
他朝看菊花,创造它们逐渐泛黄,仿佛在提醒人们秋日的拜别。
菊花作为秋季的象征,经历了盛开的花期,如今逐渐凋零,让人不禁感叹光阴的流转。

秋风扫过,千家万户的落叶随风而起,犹如一场盛大的舞蹈。
在这萧瑟的秋风中,一群大雁排成一字型,伴随着阳光南飞。
它们为了探求温暖的栖息地,不惜万里迁徙,展现了鸟类对生命的执着和坚韧。

然而,大自然的变革也让人感到无奈。
随着寒露的到来,许多鸟类开始化羽为蛤,进入冬眠状态。
这是一种生存本能,它们为了度过寒冷的冬季,选择暂时告别天空,躲避寒冷。
墨客用“化蛤悲群鸟”来形容这一征象,表达了对鸟类命运的关怀。

同时,农人们也迎来了收田的时节。
他们担心早霜的降临,会影响作物的产量。
因此,他们加紧农作物的收割,力求将丰收的成果收入囊中。
这种景象让墨客感叹不已,他通过“收田畏早霜”一句,描述了农人费力劳作的场景。

末了,墨客元稹以松柏为喻,表达了对武断信念的赞颂。
松柏树在冬夏季节中,始终保持苍翠的色彩,不畏寒冷酷暑。
这种保持不懈的精神,让人肃然起敬。
墨客通过“因知松柏志,冬夏色苍苍”一句,表达了对松柏精神的敬佩之情。

整首诗以寒露节气为背景,描述了大自然和人类在这个时节里的各类景象。
墨客元稹以幽美的诗句,传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坚韧精神的赞颂。
这首诗成为了咏廿四气诗中的佳作,深受后人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