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因此得名 古人在这天举行与农神有关的仪式

本日是24节气中的清明,清明不仅仅是节气,还是中国人非常主要的节日之——清明节。
但你不知道的是我还有其他的三个名字

一、体育节

清明节•寒食节•体育节 傍边华好诗词重逢体育

1

秋千

荡秋千是清明节习俗。
秋千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为秋千。
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栓上彩带做成。
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
南北朝时,秋千之戏已然盛行。

《荆楚岁时记》记载:“春时悬长绳于高木,士女衣彩服坐于其上而推引之,名曰打秋千。
”唐代荡秋千已经是很普遍的游戏,并且成为清明节习俗的主要内容。
由于清明荡秋千随处可见,元明清三代定清明节为秋千节。
荡秋千不仅可以磨炼身体,还能培养年夜胆精神,至今仍为人们所喜好。

陈枚《月曼清游图》

《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

苏轼【宋】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2

蹴鞠(足球)

鞠是一种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
蹴鞠,便是用足去踢球。
这是古代清明节时人们喜好的一种游戏。
相传是黄帝发明的,最初目的是用来演习武士。
最早盛行于齐首都城临淄,两汉时,蹴鞠不仅是市民主要的体育娱乐活动也是“治国习武”练兵的手段到了唐宋蹴鞠的制作踢法进一步发展。

文徵明《蹴踘图》

王维有一首著名的《寒食城东即事》,把荡秋千和蹴鞠这两大清明时节的运动会项目都写到了——

清溪一道穿桃李,演漾绿蒲涵白芷。

溪上人家凡几家,落花半落东流水。

蹴踘屡过飞鸟上,秋千竞出垂杨里。

少年分日作遨游,不用清明兼上巳。

《寒食城东即事》

王维【唐】

蹴鞠屡过飞鸟上,

秋千竞出垂杨里。

少年分日作遨游,

不用清明兼上巳。

3

射柳(射箭)

射柳是一种练习射箭技巧的游戏,是清明节的古老习俗之一。
据明人记载,射柳便是将鸽子放在葫芦里,然后将葫芦高挂于柳树上,弯弓命中葫芦,鸽子飞出,以飞鸽飞的高度来剖断胜负。

孟浩然有诗:斗鸡寒食下,走马射堂前。
“走马射堂”说的便是射柳。

卜洛成周地,浮杯上巳筵。
斗鸡寒食下,走马射堂前。
垂柳金堤合,平沙翠幕连。
不知王逸少,何处会群贤。
孟浩然《上巳洛中寄王九迥》

道光《绮春园射柳图卷》

二、饮酒节

上面孟浩然的《上巳洛中寄王九迥》,既提到了射柳这项运动,也提到了“浮杯上巳筵”的饮酒情节。
自古以来,清明节就与酒结下了不解之缘。
清明酒饮酒的习气实在与寒食节有关。
在唐以前,从寒食禁火到清明动怒,人们持续三天仅能吃冷食。
寒食节虽禁火,但不禁酒,饮酒恰好起到暖身的功效。
提及清明时节关于酒的诗词,唐代墨客杜牧的这首《清明》该是流传最广的了。
清明时节雨纷纭,路上行人欲销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落。
虽是花红柳绿的春季,却阴雨绵绵,令人黯然。
早在梁代,就有人记载过在清明前两天的寒食节,每每有“疾风甚雨”,若是正巧赶在在清明节这一天下雨,还有个专词,叫做“泼火雨”。
墨客赶路,碰着“泼火雨”,在这凭吊逝者的日子,顿生悲思愁绪。
于是,希望借酒消愁,向碰着的一个牧童问路:哪里有酒可卖?
“牧童遥指”把这首诗带入了一个与前面哀愁悲惨迥异的焕然一新的境界——远处杏花似锦,春意闹枝,村落头酒旗飘飘,真有“柳暗花明又一村落”的韵致。
杜甫在成都草堂曾写过一组《绝句漫兴》:“仲春已破三月来,渐老逢春能几次。
莫思身外无穷事,且尽生前有限杯。

陆龟蒙也有名诗:“江南酒熟清来日诰日,高高绿旆当风悬。
谁家无事少年子,满面落花犹醉眠。
程颢《郊行即事》:“莫辞盏酒十分劝,只恐风花一片飞。
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
南宋词家陈允平有一首《朝中措》:“欲晴又雨雨还晴。
时节又清明。
红杏墙头燕语,碧桃枝上莺声。
轻衫短帽,扁舟小棹,几度旗亭。
斗草踏上苍气,买花载酒心情。

白居易有两首诗,吟咏清明饮酒:

何处难忘酒,豪门美少年。

春分花发后,寒食月明前。

《何处难忘酒》

寒食枣团店,春低杨柳枝。

酒喷鼻香留客住,莺语和人诗。

《寒食日过枣团店》
清明节饮酒与敬拜先人的传统密不可分,酒也是人们对逝者表达敬意和哀思的载体。
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
纸灰飞作白蝴蝶,血泪染成红杜鹃。
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
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酒泉。
无论是对先祖的思念和祭奠,还是对新春美景的欣赏和赞颂,饮酒,饮的都是亘古不变的的情怀。
“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把酒惜春。
一杯清明酒,满盏思故人。

三、寒食节

春秋时,介子推历经磨难辅佐晋公子重耳,复国后隐居介休绵山,重耳烧山逼他出来,子推母子隐迹焚身,晋文公为吊唁他,敕令在子推忌日禁火寒食,形成寒食节,禁烟火,只吃冷食,清明节前一二日,这天初为节时。

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后世的发展中,清明、寒食合为一个节日,除扫墓祭祖外,逐渐增加了踏青、放鹞子、斗鸡等体育活动,在思念先贤感伤悲戚的气氛中,又增长了很多欢畅的元素。

01

踏青

阳春三月,莺飞草长

百花烂漫

是踏青、出游的大好机遇

寒食节怎可少了踏青出游

辜负了光阴

《虢国夫人游春图》卷(北宋)

《寒节日寄乡友》

齐己 【唐】

岁岁逢寒食,寥寥古寺家。
踏青思故里,垂白看杨花。
原野稀疏雨,江天冷澹霞。
沧浪与湘水,归恨共无涯。

每逢清明时节

人们不仅白天放

夜间也放

夜里在鹞子或拉线上

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

像闪烁的明星

被称为“神灯”

02

放鹞子

天津杨柳青年画 《十美图放鹞子图》

《村落居》

高适【清】

草长莺飞仲春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斗鸡,即以鸡相斗为戏

早在春秋时就已产生

是一种非常古老的娱乐活动

到了唐代,斗鸡犹为兴盛

03

斗鸡

《三才图会 •斗鸡图 》明

积极搭建全民健身康健平台、引领百姓康健时尚生活。
\"大众 data-from=\公众0\"大众 data-is_biz_ban=\"大众0\公众>